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用心與孩子相處

“用心”與孩子相處,不僅是成為一名合格父母的關鍵,也是孩子們成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

談到“用心”二字,我想到了一部電影《翻譯家》,英文名字為A Translator。這是一部2018年的古巴電影,是由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之后,主人公馬林,由于是一所古巴大學的俄羅斯文學教授,精通俄語,所以被派到一家古巴醫(yī)院充當翻譯,而病人是一群因為核電站泄漏而遭受輻射,在痛苦中掙扎的俄羅斯孩子。

一個心中怨氣十足的人,很難走進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因為那時他想到的只是自己。馬林從一個文學教授突然轉換成每天要面對這群身心痛苦的孩子的翻譯人員,他雖同情這些無辜的孩子,但卻無法擺脫自己內心的沮喪與抱怨,導致他在起初階段一直是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無法走入孩子們的心里。就在他掙扎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因為病重和痛苦拒絕與人交流,馬林在一次試圖與孩子的溝通中,無意中以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了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產生了共鳴。從最初的抱怨抵觸,到真正地打動這個孩子的心,馬林真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用心”二字。當他開始真正“用心”地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他忘記了自己,他學會了換位思考,他領悟到了同情與悲憫,于是他找到了進入孩子們內心世界的鑰匙。這一醒悟完全扭轉了馬林消極、沮喪的情緒,他仿佛一下子被注入了無窮的能量,以一種少見的激情和愛投入到了這份令人痛苦的工作中。

在影片的最后,另一個悲劇發(fā)生了——一個女孩死了。而在女孩身邊“日夜陪伴”的母親,卻因為酗酒,昏睡在孩子的身邊,根本沒有察覺到孩子已經死去。這位母親痛苦地反駁著馬林對她的指責,申辯說她自己天天都在這里陪著女兒,而馬林卻告訴她:“你雖然在這里,但你根本沒有‘用心’?!?

我相信,這位母親因為女兒的病痛和離世也一定痛苦萬分,而且她的內心或許還有許多不被外人所知的痛苦和掙扎。但她忽視了此時此刻,就女兒這一生命個體而言,在遭受著如此巨大的病痛折磨的時候,是多么需要她這位母親的關注和愛撫。

在我們自身面對生命中遭遇的極大痛苦和磨難時,我們會因為內心的恐懼和無助而變成一個六神無主的“孩子”,自顧不暇,甘心自行扮演成一個自怨自艾、沉淪買醉的受害者形象。但如果此時,這位媽媽可以將“母親”這一最重要的角色放在第一位,堅強而又勇敢地全身心投入到對女兒生命的關愛上,那么她不僅可以安撫痛苦中的女兒,也可以像馬林一樣,在“用心”關愛他人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靈也得到救贖。

“用心”,是我從這部影片中讀懂的最核心的主題。

“用心”,是一種技能,可以通過學習而掌握。我們先要學會將自己的注意力從外在的感官世界轉移到自我內在的感覺上,“用心”地感受自我,感受我們周邊的生活。放慢自己的腳步,不急不躁,試著去認真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受自己的情緒,安撫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將這樣的學習延伸至我們所愛的父母、孩子和朋友身上?!坝眯摹迸c他人相處,就是要暫時放下自我,專心地從對方的話語、情緒、表情上去體會,換位思考,感受那些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快樂或是痛苦的事情),此時如果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的感受和情緒是什么樣的。你會有感同身受的體會,無論你與他共度的那段時光是痛苦的還是喜悅的,你的心都會與他的心同步。

“用心”去體會與只是“我在這里”,有天壤之別。就如同電影《翻譯家》中的那位母親,她在那里陪著孩子,她花了時間在那間病房里,但是她的心卻沒有放在孩子身上。那個在痛苦中默默死去的女孩是令人心疼的,因為無論是她活著的時候還是死去的時候,她的內心世界都是那么孤單。天災人禍我們無力改變,但得不到父母“用心”的愛,這便是作為人這種生靈最大的悲哀所在。

一個真正在愛的滋養(yǎng)中長大的孩子,是何等幸運?;蛟S我們不應該稱其為幸運,因為“人類愛的結晶”本就應該“用心以待”。

父母本應有自己的正常生活,無可厚非。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被諸多的事物牽絆,所以他們總是可以有一堆堂而皇之的理由為自己無法“用心”關注孩子開脫,而且也會自認為理所當然,因為他們認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為“重要的事情”上是應該的。所謂“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生意,甚至是看手機、玩游戲等排解自我情緒的娛樂。孩子的行為、話語、情緒經常被忽視,“用心”的關愛變成了一種奢侈品,或者被用錯了地方。例如,孩子只是想與你相擁片刻,你卻在一邊抱著他一邊看你的視頻,你的心在別處,孩子的心又何處安放呢?孩子想讓你陪他玩一會兒,你坐在他旁邊通過電話與他人閑聊,心不在焉……我們的不“用心”造成我們的孩子普遍“營養(yǎng)不良”。這樣的不用心,也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為了引起我們的關注而做出一些過分行為。

有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也是一個極端的例證。在20世紀60年代的羅馬尼亞,當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認為:國家要想振興經濟就要多生孩子。于是在社會上大力塑造“英雄母親”的形象,鼓勵家庭多生孩子。但當年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養(yǎng)不起過多的孩子,無奈只能將剛生下不久的孩子遺棄。正是由于這一愚昧的政策,羅馬尼亞國內棄嬰的數量在當時竟然高達20萬之多,于是政府不得不建造數百家的孤兒院來收容這些棄嬰。

在孤兒院里,孩子們普遍得不到正常的關注和與成人的肢體接觸以及言語交流,孤兒院中的工作人員以流水線的方式“喂養(yǎng)”著這些幼童,孩子們處在長期散養(yǎng)的狀態(tài),沒有辦法接受正常有效的認知刺激,也無法與任何成人形成穩(wěn)定的依戀關系,由此導致這些孤兒的身體發(fā)育、大腦發(fā)育和情緒管理都不如正常的孩子,甚至這些孩子的腦容量都小于正常的兒童。致力于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的納爾遜(Nelson)表示:“如果說大腦是電燈泡,正常的孩子的大腦是100瓦,而孤兒院的這些孩子的大腦只有30瓦?!边@起“羅馬尼亞孤兒”事件,用殘酷的事實向人們證明了:孩子從小被人忽視、得不到正常的關愛,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發(fā)展以及智力發(fā)育。人是需要被關愛、被關注,需要交流的高級動物,在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環(huán)境中,在父母“用心”的關愛下,才能培養(yǎng)出發(fā)育正常、身心健康的孩子。

愛的缺乏,尤其在孩子的童年和成長階段,父母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有質量的陪伴,會對這個個體造成心理和身體的嚴重傷害,將來這種個體性的傷害,恐怕會擴展到這個個體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人身上。

“用心”與孩子相處與外在的物質世界無關,那是心與心的交融,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也是孩子心智得以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在學習“用心”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放下自我”。“放下自我”是人生一種高級層面的修為,需要我們凡事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為他人著想。我們可以從換位為孩子著想開始,再延展到為他人的孩子著想,再到為所有人著想……這樣的修為,使父母的內在修養(yǎng)得到充分的提升,心靈得到成長。父母其實在與孩子“用心”的相處中,自身亦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人,是這世間最高級的一種生靈,無論你多大年紀,都需要被他人“用心”寵愛。如果能有一位用心愛你的母親在身邊,無論多大年紀,對兒女來說都會是一種極大的幸運;或者你有一位體貼入微的妻子在身邊,那也是你莫大的福分;又或者你有一位善解人意、真心實意的至親好友,那將是你一生莫大的財富。人從生下來到老年,都需要得到他人真切的愛與關懷,那種愛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呈現出精美絕倫的色彩,那才是人類精神世界最高級的“珍饈美味”。如果你也期盼得到這樣的愛,或許應該努力讓自己先成為有這樣能力去愛他人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南投市| 青铜峡市| 灵丘县| 金堂县| 东至县| 秦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昭通市| 孝义市| 寿光市| 长乐市| 瑞金市| 嫩江县| 赣州市| 乌拉特中旗| 义乌市| 乌兰察布市| 额济纳旗| 集安市| 威宁| 洛隆县| 丽江市| 平顶山市| 土默特左旗| 玛沁县| 铜陵市| 沐川县| 平陆县| 赞皇县| 公安县| 湖南省| 财经| 宁阳县| 汽车| 衡阳县| 扎鲁特旗| 鹤庆县| 云和县| 龙里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