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楊堅平定“三總管之亂”的三個幫手

在取得李穆的支持之后,楊堅的勝算就大了很多,他終于可以放心大膽地和尉遲迥在戰(zhàn)場上放手一搏了。

從后來的歷史來看,楊堅能夠取得平叛戰(zhàn)爭的勝利,有三個重要的幫手,分別是韋孝寬、李德林和高颎。事實上,他們不僅是促成這場平叛戰(zhàn)爭勝利的關(guān)鍵性人物,而且他們中的兩位也是后來隋朝的開國功臣。

先來說韋孝寬。

韋孝寬在前文中已經(jīng)提到過了,就在尉遲迥叛亂的前夕,楊堅一邊派人征召韋孝寬進京,一邊又派韋孝寬前往相州接任相州總管。韋孝寬知道這次任務(wù)的兇險,出于謹慎,他故意放慢行程,一路上優(yōu)哉游哉。當行進到離相州不遠的朝歌(今河南淇縣)的時候,他一邊謊稱足疾發(fā)作,一邊又以尋醫(yī)問藥為借口派人到相州城中打探消息,發(fā)覺有變,便立刻折返。

不過,韋孝寬并沒有直接跑回長安,而是在河陽停下了腳步。河陽在哪兒?就是今天的河南孟州,在洛陽靠北邊一點的地方。洛陽是北魏舊都,北魏分裂后,洛陽就一直是東魏、北齊的地盤,宇文泰一直想拿下洛陽,但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周武帝宇文邕吞滅北齊之后,洛陽才屬于北周,后來周宣帝又在此設(shè)置了東京六府,統(tǒng)領(lǐng)北齊舊境,并修筑了洛陽行宮。

韋孝寬知道洛陽是守護關(guān)中的軍事重地,極具重要性,絕不可留給尉遲迥。但是,韋孝寬為什么要先到河陽呢?當時河陽有八百守軍,這些士兵都是關(guān)東鮮卑人,是從北齊故地收編過來的,他們本來就對北周沒那么忠心,而他們的家人又都在尉遲迥的地盤,這些人無疑是最大的隱患。現(xiàn)在大戰(zhàn)在即,這些關(guān)東兵一旦發(fā)生嘩變,對洛陽是不小的威脅。

韋孝寬是怎么做的呢?他把河陽八百守軍騙到了洛陽,一到洛陽就把這些人都扣了下來,全部收編整合到了洛陽的部隊里,在洛陽加強防衛(wèi),訓(xùn)練士卒,隨時待命進攻尉遲迥。

就這樣,韋孝寬用一個小小的計謀,巧妙地化解了一場洛陽的潛在危機,保證了洛陽的安全。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能反映出韋孝寬是一個沉穩(wěn)干練、心思縝密的人。

韋孝寬在洛陽收整軍隊,加強防衛(wèi),訓(xùn)練士卒,隨時準備和尉遲迥開戰(zhàn)。可以說,楊堅選派韋孝寬來主持討伐尉遲迥是非常正確的,在應(yīng)對尉遲迥叛亂的前前后后,韋孝寬確實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再來說楊堅的另外兩個重要幫手——李德林和高颎。

就在楊堅和尉遲迥大戰(zhàn)在即的關(guān)鍵時刻,一封舉報信被遞送到了楊堅的面前。這封信是元帥長史李詢(李穆的侄子)寫的,內(nèi)容是舉報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收受尉遲迥的賄賂,請求派監(jiān)軍到軍中查辦此事。并且,李詢還在信中說,此時前線已然“軍中慅慅,人情大異”。

這三人是誰呢?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都是行軍總管,都是隨軍參戰(zhàn)的高級將領(lǐng)。這三人如果真的收受了尉遲迥的賄賂,那前方陣地隨時都有嘩變的可能,一旦陣前倒戈,大軍必敗無疑啊!就算沒有收受賄賂,現(xiàn)在也搞得軍心不穩(wěn),對即將開始的大戰(zhàn)非常不利。

楊堅一時間也慌了,連忙找來劉昉、鄭譯等人商議對策。鄭譯提出,必須重新物色人選,替換掉這三個收受賄賂的將領(lǐng),押回京師按律處置。楊堅深以為然,就想派劉昉和鄭譯中的一人來擔此重任,去前線監(jiān)軍。

劉昉和鄭譯雖然協(xié)助楊堅矯詔輔政,登上了大丞相之位,但他們都是投機勢利之徒,而且貪生怕死,在宮里搞陰謀政變可以,讓他們上戰(zhàn)場真刀真槍去拼殺,他們是決計不愿意的。當然,他們也不是那塊料,楊堅之所以會首先想到他們,也是病急亂投醫(yī),顯然是真的驚慌失措了。

就在這時,一個叫李德林的人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楊堅臨陣換將,理由有三點:

第一,諸將內(nèi)心不安實屬正常現(xiàn)象。因為無論楊堅還是尉遲迥,都是北周的臣子,只不過楊堅是靠著天子的名義,才能對眾將領(lǐng)發(fā)號施令,眾將領(lǐng)實際上并不是楊堅的臣子,而是北周的臣子,他們沒有理由非得效忠于楊堅,為自己尋找退路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替換將領(lǐng)并不能解決問題。這不是一兩個將軍收受賄賂的事兒,而是整個軍隊都存在軍心不穩(wěn)的問題。更換完將領(lǐng),就能保證后面派去的人絕對效忠于楊堅嗎?不能,甚至可能搞得人人自危,大軍不戰(zhàn)而敗。

第三,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李德林說,燕國名將樂毅之所以投奔趙國,趙括之所以令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慘敗,都是臨陣換將所導(dǎo)致的。

楊堅聽罷,覺得李德林所言極是,但是,如果不換將,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難道就對軍中將領(lǐng)收受賄賂的事兒置之不理了嗎?

李德林又繼續(xù)說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只需要派一個得力的心腹到軍中擔任監(jiān)軍,而且此人必須智謀過人,讓他來調(diào)查事情的原委,一方面可以安撫軍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威懾諸將,即便他們有異心,也絕不敢輕舉妄動。

楊堅頓悟,說道:“若公不發(fā)此言,幾敗大事。”(《隋書·李德林傳》)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李德林。李德林是個純粹的文人,他本是北齊的大才子,伐齊之役后,周武帝十分看重李德林,引為左右。然而,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周宣帝即位之后,李德林便遭到了冷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李德林被楊堅收入麾下,從此成了楊堅的智囊和心腹。

后來,在矯詔輔政的過程中,楊堅面臨一個以什么樣的身份來擔當輔政大臣的問題。這時候,李德林就為楊堅建言獻策,勸他以大丞相的身份來輔政,并且假黃鉞,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李德林的建議,其實就是讓楊堅把軍政大權(quán)都牢牢掌握在手中,這對楊堅后來篡周建隋鋪平了道路。

這次也不例外,李德林直接指出了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避免了楊堅的一次重大失誤。事實上,李德林的建言也是對當時形勢的一個準確判斷。楊堅通過矯詔輔政的方式,遽登高位,北周肯定有不服的,如果斷然采取臨陣換將的措施,必然搞得人人自危,很可能會造成軍中大亂的惡果。

楊堅不是固執(zhí)己見之人,他只是一時慌了神。冷靜過來的楊堅立刻意識到了李德林所言不虛,如果真的按照鄭譯所說撤換掉這三名將領(lǐng),恐怕仗還沒打,就不戰(zhàn)自潰了。

在關(guān)鍵時刻,李德林的建言都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這一次,讓楊堅避免了一次重大軍事決策失誤。也正是因為李德林的兩次正確建言,楊堅對李德林也更為倚重。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撤換前線將領(lǐng)的話,那又該派誰去前線監(jiān)軍呢?按照李德林的建言,這個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是楊堅的心腹,二是必須才智過人。誰又符合這兩點要求呢?

本來,楊堅最先想到的是內(nèi)史崔仲方。崔仲方出身于當時著名的門閥大族博陵崔氏,而且他和鄭譯一樣,也是楊堅的舊時同學(xué)。不過,崔仲方擔心的是自己的老爹還在山東叛軍地界,如果自己前往軍中監(jiān)軍,難保尉遲迥不會拿他父親做要挾,到時候恐怕自己的老爹會有性命之危。繼而,劉昉和鄭譯也以沒有軍中經(jīng)驗和家中有老母為由,婉言拒絕了楊堅。

楊堅有點心灰意冷,都是自己的心腹,關(guān)鍵時刻卻都掉了鏈子。這也反映出,楊堅雖然以矯詔的形式奪取了北周朝政,但是他身邊以投機分子居多,這些人忠誠度并不高。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有一個人主動請纓,請求到前線去當監(jiān)軍,這個人就是丞相府司錄高颎,這也是楊堅能取得平叛勝利的第三個重要幫手。

高颎是何許人?高颎當時的名字其實并不叫高颎,而是獨孤颎,之所以姓獨孤是因為他早年追隨獨孤信,是獨孤信的屬臣,這才被賜姓獨孤的。后來,他又到了齊王宇文憲府中擔任記室。一直到楊堅輔政之后,高颎才被招攬進了丞相府,擔任丞相府司錄。

相比于劉昉、鄭譯的臨陣退卻,高颎顯然更有擔當。劉昉說他自己沒上過戰(zhàn)場,沒有軍中經(jīng)驗,高颎更沒有;鄭譯說他家中有老母,高颎家中也有高堂老母,甚至高颎都沒來得及和家人告別,就匆匆上路趕往前線了。

事實上,從這一刻開始,楊堅從內(nèi)心深處就徹底拋棄了劉昉和鄭譯。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別看劉昉和鄭譯都是輔佐楊堅登上高位的功臣,但他們都是政客,是投機分子,眼中只有利益,可以幫助自己一時,卻不能事事倚重,一旦到了危難時刻,他們只知道自顧安危。

經(jīng)過此次監(jiān)軍事件,楊堅已經(jīng)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他知道只有像李德林、高颎這樣的人才是未來的社稷之臣,而像劉昉、鄭譯這樣的人雖然可以幫助自己一時,但絕非能夠委以重任的良臣。

高颎來到軍中,一切按照李德林所交代的辦,不僅不再追查軍將貪污受賄的事情,而且積極籠絡(luò)將帥,軍隊士氣為之一振。

事實上,前線軍營中出現(xiàn)的絕不僅僅是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三名將軍受賄的問題,這只是表象,軍中真正的危機在于軍心渙散,人心不安。

被舉報的三名行軍總管中的宇文忻和楊堅私交甚好,而且是一員老將,但是楊堅上位大丞相之后,卻沒有對宇文忻有任何提拔和賞賜,這讓宇文忻心中十分郁悶。于是,他就向人打聽京師的動向,打聽楊堅是不是有鳥盡弓藏之意。

高颎對宇文忻的心思非常清楚,但他還是對宇文忻毫無芥蒂,推心置腹,經(jīng)常拉著他一起商討對敵之策,一點兒都沒有把宇文忻當作外人。

《隋書·宇文忻傳》記載:“與颎密謀進取者,唯忻而已。”與高颎一起戰(zhàn)前謀劃最多的,就數(shù)宇文忻了,高颎作為丞相府的機要人員,卻和宇文忻搞成了鐵哥們兒,宇文忻難道還有理由陣前叛變嗎?顯然不能。

要知道,高颎不僅是監(jiān)軍,他所代表的更是朝廷和楊堅的態(tài)度。本來大家因為受賄的事兒,已經(jīng)鬧得人心惶惶,彼此猜忌了。等高颎一到,所有人都以為朝廷派人來清算了,結(jié)果過了好些日子,高颎不僅不追究過往,而且對眾將士噓寒問暖,關(guān)懷備至,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高颎用這種春風化雨送溫暖的方式,不僅撫平了宇文忻心中的忐忑,而且打消了眾將領(lǐng)心中的疑慮和不安。從此,大家開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為即將到來的大戰(zhàn)摩拳擦掌起來,士氣空前高漲。

可以說,楊堅在面對這場叛亂危機的時候,武有韋孝寬,文有李德林、高颎,戰(zhàn)略上有李穆的支持,楊堅的團隊不可謂不強大。那么,這場叛亂的結(jié)果到底如何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罗江县| 东至县| 仁怀市| 石嘴山市| 金溪县| 荣昌县| 黄冈市| 康定县| 谢通门县| 焉耆| 余干县| 兴义市| 西宁市| 黄陵县| 霍城县| 长葛市| 竹山县| 浙江省| 六枝特区| 广汉市| 聊城市| 安陆市| 葫芦岛市| 万荣县| 额尔古纳市| 桐庐县| 高唐县| 乌审旗| 当涂县| 资溪县| 普兰县| 道真| 新邵县| 黑山县| 台东市| 沈丘县| 伊吾县| 石棉县| 吉安市|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