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話中國藝術史
- 意公子
- 1010字
- 2022-03-31 11:05:36
第一章 原始藝術 藝術的開始,是一場意外——好奇與恐懼并存的嬰兒期
一切的開始,是為了生存。
在《大話西方藝術史》中我們看到,早在10000多年前,先民們為了能戰勝比他們體格更大、更兇猛的野獸,在洞窟里畫下了它們的樣子。這些在畫里面受傷的野牛、野馬被人們拿著石頭不停地戳,好像這樣就能隔空戳死真正的它們。
這是一種巫術儀式,也是關于藝術的起源里學術界比較主流的觀點:巫術說。
又過了幾千年,先民們找到了一種比狩獵更穩妥的活法:種地。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先民們逐水草而居,肥沃的土地給了糧食生長的基本條件,陽光和河流是糧食生長的動力,我們終于可以安定下來,不用饑一頓飽一頓了。而靠天吃飯,需要的是上天的眷顧。
巫術再次派上了用場。
7000 年前的將軍崖巖畫似乎就記錄了先民們的一次巫術活動。他們給“禾苗”畫上了“笑臉”,賦予它們人的情感,希望用這種方式祈禱豐收。
也不知道是不是祈禱管用了,這一年,還真的迎來了豐收。滿倉的糧食讓先民們開心極了。但他們馬上迎來了一個幸福的煩惱——
這么多糧食一次是吃不完的,需要儲存,怎么辦呢?
那是一個意外的機會。在一場大雨過后,人們在泥濘的土地上燒烤食物。這本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進食了。也不知是誰突然訝異地喊了一聲,人們才發現,濕潤的黏土在烘烤之后變得硬邦邦的,很是奇特。人們想,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泥土捏成器皿的形狀拿來烤一烤呢?[1]
于是,陶器誕生了。各式各樣的陶器,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用途。
又一次偶然的機會,也許是哪個人用樹枝不小心在黏土上劃了一道,也許是哪個人用漁網裝著濕潤的黏土,使火烤后的陶器外部多了漁網的痕跡……總之人們發現,這些陶器在外形上居然因為有了這些意外的裝飾,而顯得與眾不同。[2]
渦紋雙耳四系彩陶罐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彩陶弦紋瓶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
故宮博物院藏
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甘肅省博物館藏
哇,這么神奇,那我可不可以在上面搞搞創作呢?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陶器上做標記。一開始他們只是為了區分所有權;后來有了圖騰的含義;再后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怎么做才能美一點,再美一點。
于是,我們看到了造型繁復、多姿多彩的藝術品,它們有些甚至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
在那個精耕細作的時代里,當人們開始吃飽穿暖之后,自然有更多的余力來想想怎么打扮自己,打扮生活。而此時,對美的追求,就成了主題。
在先民們看來,美,就是吃飽喝足了,整點漂亮事兒。整著整著,他們就覺得自己老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