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社工技能手冊
- 徐凱文 柳智宇主編
- 804字
- 2022-03-30 16:30:26
第二節 如何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教
在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教工作時,社工需要根據不同的機構、人群、服務目標等,設計不同的方案。例如,在社區,社工可以采用設立心理服務站、分發心理健康服務宣傳折頁、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小組活動(可參考第三章和第四章)、開展心理測評等形式開展工作。宣傳折頁的內容應包含社會心理服務站的功能是什么、社會心理服務站有哪些設施、社區心理服務的內容有哪些、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詢、社區居民如何預約心理咨詢、什么是社區心理健康活動日等,目的是讓居民了解并知道如何使用社區心理服務。
面對60歲以上的身陷困境的老年人,社工可以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健康指導(可參考第二章),舉辦積極心理學講座,組建老年人活動小組,等等。針對老年人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打鼓等,非常受老年人歡迎。社工可以在文娛活動中加入心理健康知識的宣教,使老年人明白運動和樂觀的心態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面向企業、機構、學校等組織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教工作的開展形式可以是心理健康培訓、小組活動、心理測評等。培訓或小組活動的主題一般有情緒與壓力、減壓的方法、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干預等。
此外,利用線上的短視頻平臺、社交網站、課程錄播平臺等工具開展工作能夠使更多的人受益。
一對一的心理健康指導的技巧,可參考《社會心理服務社工入門手冊》及本書的第二章;小組活動的帶領技巧可參考本書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測評活動一般由專業機構使用專門設備或量表開展。本章將主要介紹如何舉辦心理培訓或講座。
心理培訓或講座一般是面向大眾的,屬于社會化教學。在培訓的過程中,講師要注重講師與學員之間的、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和聯結;要充分激發學員的興趣,使學員積極地參與。培訓結束后,講師要重視學員的反饋,即他們是否學到了心理知識,是否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等。
總之,心理講座的講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講師要有開放的心態,要真誠、溫暖,要能夠使學員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