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7.萬里長城永不倒

長城并不是秦始皇個人的發明創造,在蕩平六國以前,許多諸侯國家都建造了長城,是沿著國界修筑的防御性軍事工事。位居北方的秦國、趙國、燕國甚至有南、北兩條長城,其中北長城主要用來防御匈奴。

秦國的北長城西起臨洮,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岷縣,向北經固原,也就是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直至黃河;秦國的南長城位于和趙國、魏國相鄰的邊界處。

趙國的北長城西起高闕,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臨河,東至代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蔚縣;趙國的南長城為防范魏國和齊國,沿著漳河修筑。

燕國的北長城西起造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獨石口,東至遼東;燕國的南長城位于和趙國、齊國相鄰的邊界處。

除這些外,還有魏國為防御秦國修筑的長城,以及齊、韓、楚等國家之間為防備彼此修筑的長城。

嚴格意義上來說,秦始皇修筑長城的過程應該是邊拆除邊修筑。拆除的是那些諸侯國之間已經失去使用價值而且又妨礙交通、妨礙集權統一的長城。修筑的是秦、趙、燕三國用來防御匈奴的北長城,將這三段長城連接起來并擴大加固,讓它成為一個完善的軍事防御體系。

下面,我們再說說長城本身的構造。

長城在建筑構造上主要由關隘、城墻、城臺、烽燧四部分組成。

一、關隘

關隘又叫關城,一般設立于高山峽谷等險要的地方或者扼守交通要塞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用較少兵力抵御較多敵兵,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關隘主要有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張家口、殺虎口,山海關、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得勝關等。

二、城墻

長城的城墻主要由土筑石砌而成,順山嶺地勢而筑,平均高度約7.8米,一般是外高內低,墻基寬約6.5米,墻頂寬約5.8米。墻身內部每隔不遠有一個券門,是用石磚砌筑成的拱頂門,有石級通向墻頂,供士兵上上下下。

三、城臺

城臺分為墻臺、敵臺和站臺三種形式,相隔半里而設,凸出墻外。有的設雙層敵樓,樓下砌筑房間供小隊士兵駐守;有的不設敵樓,只在外面砌個垛口,里面開個鋪位供士兵巡邏放哨。

四、烽燧

烽燧也叫煙墩,這兩個名字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但它有個俗名應該都聽說過,也就是“烽火臺”。烽火臺主要作用是傳遞軍情,有的設置在高山之巔,有的設置在平地轉折處,有的設置在敵樓的頂部,以方便傳遞信息。

那個時候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更沒有微信和QQ,通信技術極端落后,一旦遇到緊急軍情,如果單靠人力傳達,累死也來不及。怎么辦?烽火臺白天燃煙,夜間舉火,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辦法雖然土,但很實用。

秦始皇下令修筑長城的同時,不僅派大軍沿長城駐守屯防,還在長城附近一帶設立了十二個郡,進行“房地產”開發,從內地移民過來開墾荒地,以保證邊防物資的供應。

另外,還開辟了馳道、直道以加強邊關與中央的聯系。有關馳道我們前文中說過了,這里不再解釋。那么什么是直道呢?

所謂直道,是一條專供軍隊使用的軍事道路,在陜北俗稱“皇上路”“圣人條”。

秦直道南起都城咸陽附近的軍事要地,北至北方邊境地區,總長有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有60米,一般也有20米。

秦始皇下令修筑長城一事,歷來為史學家、政治家所關注,由于角度不同,評價不一。一般評價歷史人物或事件應該從當時和中長遠兩個方面來考慮,而不能只關注一面,否則就有失偏頗。

我們先看看秦朝當時的情況。

當時戰亂剛剛平息不久,秦國的生產力尚未恢復,人民生活也未完全安定。這個時候,國家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修筑長城這么浩大的工程實在是勉為其難。“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雖然是誤傳,張冠李戴,但是它從某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痛苦心聲。因此,長城非但未按照秦始皇的設想給秦朝帶來長治久安,反而為秦朝埋下了禍根,成了后來百姓反秦的導火索。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秦始皇的初衷是好的,是為秦朝的萬世基業考慮的,是為邊境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打算的,不能簡單地將其與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墓等純消耗國力、民力的皇家奢侈工程相提并論。而且,長城對后來漢朝初期、中期防御匈奴也的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再把長城放在歷史長河中看看其深遠意義。這個分歧比較大,莫衷一是,而且都是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的論斷。

孫中山先生認為,如果沒有長城捍衛中原,中國可能等不到宋、明,在楚漢時代就滅亡了,更談不上漢唐時代的興盛,長城的作用非同小可,舉足輕重。他將秦始皇修筑長城的功勞與大禹治水相提并論。他還把漢民族同化蒙古族、滿族的功勞也歸功在長城名下,因為長城的存在,使得漢族的同化力更加有效,才能夠“雖一亡于蒙古,而蒙古為我所同化;再亡于滿洲,而滿洲亦為我所同化”。

雖然孫中山很有影響力,但是他的這些褒獎并未得到一些歷史學家的認同。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秦朝看似解決了北患,但實際上從未在根本上解決匈奴問題,匈奴只是被一時阻擋,長城的防御作用非常有限。漢唐之所以興盛不是因為長城,而是其開放的文化和自身強大的國力。明朝修建長城最下功夫,然而它也是受外族侵擾得最嚴重,最終免不了為外族所滅的命運。

清軍入關后,決定不再修筑長城,因為康熙認為沒有必要,他的看法和這些歷史學家的觀點比較一致。

長城,就在那里,看得見,摸得著,但其歷史作用、歷史定位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我們該相信誰呢?其實,歷史活在每個人心中,千人千面,本就不是一個模樣,這也正是歷史好玩且有魅力的地方。關于長城的是非功過,我們先說這么多,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好好考證一下,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要盲從!

不管別人怎么評價,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標志,至今還在發揮著經濟文化作用,賺取外匯,這肯定是秦始皇當初想不到的。而“萬里長城永不倒”則成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信仰,激勵著中華兒女為民族復興奮斗不息!

匈奴趕跑了,長城也建了,北方總算搞定,那么,秦始皇又會怎么對付嶺南百越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铜山县| 略阳县| 香港 | 和龙市| 阳谷县| 黄冈市| 海安县| 台南县| 定安县| 阳原县| 永川市| 宁蒗| 钟山县| 桦甸市| 寿宁县| 益阳市| 张北县| 万安县| 澄江县| 杨浦区| 阜新| 闽清县| 罗定市| 乌鲁木齐市| 灵台县| 定西市| 外汇| 宁安市| 台州市| 额济纳旗| 绥芬河市| 桐城市| 南通市| 疏附县| 康马县| 西贡区| 波密县| 临沭县| 突泉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