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修訂版)
- 林軍
- 1742字
- 2022-03-29 10:51:30
大學教師馬云和中國黃頁
同是在1995年4月,另一個浙江人也因為互聯網開除了自己,今天的他也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領袖之一。這個浙江人叫馬云。
1964年9月10日,馬云出生在杭州。馬云英語很好,但數學差一些,他參加過三次高考,最后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忌洗髮W后主攻英語,馬云從此如魚得水,很快當選了校學生會主席,隨后當選了杭州市學聯主席。1988年畢業后,馬云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并成立了海博翻譯社。
1995年年初,馬云受托作為翻譯前往洛杉磯溝通落實一項高速公路投資,未果。馬云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他到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認識的外教比爾,信仰互聯網的比爾帶著馬云去了西雅圖第一個ISP公司VBN參觀。
兩間很小的辦公室,貓著5個對著屏幕不停敲鍵盤的年輕人。馬云不敢輕易操作電腦,于是公司的其他人幫馬云打開了Mosaic瀏覽器,輸入Lycos.com,然后對馬云說:“需要查什么資料,你就在上面輸入什么就可以了?!瘪R云在上面輸入了“beer”,搜索頁面立即出現了德國啤酒、美國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是沒有中國啤酒。馬云輸入“Chinese”,返回“no data”。馬云被告之,要想被檢索到,必須要先做一個主頁。
馬云請對方給他的海博翻譯社做一個主頁。晚上,馬云收到了5封郵件,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客戶來問翻譯價格,最后一封郵件來自海外的華僑,是一個留學生,他對馬云說:“海博翻譯社是互聯網上的第一家中國公司?!瘪R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神奇,他和VBN公司約定:對方在美國負責技術,自己到中國找客戶,一起來做中國企業網。
1995年3月,夜,杭州。馬云家里坐著24位朋友,都是馬云4年來在夜校教書時結識的外貿從業人士,馬云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互聯網的商務需求。馬云開始宣講互聯網,他講了整整兩個小時。講完后朋友們問了5個問題,可惜馬云都沒答上來。23位朋友反對馬云做互聯網:“你開酒吧、開飯店、辦個夜校,都行。就是做這個不行。”只有一個人說:“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話,倒是可以試試看。”這個人叫宋衛星,后來成為中國黃頁的股東,但到1995年年底就撤出了中國黃頁。那個時候互聯網太神秘了,很少有人能看到其中的價值。
馬云沒聽大多數人的建議,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學校辭職,并向親戚朋友借錢湊足了10萬元注冊了公司。然后,他給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何一兵打了一個電話——何一兵自1994年年底就開始使用互聯網,是浙江乃至全國最早使用互聯網的一撥人,也是CFido站臺上的成員,是一個對互聯網技術有感覺、有領悟的高手,屬于我們前文說的極客。最后,何一兵離開馬云單飛,曾創辦過企業博客網。
1995年4月,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分別是馬云、馬云夫人張瑛和何一兵。何一兵以技術入股,而前文提到的宋衛星則以資金入股,何一兵和宋衛星他們兩個人股份都不多,各占10%,剩下的80%全是馬云夫婦的。1995年5月9日,中國黃頁上線,馬云開始做身邊朋友的生意。馬云的生意經是,先向朋友描述互聯網的優點,然后向他們要資料,將資料寄到美國。VBN將主頁做好,打印出來,再快遞寄回杭州。馬云將主頁的打印稿拿給朋友看,并告訴朋友在互聯網上能看到。中國黃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主頁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兩萬元,其中1.2萬元給美國公司。
1995年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互聯網,比留洋歸來的田溯寧(亞信創始人之一)要本土一點的是,馬云給Internet翻譯了一個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網。
到了1995年年底,經過8個月的苦苦打拼,馬云公司的賬目已經接近收支平衡了,營業額也已突破100萬元。就在此時,中國黃頁一夜之間突然冒出許多“敵人”,這當中還包括承接杭州Internet接入服務的亞信。另外,當時亞信關于互聯網工程的項目已經接到雙手發軟,于是他很快就退出來了。
那時與馬云競爭最激烈的當屬杭州電信局?!耙簧讲蝗荻ⅰ保贾蓦娦啪钟兄浅:玫纳鐣Y源和政府資源,馬云一樣都沒有。杭州電信局利用中國黃頁(https://chinapage.com)已有的名聲,做了一個名字很接近的網站,也叫中國黃頁(https://chinesepage.com),借以分割馬云版中國黃頁的市場。
為了使中國黃頁繼續生存下去,馬云別無選擇,只有同杭州電信局合作。1996年3月,中國黃頁將資產折合成60萬元,占30%的股份;杭州電信局投入資金140萬元,占70%的股份。后面的結局可想而知,中國黃頁被收編了,馬云套現走人,去了北京,為外經貿部做網站。再之后,他于1999年2月回到杭州,創建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