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提請圣裁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045字
- 2022-04-21 00:50:16
嗯?
趙文振的表現總算是正常了,孫監考官的心情自然也就跟著晴好了,這才有閑心在考房里踱步逡巡了起來,卻不曾想他也就只在考房里轉了三圈而已,突然發現趙文振已舉起了手。
“何事?”
就趙文振前兩場皆甲等的成績,已然是今科狀元的最有力爭奪者了,他既是有疑義,孫監考官自是不敢有絲毫的輕忽,緊著便走上了前去,低聲地發問道。
“交卷。”
考房中,旁的考生都還在忙乎著呢,趙文振自然不好在此時多言啰唣,也就只輕聲地吐出了兩個字來。
“你確定?”
一聽趙文振如此說法,孫監考官不由地便是一愣,沒旁的,概因第三場這才剛開考了兩個時辰不到而已。
“嗯。”
哪有啥可猶豫的,通篇文章都已改過三遍了,在趙文振看來,已無必要再多斟酌了的,與其繼續在此苦熬,還不如早點回客棧去,還能補睡上一覺。
“那行,還請安靜離去,不得在考場周邊大肆喧嘩。”
孫監考官倒是有心勸諫趙文振幾句,可臉皮子抽了抽之后,卻又改了主意,也就只隨口叮囑了一句之后,便即將趙文振擱在幾子上的卷子收了起來。
“諾。”
這都已是子時了,一天的折騰下來,趙文振早已是困得個不行了,哪有心多言啰唣的,也就只輕聲地應了諾,便即收拾好文具,施施然地便就此走了人……
“孔大人。”
趙文振倒是走得瀟灑了,可孫監考官卻是頭疼了,拿著趙文振的卷子發了好一陣的呆之后,最終還是決定先給考官們送了去。
“嗯?”
孔穎達此時正與令狐德棻對各房考官們提交上來的乙等以上之卷子進行最后的審核呢,這冷不丁見得孫監考官拿著份卷子走了進來,眉頭不自覺地便是微微一皺,很顯然,他這是誤以為考場上抓到了作弊之人了的。
“稟大人,趙彥已提前交了卷。”
見得孔穎達神色不對,孫監考官自是不敢有絲毫的遷延,在將趙文振的卷子遞將上去之同時,緊著便匯報道。
“喲,諸位都別擠了,一起看,一起看啊。”
這一聽是趙文振的卷子,一眾考官們立馬全都不管不顧地往孔穎達身邊擠了過去,一見及此,孔穎達也自不以為忤,笑呵呵地便提議了一句道。
“善!”
“當然!”
……
大家伙都想著先睹為快,自然是都不會有啥異議的,哄笑間便都已擠在了孔穎達的周邊。
“這文……”
趙文振所寫的文不算長,也就三千來字而已,全文對仗工整,用典精確,文筆簡練而又流暢,孔穎達一口氣便從頭看到了尾,只是待得看完了之后,他卻是有些不知該如何評定才是了的——光從文筆而論,此文評個甲等自是綽綽有余,問題是趙文振所提出來的定邊數策與傳統理念有著不小的差異,孔穎達不過只是文人而已,對此文的觀點是否實用有效,還真就沒法給出個確然與否的判斷。
“文倒是好文,只是這些觀點未免有標新立異之嫌。”
“不然,萬某倒是覺得這數策皆大善之策也,若真能持之以恒,邊患或將不存焉。”
“不見得罷,書生之言爾,竊以為難堪大用。”
……
眾考官們同樣對趙文振所獻的定邊策有些個拿捏不定,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各持己見之下,很快便吵成了一團。
“令狐大人,您的意見是……”
定邊策這類時政文考的可不止是文筆,文章的內容是否政治正確才是最為關鍵之所在,而今,眾考官們既是意見難以統一,孔穎達自然也就不敢乾坤獨斷了,這便將問題丟給了始終默默不語的副手令狐德棻。
“說不準,依某看,此事還是報請圣裁為宜。”
令狐德棻皺著眉頭想了想之后,還是沒敢輕易下個結論。
“那行,此文姑且先擱置一旁,待得閱卷完畢后,再提請圣裁好了。”
這一見令狐德棻也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孔穎達自然也就更不敢擅專了,一捋胡須之同時,就此下了最后的決斷……
“臣等叩見陛下。”
孔穎達等人都是當世大儒,批卷子的速度自然都是極快,這不,上午辰時才剛考完,下午申時不到,孔穎達與令狐德棻就帶著乙等以上的卷子趕到了兩儀殿。
“二位愛卿辛苦了。”
這一見兩位文臣都是一臉的疲憊之色,太宗當即便很有些過意不去地起了身。
“此,臣等之責也。”
見得太宗起身招呼,孔穎達本就躬著的身子立馬便躬得更深了幾分。
“嗯,二位愛卿皆是公忠體國之人,朕一向是知道的,來人,賜座。”
孔穎達這等得體的應對一出,太宗臉色的嘉許之色立馬便更濃了幾分。
“謝陛下隆恩,只是微臣有一樁要緊事要奏:微臣與令狐大人蒙陛下恩寵,得以出任本次科舉之主考,實不敢有絲毫之輕忽,奈何微臣等能力有限,于一卷之審評上,意見實難以統一,不得已,只能來此恭請陛下圣裁。”
孔穎達恭謹地謝了一句之后,卻并未退向一旁,而是緊著又奏請了一番。
“哦?呈上來好了。”
這一聽居然有文章能難倒孔穎達等一干大儒,太宗的好奇心當即便被勾了起來。
“諾。”
太宗話音一落,立馬便有一名隨侍的小宦官緊著應了一聲,匆匆地跑下了前墀,接過了孔穎達捧著的卷子,就此轉呈到了御前。
“這卷子也確實有些為難卿等了,唔,便是朕,其實也有些個拿捏不定,這樣罷,卿等且自稍坐片刻,朕這就喚玄齡等一道來議議好了。”
在拿到卷子之時,太宗先瞄了眼署名,待得見是趙文振所作,嘴角不由地便是一挑,可待到看完了全文,太宗也自不免有些犯難了——憑直覺,太宗心下里其實是認可趙文振所獻的定邊策的,只不過考慮到國策或將有重大更易,太宗也自不敢掉以輕心了去,在沉吟了片刻之后,最終還是決定召重臣們一道來打個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