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雙雄競逐新安王座 諸邵約戰天下豪杰
- 中華圍棋史話
- 伯翔
- 6078字
- 2022-04-28 20:09:22
上回說到,永嘉方日升,方日新兄弟崛起,失勢多年的永嘉派終于看到了復興的希望。萬歷八年,方日新大敗李沖,正式標志著永嘉派完成了更新換代,老一輩棋手退位讓賢,新一代永嘉派正式登上棋界。他們的肩上,肩負著重整永嘉派雄風,將永嘉派推回棋界巔峰的重任。
而永嘉派棋手借著方日新大敗李沖之風,便開始大肆宣傳這二方如何厲害,尤其是方日新天生奇才,說天下棋手鼎足而立的方子振、岑小峰、蔡學海聽說方日新大名,竟都避而不敢一戰。
這個說法,分析一下,其實很明顯是自己給自己做廣告。當然,筆者相信那三位避而不戰是肯定的,至于是不是真的聽了方日新的大名才避而不戰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方子振自不必說,人家本來就不想要名聲,你就是跑到京城去找他人家都未必跟你下。蔡學海,那時候在京城做皇帝的老師,工作時間地點固定且不讓休假,就算想去找方日新也脫不開身子。而岑乾,自從那次與邵甲一戰之后便生了病,雖不至于傷及性命但是也得好好在床上躺著靜養,何必自討沒趣拖著病體跑來跟方日新下棋呢?
這廣告,做得稍稍有些不要臉……
不管怎么說,二方出世讓整個永嘉派為之一振,也讓同在浙江棋界、剛剛立住腳跟的姚江支派感受到了威脅。余姚棋會的老盟主邵太仆意識到,余姚棋界與永嘉棋界的一戰,只怕不可避免了。
如今的永嘉棋界究竟有幾分氣力?永嘉棋界若真與余姚棋界開戰,余姚棋手能有幾分勝算?
于是某一日,邵太仆找到了孫礦,想從他的口中探聽一下永嘉棋界的虛實。
孫礦不僅在余姚主持余姚棋會,同時還是永嘉詩弈社的創社元老。那詩弈社,放到現在就相當于是一個圍棋俱樂部,社員們閑來無事便聚在一起玩上幾圈,互相認識認識,一起提高圍棋技術。詩弈社創辦于隆慶初年,那正是李釜南下,風頭正盛的時候。彼時江南豪杰幾乎全都被李釜殺敗,江南棋界新生代紛紛轉行或者北上,眼看江南圍棋之根就要斷掉了。就在此時,余姚年輕人孫礦和永嘉少年陳謙壽相識了。二人痛心疾首,決心為江南棋界留些火種。孫礦家乃是余姚當地名門,家中幾輩出了不少高官名人,資產雄厚。于是孫礦出資,陳謙壽拉人,二人合力創辦了詩弈社,精心經營之下終于讓這個小小的俱樂部在江南落地生根,浙江一帶不少名手都是這詩弈社的成員。
說起那陳謙壽,也是浙江棋界一位少年俊杰,棋力當在孫礦之上,縱使在永嘉派內也只排在二方之后,算是永嘉派新生一代中的強手。此人是當年徐希圣一流的人物,在家里呆不住,喜歡四處游玩,結識各路弈家高手,神龍見首不見尾。孫礦與陳謙壽交手過幾次,自知不敵,因此也便心甘情愿只做詩弈社的二把手了。
說起來,這孫礦也真是個心胸廣大的人。創了詩弈社,安心做二把手;創了余姚棋會,又把德高望重的邵太仆請來做盟主。不為名,不求利,只為江南棋界繁榮,真是古今圍棋推廣者的表率。而后來這孫礦更是不得了,單獨查閱圍棋史資料只道他是個尋常高手,可人家圍棋以外的本領也是驚天動地的。此人不僅棋藝高超,而且學術精湛,素有“姚江奇才”之譽。其實萬歷二年他就考中了進士,而且是考上了當年的會元——也就是京城筆試的第一名!不過似乎最后的殿試沒發揮好,會元最后沒混成狀元。日后,孫礦曾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還曾經去參加了抗倭援朝戰役,回鄉后還寫了十多部學術專著,堪稱一個學術奇人。而在圍棋史上,孫礦在浙江一帶對圍棋的推廣活動,也完全可以歸入孫礦一生的重大成就當中。
言歸正傳。那邵太仆找到孫礦,詢問永嘉派虛實。孫礦知道邵太仆這是想跟永嘉派一較高下,但是仔細想想,孫礦便眉頭緊鎖起來。
“永嘉派如今最強的棋手是二方,然后是陳謙壽。”孫礦緩緩說道,“陳謙壽的棋力在我之上,放到余姚來怕也只有邵甲和岑乾能抵擋。而那二方,只怕任何一人都足以在余姚爭個霸主。永嘉派如今正漸漸回復氣力,若我們真的與他們交手,未必有勝算。”
邵太仆也嘆道:“你說得對,永嘉派正在回復氣力。而且以永嘉派的底蘊,一旦等他們緩過勁來,余姚棋界只怕更加難以抵擋。若不趁此時將余姚棋界的名聲打出來,只怕將來就再沒有機會了……”
孫礦沉思良久,忽然笑道:“若是這樣,我倒有一計,不知可行不可行。”
“哦?愿聞其詳。”
孫礦低聲道:“若我們單獨與永嘉派交手,那便是浙江棋界爭霸,兩邊都輸不起,必定傾盡全力。可這一戰,我們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可能會就此斷送余姚棋界獨立的機會。既然如此,我們就給自己留些后路,即使輸了也無妨,這不就行了?”
“后路?”邵太仆不解,“后路怎么留?”
“不要單獨跟永嘉派交手。”孫礦笑道,“把新安派、京師派的高手也請來,讓大家齊聚一堂,名其曰余姚棋藝大會,這便有了退路了。看起來,我們不是在跟永嘉棋界爭霸,而是舉辦天下棋界盛事。就算我們輸了,也不丟人,只能說明我們還不是天下第一棋派而已。何況,這樣一來,余姚主辦天下棋界大賽,余姚棋界便可堂而皇之與三大派并列,等于是將姚江支派放到了棋界第四大派的位置上,這不是穩賺不賠的事嗎?”
邵太仆聽完,拍案叫絕。這主意太厲害了,不管輸贏都不賠本,而且等于兵不血刃就給余姚棋界立名聲。何況,邀請三派高手同聚,那么誰也沒有不來的理由,這一計看上去天衣無縫啊!
大家仔細琢磨琢磨,這里頭的中心思想跟當年咱北京申奧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這個孫礦確實是個搞宣傳的高手,雖然棋力沒能登峰造極,但是推廣圍棋的本事堪稱無人能出其右,當年那會元可不是白考的。
于是,事情就這么定下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發出邀請了。而到了發出邀請這一步,倆人有點犯難了。
京師派高手好辦,李釜在江南,由岑乾出面去請便行了。永嘉派那邊,二方其中一人能來便夠了,這事可以交給詩弈社的二把手孫礦來辦。邵太仆統帥諸邵,可以把主辦的場地,經費,賽程安排等細節敲定,此事對于余姚棋會盟主邵太仆來說不難。
現在難的是,新安派這邊請誰來?那邊的狀況現在非常亂,亂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徽州一帶棋界每天都跟打仗一樣。那邊的情況天天都在變,不事先了解清楚就跑去給人發出邀請,搞不好是要觸怒新安派的。萬一把新安派惹毛了,大兵壓境,一派高手全殺過來,把余姚棋界滅他三五個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沒錯,現在的新安棋界一旦要是團結起來,就是這么強大!
那邊不可以隨便發出邀請,必須先派人過去調查一下。于是邵太仆和孫礦一合計,便派了幾撥人先去徽州了解情況去了……
話說徽州棋界新安派,當年自創派祖師汪曙之后,一直被永嘉派苦苦壓制。第二代領袖程汝亮帶領新安派韜光養晦多年,麾下羽翼漸漸豐滿了起來。隨后程汝亮拼死大戰李釜,整個江南棋界為之側目,新安派眾將大受鼓舞,競相提高棋藝,竟然使得新安棋手各個成長為了虎狼之將,隨便挑出一個來都是江南強手。
程汝亮死后,新安派眾將突然失去了領袖,于是一眾虎狼之將個個都覬覦新安派新任王座,誰都不服誰,陷入了長期的爭霸對峙局面。偏偏程汝亮治下新安派強手眾多,大家水平又都在伯仲之間,誰也不能像當年的程汝亮一樣力服眾人。于是這場爭霸戰便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時值萬歷初年,這時的新安派戰局中,有兩個人漸漸冒出頭來。一個叫呂存吾,一個叫汪紹慶。
呂濟,字存吾。這呂存吾為人,生性囂張跋扈,頗有些永嘉李沖的風范。但與李沖單憑好勇斗狠不同,呂存吾脾氣大,但口才極好,罵起人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還不帶臟字,教人一點口實沒有。你若不服,去跟他下棋,想殺他威風,那你可撞槍口上了。呂存吾自幼學棋,雖年紀輕輕,論棋齡卻算得上是棋壇宿將了,招法純熟,算路精準,早早便在徽州打下了赫赫威名。照常理說,他這樣少年老成,口才又好的棋手,應當是各路富商貴族的掌上明珠,平日里吃穿不愁才是。可實際上,呂存吾日子過得相當窮,常年混跡于茶樓之間,在上流社會名聲非常差。為何如此呢?因為這位老兄什么都好,就一個缺點——眼光太高,不愛拍馬屁。管你什么達官貴人,富商豪紳,敢在他呂存吾面前擺架子,一個白眼翻到天上去,扭頭就走,黃金百兩也換不來他回頭。他并不在意你能給他多少銀子,他只在意你能給他找來什么樣的對手。在棋藝上,他極度自負,自認為天下能與他匹敵的人物,至少也得是個大國手。尋常棋王,根本不入他法眼。胡應麟曾有詩贊曰:
呂生好奕良有年,口如懸河決百川。
憑陵負氣雙眼白,強項肯伏公卿前。
汪惟德,字紹慶,歙縣人,年紀稍晚呂存吾幾年,棋力卻不相上下。與窮苦人家出身的呂存吾不同,汪紹慶祖上曾是勛貴之家,傳到汪紹慶這一輩時雖已不復往日輝煌,卻也算得上殷實富足。由于家族都熱愛下棋,汪紹慶從一出生就在濃厚的圍棋氛圍下耳濡目染。汪紹慶雖隸屬新安派,但當年新安派與永嘉派在江浙一帶爭奪勢力的時候,汪紹慶并未親眼見識到永嘉派眾將的實力——他跟著家族一起遷往巴蜀一代游歷去了。李釜下江南,殺得江南棋界一片狼藉的時候,汪紹慶在巴蜀快活地游山玩水,似乎棋壇的所有風波都和他沒什么關系。也許正是詩書之家的影響,加上這種懶散日子的熏陶,讓汪紹慶與呂存吾恰恰相反,養成了溫良謙恭的性格。胡應麟曾有詩贊曰:
汪生歙都彥,家世本閥閱。
龍肝竊馀剩,隨風墮天末。
當年李釜殺遍江南,程汝亮前往抗敵時,徽州一代幾乎成了呂存吾一人天下。他四方出戰,所向披靡,一時威震新安。就在他自命不凡,以為天下無敵時,汪紹慶從巴蜀回來了。這個年輕的汪生如神兵天降,擋在了呂存吾面前。呂存吾橫行數載,從未見過汪紹慶這般精妙的棋招。汪紹慶征伐半生,也從未遇到呂存吾這般難纏的對手。二人互為勁敵,彼此爭棋,一時殺得徽州地界遍地狼煙,風波不斷,卻遲遲分不出勝負來。
如果按照永嘉派的劇本,這二人應該都把對手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彼此距離保持在五米以上,老死不相往來。但實際上呢?恰恰相反,這倆人斗了多年,斗出感情來了!他們互相嘆服彼此的圍棋造詣,視對方為知己好友,常常結伴同游,形影不離,最后誰也沒能勝過對方一籌,獨享新安王座。
程汝亮為戰李釜,燃盡了自己的生命。下一任新安派之主,當歸屬何人?眾棋手的目光自然而然地瞄向了汪紹慶和呂存吾。但這短短數年間,新安派的形勢又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本汪、呂二人在徽州一代是獨領風騷,無人能當的超一流棋手,彼此眼中只有對手是勁敵。可程汝亮把新安派經營得太好了,使得新安派出現了一波井噴式的人才大爆發。到程汝亮去世時,新安派的年輕一輩棋手已經可以和汪紹慶、呂存吾相抗衡,甚至隱隱有了后來居上之勢。而汪、呂二人惺惺相惜,也不愿為了一個區區王座虛名斗個你死我活。
于是,某天某地,兩位宿敵好友又是盡興地下完了一局棋,復盤良久,伴著美酒佳肴,望著云卷云舒,忽然長嘆一聲。
“你我穩坐新安派的日子,怕是不會長久了。”呂存吾慨然嘆道。
“新安派人才濟濟,是徽州棋界之幸啊。”汪紹慶苦笑道。
新安派,徽州棋界,呂存吾咀嚼著這兩個詞,意味深長。
“汪兄,一派之長,猶如一國之君。自古有明君,有昏君,有仁君,有暴君。怎樣的一國之君,才稱得上雄才大略?”
汪紹慶望著呂存吾,忽然意氣風發。
“開疆拓土,四海臣服,才是雄才大略。”
呂存吾又問:“救國于危難,挽狂瀾于既倒,你我不如程汝亮。如今程先生為我們留下了這般基業,我們當如何?”
汪紹慶明白了呂存吾的意思,露出了淺淺的笑意:“當不負所托。”
是啊,當不負所托。
新安派自立派以來,祖師汪曙被鮑一中所敗,繼而程汝亮又遭李釜所阻,空有地靈人杰,卻在三大派中無所建樹,叨陪末座。這樣的局面,是程汝亮犧牲性命所求的結果嗎?
程汝亮用自己的命,為新安派留下了一條通天大道。汪紹慶,呂存吾,就應當踏著這條路走下去,讓新安派從此威震天下。
“汪兄,我要去京城。”呂存吾傲然道,“自大明開國以來,歷代國手都是從江南上京師,一戰成名的。這條路,鮑一中走得,我為何走不得?李釜殺遍江南,我就代表新安派,去他京師派的老巢里殺個痛快!”
“好!”汪紹慶擊掌喝彩,“呂兄去殺京師派,那我汪紹慶就去浙江,滅了永嘉派。今后,我在南,你在北,就由我們二人為新安派殺出個天下來!”
今日一聚,便是久別。一對宿敵慨然大笑,酒杯一撞,便飲下了半個天涯。從此以后,再無新安雙雄,只有天下汪呂!
萬歷十四年,永嘉。
方氏兄弟家中迎來了一位客人——常年游歷在外的永嘉派青年高手陳謙壽。
二方此時已經弈名在外,再加上方日升精通詩書儒學,因此慕名結交的富貴人家很多,生活境遇好了不少。陳謙壽與二方同為永嘉新晉高手,因此也相知多年。
但對于長年游歷于大江南北的陳謙壽突然出現在自己家中這件事,他們也多少感到有些稀奇。陳謙壽這個人,如果沒事是不會隨便到自己熟人家串門的……
果然,剛一見面,陳謙壽便拿出了一封請柬。方氏兄弟不解其意,打開請柬一看,只見這是余姚邵太仆親筆所書。看過內容,方家兄弟陷入了沉默。
萬歷十四年,太倉。
李釜看著邵太仆親筆所寫的請柬,沉默了片刻,緩緩抬起頭:“請我出山?”
李釜的眼前,已經成熟了許多的岑乾靜靜點了點頭:“天下棋士盛會,豈能缺少您這位天下第一高手?”
李釜又沉吟了半晌,看了看遠處落了些微塵的棋座,緩緩說道:“我多年未曾在江南棋界露面了……”
“但天下最強棋士之名,從未曾從李釜這個名字上移走過。”
天下最強棋士?李釜不經意間猛地握住了拳。
“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會去參加這次大會?”李釜問道。
萬歷十四年,徽州。
一封請柬,被擺在了兩個人面前。汪紹慶、呂存吾沉默了許久,終于互相點了點頭。
“這一戰,事關重大。名額只有一個,誰去應戰?”汪紹慶問道。
“若論棋力,我們二人不相上下,誰去都一樣。”呂存吾撇撇嘴說道,“只是,這一次是三大派高手匯聚余姚,出戰的人將代表我們新安派的門面,這一點來看,我恐怕不合適吧。”
呂存吾心直口快,說得卻也在理。他知道自己脾氣不好,為人跋扈,萬一在余姚出了什么狀況,可就丟人了。
“何況,你我早已有約在先,京城歸我,浙江……歸你。”
呂存吾臉上的笑意,帶著自信。
“這么說來……”汪紹慶笑道,“這一戰,我是義不容辭了。”
說完,汪紹慶輕輕接過請柬,回身向呂存吾拜道:“呂兄,我先行一步了。你盡管在京城等著我大獲全勝的消息吧……”
“哥哥,我身體不好,行不了遠路。這一戰,就請你去吧。”方日新笑道。
方日升點了點頭,接過請柬,又拍了拍方日新的肩頭:“這段日子,你就得自己照顧好身子了。”
“哥哥只管放心好了,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躺在病床上的小孩子了。”方日新笑道。
過了幾日,兄弟二人相向而敗,方日升獨自踏上了去余姚的路途。
車馬顛簸,但坐在車上的二人卻似乎心如止水。
“此去余姚,恐怕是我李釜這一生最后一次出手了。”李釜低聲說道,“不知我如今這副老朽骨頭,還能不能再上陣殺敵了……”
“李老先生,海內公推天下第一,卻還妄自菲薄嗎?”岑乾笑道,“到時只求老先生手下留情,可別像當年一樣,把我們這些后輩殺得太狠啊……”
兩人哈哈大笑,笑聲與車馬的顛簸聲漸漸混在了一起,無從分辨。
萬歷十四年秋,余姚。
三路人馬正向余姚集結,邵太仆靜靜等待著三大派頂尖高手的到來。
“邵甲,你準備好了嗎?”邵太仆靜靜地問道。
邵甲微微笑了:“盡力即可,勝敗由命。”
天下最強的棋手匯聚余姚,誰又能有必勝的把握呢?
方日升,汪紹慶,李釜。幾日后的余姚會戰,注定將會驚天動地!
一道戰書驚龍虎,四方高手匯余姚。
江湖怎可無風浪,后浪前濤入海潮。
欲知這余姚大戰將會有怎樣一番勝負,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