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松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感情描寫
- 劉建偉主編
- 1737字
- 2022-04-02 16:10:17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探索思考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與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因而魯迅先生在深刻剖析社會現狀之后,不禁對青年發出號召——為社會的變革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閱讀批注
從一封匿名信里看見一句話,是“數麻石片”(原注江蘇方言),大約是沒有本領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數石片的好的意思。因此又記起了本志通信欄內所載四川方言的“洗煤炭”。想來別省方言中,相類的話還多;守著這專勸人自暴自棄的格言的人,也怕并不少。1
1 開門見山
開篇直擊主題,引出“數麻石片”的相關內容,將話鋒指向這類勸人自暴自棄的人,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凡中國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倘與傳來的積習有若干抵觸,須一個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處所;而且被恭維得烙鐵一般熱。否則免不了標新立異的罪名,不許說話;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為天地所不容。這一種人,從前本可以夷到九族,連累鄰居;現在卻不過是幾封匿名信罷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縮,不知不覺的也入了“數麻石片”黨。
所以現在的中國,社會上毫無改革,學術上沒有發明,美術上也沒有創作;至于多人繼續的研究,前仆后繼的探險,那更不必提了。國人的事業,大抵是專謀時式的成功的經營,以及對于一切的冷笑。2
2 切入時弊
作者深入分析當時中國舉步不前的原因,即國人不喜標新立異,意志薄弱者還加入“數麻石片”黨,甚至對一切付之冷笑。這種深刻的剖析和針砭時弊,引人深思。
但冷笑的人,雖然反對改革,卻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即如文字一面,白話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不甚提得起筆。照他的學說,本該去“數麻石片”了;他卻又不然,只是莫名其妙的冷笑。
中國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氣里成功,在如此空氣里萎縮腐敗,以至老死。
我想,人猿同源的學說,大約可以毫無疑義了。但我不懂,何以從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變人,卻到現在還留著子孫,變把戲給人看。還是那時竟沒有一匹想站起來學說人話呢?還是雖然有了幾匹,卻終被猴子社會攻擊他標新立異,都咬死了;所以終于不能進化呢?3
3 諷刺
猴子想要進化成為人,卻被攻擊他標新立異的同類咬死了,所以猴子現在只能變把戲給人看。以猴子的例子作比,形象而又充滿諷刺意味。
尼采式的超人,雖然太覺渺茫,但就世界現有人種的事實看來,卻可以確信將來總有尤為高尚尤近圓滿的人類出現。到那時候,類人猿上面,怕要添出“類猿人”這一個名詞。
所以我時常害怕,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4
4 直抒胸臆
面對現實困境,作者向青年發出號召和呼吁——擺脫沉默與冷氣,發出自己的光和熱,為改變現實的黑暗而努力。這句發自心底的呼喚,直抒胸臆,氣勢磅礴,至今仍激勵著無數青年人奮發向上。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又愿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尼采說:
“真的,人是一個濁流。應該是海了,能容這濁流使他干凈。
“咄,我教你們超人:這便是海,在他這里,能容下你們的大侮蔑。”(《札拉圖如是說》的《序言》第三節)
縱令不過一洼淺水,也可以學學大海;橫豎都是水,可以相通。幾粒石子,任他們暗地里擲來;幾滴穢水,任他們從背后潑來就是了。
這還算不到“大侮蔑”──因為大侮蔑也須有膽力。
閱讀賞析
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他的散文中不乏表達對社會、對人性的批判反思的作品。本文是散文詩集《熱風》中的一篇,開篇直指“數麻石片”這類人對創新、對發展、對改革造成的阻礙,言語中表現出作者內心的痛恨與反省。因而,作者大聲疾呼青年要“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同時引經據典,用尼采筆下的超人為引導,呼吁廣大青年迎難而上,突破封建思想與傳統習慣的桎梏,勇于面對新的問題,為社會的變革而努力。
閱讀延伸
1.你怎樣理解文中對一切“冷笑”的人?
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尼采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這還算不到‘大侮蔑’——因為大侮蔑也須有膽力。”說說你對文章結尾這句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