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孫林譯注
- 668字
- 2022-03-29 16:47:53
二〇
完的心上之本來①,方可言了心②;盡的世間之常道③,才堪論出世④。
【注釋】
①完的:指行有所得。本來:指人本有的心性。
②了心:同“了然于心”,一看心中就明白。
③常道:一定的法則、規律,常有的現象。
④出世:佛教用語,意謂超脫人世束縛。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
【譯文】
修習完善自我的心性,方可說了解心之本性;閱盡人世間的常識道理,才可以談論超脫人世束縛。
【點評】
有人曾經問蘇格拉底世界上最難的是什么,蘇格拉底回答是認識自我。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人論》開篇說:“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這看來是眾所公認的。在各種不同哲學流派之間的一切爭論中,這個目標始終未被改變和動搖過:它已被證明是阿基米德點,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動搖的中心。”
人類在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從向內和向外兩個方面來思考:向外,是認識自然世界的過程;向內,就是認識自我的內心世界、認識人類的過程。按照中國古老的說法,人本身也是一個小宇宙,也有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體系在完善的過程中,必須完善這內外兩個方面。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說過,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我們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很多求知者都會感慨,我越是鉆研學問,越感到自己無知。這是有知的“無知”,在蘇格拉底看來,這才是人最大的智慧。因為自知無知的人,能真正認清自己的局限,從而超越自己。波普爾說:“自我超越是一切生命和一切進化,尤其是人類進化最驚人、最重要的事實。”如果只是認識自己而不去改善和超越自己,認識自己其實沒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