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孫林譯注
- 485字
- 2022-03-29 16:47:49
六
紛擾固溺志之場①,而枯寂亦槁心之地②。故學者當棲心元默③,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④,以養(yǎng)吾圓機⑤。
【注釋】
①溺志:謂使心志沉湎其中。
②枯寂:謂枯坐靜修。槁(gǎo)心:喻喪失心志意趣。槁,原指樹冠變禿。
③棲心元默:此指寄托心志于沉靜。棲心,猶寄心,寄托心志。元默,玄默,謂沉靜無為。
④適志恬愉:指心神愉悅。適志,舒適自得。恬愉,快樂。
⑤圓機:比喻超脫是非,不為外物所拘牽。
【譯文】
紛亂煩擾固然是意志消沉的場所,而枯坐靜修也會使人冷漠淡然,缺乏心志意趣。所以做學問的人應該寄心志于沉靜淡泊,使自我本真獲得安寧。也應適當愉悅心志、恬適性情,從而可以超脫是非,超然物外。
【點評】
人世間仿佛一個巨大的名利場,充斥著繁雜煩擾的人情世故。身處其中,很容易受世情羈絆,被物欲情欲迷亂心智,消磨掉意志與勇氣。但是完全超脫于世俗社會之外,清心少欲,淡然冷寂,只注重樸素節(jié)制的自我苦修,缺乏對社會人情的關注與熱情,心靈也會逐漸枯萎沉寂。真正的學者應該固守內心,保持沉靜淡泊,不被世事所左右,回歸自我的純真本性。同時,學會順應人的本性,通過養(yǎng)性怡情,陶冶意趣情致,培養(yǎng)超然物外的淡然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