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復制的領導力2:樊登的7堂管理課
- 樊登
- 2527字
- 2022-03-17 13:48:51
減少管控,給員工更多的自主性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天才一般都是高冷、可望而不可即以及具有一些常人不可理解的行為習慣的,其實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天才、優秀的人比普通人更加驕傲,更渴望獲得認可和尊重。這就導致在職場中,優秀的人才會更加堅持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也更難伺候。比如在供應商眼中,一些頭部的電商帶貨達人不僅具備很強的議價權,而且對產品投放到市場時的質量、價格也有諸多要求。
但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樣,即便有如此多的限制條件,如果能力允許,供應商也愿意找這些帶貨達人,因為他們有能力賣更多的貨,而且通過他們,企業可以向消費者傳遞一個認知:我的商品是經過該達人認可的,質量、效果絕對可靠。反過來,通過這樣的認知和帶貨達人背書,企業又擁有了對消費者更高的議價權。這就是一名優秀人才巨大的商業價值。
以隨機性營造自主空間,釋放員工善意
在管理優秀人才和普通員工時,企業領導者需要區別對待(管理制度上的區別而非人格、道德上的區別),用規章制度標準化、規范化后者的日常工作,用尊重和認可激勵前者創造更多的價值。
以影視行業為例。大家都知道影視行業在制作內容時,強調的是創意和靈感,具備這些能力的創意型人才絕對是該行業爭相搶奪的寶貝。為了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創意型人才,網飛破天荒地取消了報銷制度,只要員工提出報銷的請求,財務就會給錢。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網飛減少了對員工的管控,給了他們更多的空間和更大的自主性。
《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在他撰寫的管理類書籍《混亂》中提出,運用KPI指標無法管理好一家公司。原因在于,KPI屬于剛性制度,而公司運行的種種行為卻是極為復雜的,用一個剛性的制度去控制一個復雜的機構,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全球范圍內這么多的公司、機構,沒有哪一個集體里的員工會站出來說自己特別熱愛KPI指標,并認為KPI使得自己充滿了干勁,更多的現象是員工在挖空心思去對抗、糊弄KPI。如果大家有過管理渠道的經歷,就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不管公司給出怎樣的指標,渠道人員總能想盡辦法去完成,至于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激發了善意還是惡意,則不在他們的考量范圍之內。
用小價值換取大價值
除了取消報銷制度,網飛另一個讓人更加無法理解的做法就是取消了立項制度。按照市場的普遍認知,一個項目是否立項應該由團隊開會討論,報備領導者審批決定,然后申請財務撥款,最后可能還需要成立一個委員會進行審查。網飛此舉意味著,任何一名員工僅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認為一個項目可以做、可以投,那么他就可以拍板實施這個項目。
給大家描繪一個具體的場景。一名剛入職網飛的墨西哥籍員工想要拍攝一部關于墨西哥的電視劇,因為他認為墨西哥的文化很有意思,值得宣揚,而且自己國內的人口、目標受眾都很多,這樣的電視劇一定很有市場。然后他就去找了一個拍攝團隊,雙方交流得很融洽,各個流程也都理得很順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名員工去找自己的領導申請啟動資金,大概需要150萬美元。結果領導說他可以自己決定,只要他在合同上簽字,公司的財務就會付錢。這名員工就很不理解,難道數額這么巨大的一筆錢,一個剛入職的新員工就有權利使用?然后領導對他說:“這就是公司雇用你的原因。”
網飛之所以有魄力下放立項的決定權,是因為在招聘時下足了功夫,只有他們認為可信任、可放權的人才真正有權利做這些事情。正如大家看到這項規定時所擔心的一樣:如果任何一名員工都能任意支取財務賬目上的150萬美元,公司的生存肯定會出問題。
能夠獲得自主立項權利的人必須是一名職場精英,他必須有著非常好的職場口碑、豐富的市場經驗和足夠的判斷能力。因此,入職本身就意味著網飛對他們綜合素質的認可,所以也就敢于放權讓他們去做嘗試,讓他們獨立運作一個完整的項目。
可能有人會好奇,網飛為什么要如此“特立獨行”呢?或者說,取消報銷制度和立項制度能夠給公司帶來哪些好處呢?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在一次跟三星談判合作的過程中,為了給三星的來訪人員演示制作精良的高清動畫片,網飛的員工便在辦公室內準備了一臺5K高清電視。大家可能也知道,網飛的主營業務就是這方面的,所以他們辦公室的電視非常多,這就導致在與三星開會的前一天晚上,負責辦公室清潔的人員誤以為這臺電視是多余的,就把電視收走了,剩下的都是達不到最佳演示效果的4K電視。因此,負責談判的人員到達辦公室后就傻眼了。更關鍵的是,三星的人員馬上就要到場了,再買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大家慌亂無措之際,一個普通的基層程序員告訴他們,他看到前一天清潔人員拉走了那臺電視,他怕談判人員需要使用,所以就在沒有向任何人匯報的情況下直接去隔壁的電器商城買了一臺性能差不多的5K電視。就因為這一臺電視,最終促成了這筆與三星的大合約。
用一臺電視換取一個大合約,這就是網飛取消相關制度、釋放員工善意、給員工自主空間帶來的收益。因此,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網飛的措施(取消報銷制度和立項制度)如此有成效,為什么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類似需要匯報、走流程的制度依然大行其道呢?為什么大家不直接學習網飛取消相關制度呢?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想和大家強調的重點,當我們從學習者的角度去分析網飛效率高、行動力強的原因時,最重要的不是看網飛的具體行為,而是要究其根本。是否取消報銷制度和立項制度根本不是問題的關鍵,網飛推出這些措施背后的本質邏輯和目的以及這樣為什么有效果,才是真正對我們有價值的內容。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經驗,是不是見過因為害怕領導不同意、不批準,所以在工作時畏首畏尾的員工?是不是見過因為“需要等待領導審批”而錯過大好機會的場景?再對比一下我列舉的兩個網飛的案例就會發現,影響事件走向的關鍵因素,很多時候就是員工是否有自主性。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網飛給予員工的自主性也不是絕對的,職場中也很少存在絕對的內容。在員工報銷或者自主立項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網飛利益至上。只要符合這一原則,即便員工出差坐頭等艙,享用很高規格的餐飲,網飛也是認可的。
因此,當員工有豐富的經驗、有經過市場檢驗的能力和職業道德時,我們不妨減少公司層面的管控,多給予他們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這也是優秀人才有別于普通員工的最大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