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創作:詞風清新凄婉,不掩蒼涼寂寞之心
- 晏幾道:看盡落花能幾醉
- 吳修麗
- 1942字
- 2022-03-17 15:15:16
愿為“人間客”,醉臥花間著詞章
晏幾道能詩,尤工詞,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與其父晏殊被時人稱為“小晏”“大晏”,合稱“二晏”。二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父子文學家,他們將北宋的婉約詞發揚光大,藝術成就在文學史上交相輝映,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晏幾道的詞風與其父晏殊相似,但在造詣上遠勝其父。晏幾道作為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詞作也將彼時的婉約詞推向了頂峰。晏幾道的創作內容大多是歌舞宴飲、離愁別恨,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晏幾道雖然詩寫得好,但寫得少,流傳下來的也少,僅在少量的他人作品中被記錄過,比如他與黃庭堅唱和的詩作。而他生平創作了大量的詞作,《小山詞》就是他所創作的詞集,于元祐四年(1089)被其整理成書,一直流傳至今。《小山詞》原先也叫《樂府補亡》,現存二百余首。依據其在《樂府補亡》自序中的說法,晏幾道認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只是沒有流傳下來罷了,因此他的詞便是“補亡”。
晏幾道的詞工于言情,他在創作中很少有直抒胸臆的詞句,大多采用委婉的表達方式,選擇富有象征的形象和富于表現力的細節,再通過精美貼切的語言,緩緩抒發心中纏綿與傷感的情思。后人對他的詞作評價都很高,吳梅在《詞學通論》第七章《概論》中這樣評價晏幾道的詞作:“余謂艷詞自以小山為最,以曲折深婉,淺處皆深也。”鄭騫也在《成府談詞》中這樣評價晏幾道的詞作:“小山詞境,清新凄婉,高華綺麗之外表,不能掩其蒼涼寂寞之內心,傷感文學,此為上品。”在所有詞句意象的華麗外表之下,傳達出的恰是詞人孤苦落寞的內心。因此,晏幾道也被稱為“古之傷心人”。
晏幾道自幼就生活在歌舞臺榭間,與《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類似,晏幾道的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小姐姐陪伴,與他一起賦詩、填詞、唱曲。而這些小姐姐們大多是自己家的或朋友家的歌女,其中最有名也是在晏幾道的詞作中出現最多的,便是他的友人沈廉叔、陳君龍家的“蓮、鴻、蘋、云”四位歌女。與讓他飽嘗人情冷暖的外界不同,在晏幾道的“醉鄉”中,他可以無憂無慮,做真正的自己。而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歌女們,也就成為了他創作的源泉和素材。比如晏幾道初遇小蓮時,就被她的天真無邪打動,靈感如泉源涌出: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欲去。舊時家近章臺住。盡日東風吹柳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墻偷眼覷。(《木蘭花·小蓮未解論心素》)
詞中,小蓮的涉世未深、醉意懵懂、俏皮可愛等嬌媚姿態都被晏幾道刻畫得活靈活現,再加上她高超的琴技,更是令詞人折服,以至于詞人都不愿與其分離。
晏幾道與“蓮、鴻、蘋、云”的相遇大概是在神宗元豐二年(1079)之后,也就是在他離開江南回到京城之后。這期間,他常常與沈廉叔、陳君龍等友人把酒聽曲,這才遇到了“蓮、鴻、蘋、云”。其實,在晏幾道的詞作中,除了“蓮、鴻、蘋、云”四位歌女外,還有眾多沒有透露名字的歌女,比如《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中令詞人初次心動,以至于“相尋夢里路”的歌女,《點絳唇·妝席相逢》中“意中曾許。欲共吹花去”的歌女……她們貫穿了晏幾道從早期到晚期的創作。因此,說這些歌女是晏幾道創作的源泉一點兒也不夸張。
離愁別緒,總是夢中深情多
晏幾道的詞作大多寫的都是離愁別緒,因而所用的意象也與離別相關,如楊柳、梅花、月亮、高樓、流水等等。而“夢”也是在晏幾道的詞作中極其常見的一個意象,在他二百余首的詞作中,有五十二首都寫到了“夢”。晏幾道善于寫“夢”,而這個“夢”也是晏幾道逃離現實,寄托情思的地方。
在晏幾道的詞作中,現實里的有情人總是分隔兩地,不得相聚,只有在夢境中才能重溫昔日甜蜜的愛情。“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少年游·離多最是》)為有情人“造夢”,也成了現實中分隔的有情人能夠相聚的唯一方法。畢竟愛得深,怨得也深,“到情深,俱是怨。惟有夢中相見。”(《更漏子·欲論心》)“造夢”就成了晏幾道消解現實中不如意的好方法。晏幾道的夢寫得有多好,連向來不喜歡歌舞詩詞的理學家程頤,在讀到《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中“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一句時,也忍不住稱贊為“鬼中嘉話”。
晏幾道在詞作中的“夢”的構建,既使得《小山詞》整體上具有了一種如夢似幻、靈動縹緲的風韻,又從側面透露出詞人內心凄惻哀怨、悲苦傷感的情思。
關于晏幾道的一生,《東南晏氏重修宗譜臨川沙河世系》是這樣記載的:“殊公兒子幾道,字叔原,行十五,號小山……宋寶元戊寅四月二十三日辰時生,宋大觀庚寅年九月歿,壽七十三歲。”七十三年的光陰對晏幾道悲苦的一生來說,實在是太長了,也太殘忍了。他生于富貴、滿腹才華,卻一生落拓,仕途坎坷。上天給了他偶像劇男主的開場,卻中途給他換了劇本,或許正是這顛覆性的人生落差,才造就了北宋詞壇的又一個巔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