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戰略的缺失

與手提箱和文件袋一同被放入“費迪南德·麥哲倫”號專列行李車廂內的是一沓厚厚的地圖,它們曾被懸掛在“瑪麗王后”號臨時作戰室的墻壁上,上面釘滿了圖釘和色紗,用來描繪這個星期二(5月11日)全球各地十余處戰場的情況。這一天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1 349天,這場始于1939年9月的戰爭已經過半,但雙方指揮官和統帥還不知道,血的代價其實只付出了不到一半,這場戰爭最終將導致6 000萬人喪生。在6年時間里,每3秒鐘便有一條生命逝去。他們也知道,就算以美國、英國和蘇聯為首的同盟國已經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些軸心國依然控制著大量地盤,其中包括長達6 000英里的歐洲海岸線和整個亞洲的東部沿海地區。這些都在地圖上標注得清清楚楚。

非洲是軸心國領土霸權的例外,那里的戰事已接近尾聲。6個月前,也就是1942年11月,英美盟軍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橫掃了通敵賣國的維希法國政府虛弱的部隊,隨后向東疾進,穿越寒冷的阿特拉斯山脈,進入突尼斯。在那里,他們與英國第八集團軍會師,該集團軍在埃及的阿拉曼打了一場來之不易的勝仗后已向西推進,跨過非洲的冠部。突尼斯的面積與佐治亞州相當,這個可憐的國家已經被一連串的戰爭肆虐得不成樣子。最令盟軍難堪的是1943年2月凱塞林山口戰役的慘敗,美軍傷亡了6 000人,算是在這場戰爭中最慘烈的一次失敗。但最終,盟軍憑借出色的空中力量、海上力量、火炮支援及地面部隊,困住并粉碎了軸心國軍隊,使后者最終于5月13日星期四正式投降。25萬名軸心國士兵被俘,那些在“瑪麗王后”號底艙中排隊等候除虱的俘虜也在其中。

北非戰役的勝利著實令人振奮,盟軍借此成功控制了從卡薩布蘭卡到亞歷山德里亞所有優良的港口和機場,阻止了軸心國對中東油田的威脅,并使蘇伊士運河自1941年來首次恢復暢通。從英國駛往印度的船隊不再需要繞道非洲,從而節省了兩個月的航行時間。同時,被軸心國占領的歐洲寬廣的南側也暴露在盟軍的視野之下,進一步的攻擊已經箭在弦上。北非戰役的勝利與北大西洋的勝利不期而遇,德國潛艇組成“狼群”展開的破壞行動已沒有之前那么兇猛,這要歸功于電子監控技術的進步。

密碼專家已經破譯了德國海軍使用的無線電密碼,使得盟軍戰機和軍艦能夠更加準確地定位并摧毀德國的U型潛艇。5月,德軍將損失47艘潛艇,是3月被擊沉數量的3倍。1943年夏季,將有3 500多艘盟國商船平安橫渡大西洋。而在一年前,盟軍每8小時便會損失一艘船。德國潛艇在戰爭期間的損失率達到75%,超過了所有國家。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戰爭中,世界其他地區的戰事卻缺乏決定性。在太平洋地區,日本人已被逐出瓜達爾卡納爾和巴布亞島。當年2月,他們的援兵在俾斯麥海遭遇重創。5月11日,美軍在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登陸,2 500名日本守軍在這場戰斗中喪生,而美軍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有1 000多人傷亡。4月18日,無線電再一次發揮了作用,美軍派遣戰斗機伏擊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主謀——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但日本仍牢牢控制著緬甸,占領著中國的大面積土地,其中包括眾多港口和沿海城市,從千島群島至所羅門群島中部的太平洋島嶼也在其掌握之下。東京方面轉而進入消耗和僵持的戰略防御狀態,寄希望于蘇聯能夠置身于太平洋戰爭之外,拖垮盟軍的意志。

東線的戰事始終保持其血腥的特點,自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蘇聯后便一直如此。1942年,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現稱圣彼得堡)的郊區和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盡管沒有進一步動作,但距離里海只有幾個小時的車程。態勢仍然對軸心國不利,自1943年1月以來,德軍已損失了30個師,大多數都是在斯大林格勒或突尼斯,相當于希特勒整個戰斗序列1/8的兵力。在過去的3個月里,德軍坦克的數量從5 500下降至3 600。蘇軍發起了一次反擊,重新奪回了庫爾斯克、羅斯托夫和亞速海東岸。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5月9日的日記中描述了元首的絕望:“他對將領們厭惡至極……他說,所有將領都在撒謊,所有將領都不忠誠,所有將領都在與國家社會主義作對。”

但是,蘇聯紅軍距離德國東部邊境仍有300多英里,面對著德軍2/3的作戰力量。希特勒麾下仍有300個德國師,以及仆從國的90多個師。盟軍龐大的轟炸機編隊對德國的工業區和城市發起了攻擊,但到目前為止成果還并不顯著,主要是因為美軍很大一部分的空中力量被挪用,從英國基地調往北非。除了中立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和瑞典之外,從比斯開灣到頓涅茨河,從北角到西西里,整個歐洲大陸仍在軸心國牢牢的掌控之下。約130萬奴工被迫在德國工廠內辛苦地工作,另有25萬奴工沿著法國和低地國家脆弱的西海岸,構建著“大西洋壁壘”。無數被視為“毫無價值”或“危險分子”的人被趕入集中營或滅絕營,其中包括25萬法國人,最終,他們當中只有3.5萬人活了下來。

5個月前,在卡薩布蘭卡戰略會議上,盟軍于北非戰役勝利后的新一輪攻擊行動已經敲定。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英國和美國指揮官聯合組成,為羅斯福和丘吉爾指揮作戰。——譯者注)總結了“愛斯基摩人行動”:“針對西西里的進攻行動將于1943年7月展開,選擇月色良好的夜晚,這樣對我們有利。”作為地中海最大的島嶼,西西里島距離突尼斯僅有100英里,與意大利這只“靴子”的尖頭分離,對它展開進攻,將徹底結束非洲戰役。

早在1942年11月登陸非洲西北部之前,美軍的戰略家們就一直對在地中海地區挑起戰事持懷疑態度,認為盟軍應當將力量集中在英國,直接跨越英吉利海峽撲向柏林。但羅斯福支持丘吉爾,無視那些將領的意見,執意發起這場戰役。美國最高統帥部對“愛斯基摩人行動”表示支持,因為奪取西西里能恢復地中海航運的通暢,還能分散軸心國的力量,減輕蘇聯前線的壓力。另外,還可以在這里建設空軍基地,為轟炸意大利和歐洲其他敵占區做準備,甚至能對軟弱的羅馬政府形成威懾,令其廢除1939年5月與柏林簽署的《鋼鐵條約》,退出這場戰爭。

可是,拿下西西里島后下一步該怎么辦?沒有進一步的計劃,沒有大戰略,決策者們甚至沒有就如何指揮集結于地中海地區的盟國部隊達成共識。為此,“三叉戟”會議在華盛頓召開。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丘吉爾一直抱有野心,企圖在意大利腹地發動一場戰役。4月初,他懇請羅斯福不要僅僅將目光局限于西西里,認為西西里“對我們的軍隊來說,是個最小的、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目標”。而擊敗意大利“將孤立德國人,令他們不寒而栗,意味著其滅亡的開始”。在感覺到美國人不太情愿后,丘吉爾于5月2日提醒哈里·霍普金斯,盟國友誼的“表面下隱藏著嚴重的分歧”,并在私下里告訴國王喬治六世,他決定在“三叉戟”會議上提出“先解決亞洲”的建議,因為有許多人都要求美國對東京施以更大力度的打擊。

“我們遠道而來,并非只有僵化的思維和死板的計劃。”從古羅克啟程后,丘吉爾為“三叉戟”會議準備開場白時說道。他的靈感被“雷明頓”無聲打字機轉換成文字,出現在唐寧街10號專用紙張上,其中包括“1號目標:令意大利退出戰爭”以及“絕不能忘記,德軍185個師正在對付蘇聯人……而我們目前還尚未和任何敵軍有過接觸”。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在8月底前拿下西西里島,到展開‘波列羅行動’(從英國出發,跨越海峽進攻西歐的行動)之前,有七八個月時間,那些參與行動的英美部隊該做些什么?我們不能在蘇聯人承受著完全不成比例的重壓之時,讓我們的軍隊無所事事”。

他的無禮中帶有一絲懇求,長達45個月的戰爭已令英國到達了極限。隨著全民動員結束,12%的英國人都在軍隊中服役,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并且需要跨越海峽,向“歐洲壁壘”發起沖鋒的話,人力將嚴重短缺。英國在戰爭中陣亡的人數已超過10萬,數千人失蹤,2萬名商船船員遭受了損失,另外還有4.5萬人死于德軍空襲。

而美國就是救星。幾年前,美軍還那么稚嫩而脆弱,而現在的兵力已超過600萬,由1 000名將軍、7 000名上校和34.3萬名中尉率領。從1941年年中到現在,陸軍航空隊的人數增長了35倍,陸軍工程兵的規模也擴充了40倍。“珍珠港事件”后,美國海軍只有8艘航母,而到1943年底,竟擁有了50艘大小不一的航空母艦。美國還將制造更多的貨船,其總數量將超過英國整支商船隊。制造一艘“自由輪”,從鋪設龍骨到交付只需要50天。也許丘吉爾在到來前提醒過羅斯福,就在當天,后者公開宣布了“美國的飛機產量”,美國于1943年一年共生產了8.6萬架飛機,“已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產量的總和”。另外,美國還向其盟國提供了價值480億美元的戰爭物資,其中2/3都流入了英國。

在美軍參戰的前18個月里,表現出的特點是經驗不足、人數匱乏和玩忽職守。這支軍隊需要一個漫長的熟悉過程,這非常必要,而且現在還仍然處于這一過程當中:從弱者中挑選出強者,從無用者中挑選出有用者,另外,一如既往,從倒霉蛋中挑選出幸運兒。《紐約時報》資深軍事記者漢森·鮑德溫在戰場上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途后,在本周二(5月11日)早上的頭版上總結道:“美軍最大的問題在于缺乏領導,迄今為止,陸軍還尚未造就足夠多能夠率領部隊的稱職軍官。”至于普通士兵,鮑德溫說,他們“沒有堅韌的精神和足夠的決心,只把部分心思放在打仗上——只是一部分”。

但在后方,美國工業基地的生產能力幾乎已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個國家正從和平走上戰爭之途。1942年2月10日,最后一輛汽車從美國生產線上駛下,到1943年,取而代之的將是3萬輛坦克。生產線以每小時超過3輛的速度晝夜不停地運轉著,一年的坦克產量便超過德國從1939年至1945年的總產量。原本生產鋼琴和手風琴的魯道夫·沃利策公司開始生產指南針和除冰器;國際銀器公司不再生產餐具,轉為制造勃朗寧自動步槍;唇膏、打字機和輪轂罩制造商分別開始生產子彈、機槍和鋼盔。各個領域的企業都在轉產,這一年,美國還生產了600萬支步槍、9.8萬具火箭筒、64.8萬輛卡車、3 300萬套軍用汗衫和6 100萬雙羊毛襪等各種軍用物資。

戰爭像一種無孔不入的液體,滲進每一間廚房、每一個衣櫥和每一個藥品柜。糖、輪胎和汽油率先實行配給,隨之而來的就是從鞋子到咖啡等幾乎所有的一切。“用完”“穿壞”“湊合湊合”“沒有也罷”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作為按鈕的新材料,塑料替代了黃銅,鋅制硬幣取代了銅板。為了每年能節省5 000萬噸羊毛,政府宣布取締背心、袖口、貼袋和闊翻領。裙子變短了,百褶裙消失了,一條要求將女式泳衣布料減少10%的法令催生了比基尼的出現。戰時生產委員會簽發的L-85號條例不僅規定將天然纖維列入配給物資,還嚴格限制了織物的顏色,僅限于“榮譽金”“英勇紅”“無畏藍”。

德國戰俘也許能在“西爾斯·羅巴克”訂購窗簾,但商品目錄上已經沒有了薩克斯、銅水壺和犁。發夾的短缺迫使美發師不得不用牙簽湊合,而絲襪也被諸如“維爾瓦腿膜液體絲襪”這類“絲襪妝”替代。在全國范圍內,車輛限速每小時35英里,被稱為“勝利的速度”。政府還發起了收集牙膏皮的運動——60個牙膏皮中所含的錫就足以焊接一架B-17轟炸機上所有的電纜——16個月就收集了2億個。海報上呼吁“用廢料埋葬一個日本鬼子”,精心制作的圖表告訴美國人,10個舊桶便能提供足夠制造一門迫擊炮的鋼,10個舊爐子等于一輛偵察車,252臺割草機可以生產一門高射炮。

但是,只有在正確戰略的指導下,所有被回收的割草機和牙膏皮,所有軍艦、飛機和羊毛襪被投入正確的戰役,才能幫助美軍取得勝利。而這樣的戰略目前尚不存在。

★★★

在美國,華盛頓是因為戰爭發生改變最大的城市。下午6點后不久,“費迪南德·麥哲倫”號呼嘯著,輪子與鐵軌碰擊發出令人昏昏欲睡的“咔啦”聲,從東北方駛入這座城市。“這座城市坐落在波多馬克河上,一度沉睡著,充滿了魅力,如今已迅速發展成令全球都為之瘋狂的大都會,”《華盛頓時代先驅報》怒氣沖沖地寫道,“說客、宣傳者、各行各業的專家、富裕的實業家、結交權貴的人、發明家、貞操觀令人不安的女士及扒手們都開始在這座城市出沒。”

首相和隨行的100多名將領、職員、保鏢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員也來到了這座城市。下午6點45分,一支由豪華車輛組成的車隊駛離白宮,向南而去。警車載著7名特勤局特工沿途護航,還有一名特工守在第十四街一處隱蔽的坡道頂上,從這里向下就是通往雕版及印刷局的地鐵支線。在專列發出一聲尖嘯,緩緩停下的同時,豪華的車隊駛上了站臺。富蘭克林·羅斯福坐在輪椅上,掃視著列車后半段的車廂。丘吉爾走上前來,他穿著特別定制的皇家游艇中隊制服,顯得神采奕奕。羅斯福原本蒼白的臉色、肌肉松弛的頸部和眼袋突出而又蒙眬的雙眼似乎突然都好了起來。總統微笑著,首相也微笑著,這場為尋求挽救世界之道而秘密召開的會議開始了。

安排客人們住下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1月份的《生活》雜志提醒道:“要是戰爭持續更長時間,華盛頓就要擠爆了。”5個月后預言成真,這座城市1.2萬家酒店的客房總是被預訂一空,客人們不得不跑到遠至費城的地方去尋找住處。波多馬克河上的“船屋”應運而生,臨時住房組成的破舊村落(被稱為“可拆房”)不斷向外延伸,逐漸覆蓋了哥倫比亞特區及其近郊。當然,英國代表團可不會被安排下榻“船屋”或“可拆房”,丘吉爾住進了白宮的套房,代表團其他成員被硬塞進斯塔特勒酒店、沃德曼公園酒店、英國大使館和私宅。16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被帶到一處美軍兵營。潮濕的天氣令人汗流浹背,派駐華盛頓的英國外交官甚至有資格拿到“熱帶崗位工資”。

丘吉爾能感覺到,自他上次(11個月前)來訪后,這個國家確實發生了變化,其首都也一樣。1942年,五角大樓仍棲身于河對岸的“地獄谷”中,現在卻已巍然屹立。它不僅是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單體辦公樓,還是“全球最大的伙食供應中心”,這里每天供應5.5萬份飯菜,每份價值35美分。那些營養過剩、居住條件不佳的陸軍部官員們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繁忙。一個機靈鬼總結了一句新的座右銘:“筋疲力盡是不夠的!”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供來訪的承包商和生意人使用的臨時信息中心被稱為“瘋人院”。當月,戰時人力委員會宣布,計劃在當年剩下的時間里,每天要征召1.2萬人入伍。沒有孩子的已婚男士首次被征入伍,這意味著很快就會輪到那些有孩子的人了。據聯邦調查局局長J.埃德加·胡佛透露,他的特工已在20座城市里逮捕了500多名逃避兵役者,同時還對另外3 000人簽署了逮捕令。

此外,其他跡象也體現了這個時代的狂熱:全國范圍內建立了35家“謠言鑒定機構”“調查惡意和目的不明的謠言”,由一位不受各類謠言影響的大學教授坐鎮,負責審查工作,而審查結果將通報給當地報紙。工廠開始極其迫切地招聘大量車工、機械師和皮革工人,一些招工廣告甚至聲稱“白人或有色人種均可”。同時,政府急需熟練的打字員,就連在為此發布的新聞稿中都包含了46處錯誤。據戰時新聞辦公室報告,由于氣象儀器和光學設備需要,近期開始大量收集纖細金發,民眾踴躍響應,使得金色秀發堆積如山,現已不再需要更多。

在這種狂熱中,華盛頓增添了一處新景觀。在白宮的住處,丘吉爾將目光掃過褪色的杜鵑花,掠過華盛頓紀念碑,落在一片栽滿櫻桃樹的潮汐湖上。那里,托馬斯·杰斐遜紀念堂已于4周前完工,這座優雅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內安放著美國第3任總統的塑像。塑像有19英尺高,暫時用石膏鑄成——因為銅的需求量很大,戰時生產委員會沒有多余的配給。杰斐遜的宣言被篆刻在大理石上,完美地總結了將于次日展開的會晤:“我已經在上帝圣壇前發過誓,永遠反對籠罩著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泊头市| 嘉峪关市| 大港区| 呼和浩特市| 德兴市| 禹城市| 平阳县| 上思县| 灯塔市| 吉木萨尔县| 韶关市| 佛坪县| 邯郸县| 南靖县| 津市市| 山丹县| 崇义县| 泸水县| 峨边| 崇阳县| 云阳县| 泾源县| 棋牌| 宣武区| 思茅市| 同德县| 房产| 临猗县| 宁蒗| 清远市| 通州市| 哈密市| 通城县| 江都市| 芜湖市| 宽甸| 黑水县| 黄浦区| 陈巴尔虎旗|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