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
- (美)克里斯托弗·布朗
- 2730字
- 2022-03-18 18:04:43
前言 成為聰明的投資者
每個人都需要投資,但并非只有天才才能成為投資專家。
今天的股票持有者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助于資本實現財富增值,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正在日漸興旺。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投資呢?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其中的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明智理性的投資決策也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它可以讓你輕松愜意地安享退休生活,供養你的孩子讀最好的大學,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帶來的無窮樂趣。理性投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與宗旨,但它絕對不能和高深莫測的航天科學相提并論。事實上,它只需要我們認識一些最基本的原則,而這些原則是任何一個具有一般智商的人都能掌握的。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價值投資就已經作為一種投資理念被提出。1934年,哥倫比亞商學院的投資學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撰寫了《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他在這本書中第一次闡述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這是最早也是迄今為止最深刻、最出色的投資專著。此后,該書被千百萬人閱讀。因此,價值投資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也不是什么天外來物。相反,它只是一個再傳統不過的理念。這種投資方法不僅易于理解,而且可以為一般人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它曾經讓無數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我堅信,它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絕非其他投資策略所能比擬。
價值投資并不是刻板嚴厲的清規戒律,而是一系列構成投資理念的原則。它為我們指明了哪些股票具有投資價值,同樣重要的是,它也能告訴我們應該遠離哪些股票。價值投資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以評價投資機會和投資經理的模型。盡管我們可以用S&P 500(標準普爾500)指數或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1)之類的基準參數來衡量投資業績,但是價值投資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評價投資策略的標準。
價值投資何以會有如此高的地位呢?自從我們開始關注歷史收益的那天起,價值投資就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大量證據都無可辯駁地指出,價值投資能為我們創造一種能長期超越市場基準收益率的投資回報。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價值投資把我們從神秘莫測的天際帶回平凡真切的現實。但是在鐵證如山的證據面前,卻很少有幾個投資者和基金經理愿意接受這些原則。至于說投資者為何對價值投資的魅力視而不見,以及價值投資對投資者所具有的指導意義,我們將在后文中加以剖析。
但是,我們首先需要介紹價值投資者研究和分析市場的基本原則,闡述如何利用這些原則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尋找投資機會,幫助你對投資機會作出理性的分析。正如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的那樣,只要有125的智商,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再高的智商便是浪費。
自1969年開始,我就一直在這家由福里斯特·伯溫德·特威迪[Forrest Berwind Tweedy,也被人們稱作比爾·特威迪(Bill Tweedy)]創建的公司里打拼,公司最早創建于1920年。比爾·特威迪是一個性格古怪的人,他似乎更像冷酷無比的電影演員威爾福德·布里姆利(Wilford Brimley),而和20世紀20年代那些精力旺盛的股票經紀人格格不入。
最初的時候,特威迪到處尋找競爭不太激烈的市場間隙。他的想法就是尋找那些不被人們注意且很少交易的股票。特別是,當一個公司的大部分股權集中于某一個股東或是少數股東的手里。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持有大部分股份的少數股東卻找不到交易其股票的市場,唯一的脫身之策也只能是通過公司回購。比爾·特威迪從中看到了機會。他想方設法把這些為數不多的買方和賣方撮合到一起。于是,他開始在公司年會上到處尋找自己心儀的股東。特威迪經常給這些股東郵寄明信片,詢問他們是否想買賣公司的股份,久而久之,他就成了這些消極交易型股票的專家。
比爾·特威迪總是喜歡伏在拉蓋書桌(Rolltop Desk)上工作,他的辦公場所位于紐約市的華爾街,辦公室里幾乎空空如也,既沒有助理,也沒有秘書。他就這樣勤勤懇懇地干了25年。1945年,我的父親霍華德·布朗及其朋友喬·賴利(Joe Reilly)分別離開了令各自都不開心的公司,和特威迪聯手合作;特威迪-布朗-賴利公司由此而誕生。三人決定,繼續開展以消極交易為特征的封閉型股票的做市商業務。這些股票的實際交易價格基本低于同類股票的市場價格。
在20世紀30年代初,特威迪的工作就引起了格雷厄姆的注意,于是,他們建立起了股票經紀關系。1945年,在特威迪-布朗-賴利公司成立之后,辦公室被搬到鄰近格雷厄姆的華爾街52號。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們覺得位置上的接近,也許可以幫助他們從格雷厄姆手中得到更多的股票。
在整個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公司都處在艱難的掙扎之中,但重要的是,它最終還是生存了下來。1955年,一直追隨格雷厄姆并在1954年獨自創辦投資公司的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搬進了特威迪-布朗-賴利公司所在的辦公室,他的辦公桌緊挨走廊的冷水器和衣帽架。
施洛斯的投資手法是純粹的格雷厄姆式價值投資。他創造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紀錄:在49年的投資生涯中,其投資組合的復合收益率接近20%。在我工作的公司里,盡管施洛斯依舊還保留著自己的辦公室,但他本人已經在幾年之前宣布退休。在經歷了多年的單身生活之后,施洛斯終于在87歲的時候再婚。
沃爾特為公司引進了兩位關鍵人物。1957年,比爾·特威迪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同時退休。但我的父親和喬·賴利已經習慣了三個人的工作。于是,沃爾特為他們推薦了湯姆·納普(Tom Knapp),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時,他就曾在那里就讀,后來他又成為格雷厄姆公司的投資人。他知道,很多對投資幾乎一竅不通的人,都愿意把手里的股票廉價賣給特威迪-布朗-賴利公司,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請,成為公司的第三位合伙人。他的想法就是把公司打造成一家從事基金管理業務的機構。
沃爾特推薦的第二個人,是格雷厄姆投資公司另一位合伙人:沃倫·巴菲特。坊間傳聞,格雷厄姆曾經提出把手中持有的基金移交給巴菲特,但巴菲特的妻子卻想回內布拉斯加(Nebraska)的奧馬哈(Omaha)。這樣,可憐的巴菲特不得不從頭做起。
1959年,沃爾特·施洛斯向我父親推薦了沃倫·巴菲特,于是,雙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了為期10年的合作關系,也就是說,巴菲特的合伙人地位于1969年結束。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所有的股份中,我父親曾擁有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特威迪-布朗-賴利在經紀業務中所擁有的優勢,在于它集結了史上最杰出的三位投資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沃爾特·施洛斯和沃倫·巴菲特。他們都是義無反顧的價值投資者。
不妨設想一下在雜貨店買東西的情形:我們的目的無非是以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好的東西。在這本小冊子里,我們將為你闡述這些長期成功投資者的基本投資理念。這樣,你也許能學會怎樣從紛繁混亂的貨架上找到質量最好、價錢最低的好東西。
(1) 由摩根士丹利組織編制的全球股票市場價格變動指數,這一指數是當今國際基金投資和全球組合管理經理運用最為廣泛的參考基準,也是廣泛被用于進行金融創新的基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