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上讀到一句話: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歡做的事,就是幸福。說得不錯?;叵胄W六年,喜歡的事是讀小說,聽故事,畫人物,比英雄。同玩的人除了兄弟之外,三年級有會古詩的涂茀生,四年級有會打籃球的毛麟魁,五年級有算術好的曾啟進,六年級先有天才小畫家熊璧、后有全市小學演講比賽第一名薛蕃榮。使我歡喜的事,有一年級跳班,免讀上學期;二年級因為會寫“侶”字而被評為好學生;三年級又跳班,沒有上三年級上學期,從二年級下學期跳到三年級下學期;四年級因為作文模仿《中山陵游記》,得到老師好評;五年級作文《求己說》在全校演講;六年級參加全校演講比賽得第二名(第一名是薛蕃榮),參加圖畫比賽獲得第六名(熊璧是第三名),還參加了作文比賽(得獎的是毛麟魁)、算術比賽(得獎的是曾啟進),畢業成績是甲等第五名(第二名曾啟進,第六名熊璧)。我喜歡和涂茀生在一起,他做事能為人著想。有一次我們在江邊散步,他問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我說是享樂,他說是工作,我說是要做有樂趣的工作,這就把工作和樂趣結合起來了。這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涂茀生興趣在文,工作卻是農,還被打成“右派”,誤了一生。薛蕃榮興趣在理工,后來成了中國第一臺電視機的總工程師,可以算是工作和興趣結合得好的例子。毛麟魁沒有成為作家,而是成了網球選手。熊璧沒有成為畫家,一生平淡無奇。曾啟進后來升入中山大學工學院,可以算是把工作和興趣相結合了。他借了我幾百本書不歸還,推說被人借去了,不能算是我喜歡的同學。
升入南昌第二中學之后,我喜歡的功課是國文,喜歡的課文有朱自清的《匆匆》,記得的句子有: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消失了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了。用植物的美和動物的美來襯托人生的美,我覺得比平鋪直敘要好得多。又聽弟弟淵深唱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樹在冷風里搖,野火在暮色中燒,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樹和冷風本來不美,但是顯示了不怕嚴寒的精神;野火和暮色帶來的是自由的光和熱,催促暮色成為黎明;西天和殘霞更是把地上的野火燒成了天上的晚霞,使西天閃爍著離情別恨。朱自清的散文,趙元任的詩歌,使我體會到了中國古代“賦比興”手法的妙處。聯系到文學翻譯,嚴復提出了“信達雅”三字經,后來又有人提出“形似、意似、神似”三似論。我卻覺得如以詩詞翻譯而論,“似”是方法,不是目的,如果譯詩“似”而不“美”,那就沒有達到目的。例如《七絕·為女民兵題照》“不愛紅裝愛武裝”有英雄主義的意美,重復“愛”的音美,“紅裝”“武裝”對稱的形美,如果只譯得意似,而沒傳達原詩的意美、音美、形美,那就得不償失了。我譯詩“三美”的本體論,等化、淺化、深化“三化”的方法論,知之、好之、樂之“三之”的目的論,都是受到前人影響才產生的。
初中一年級教國文的是周慎予老師,他講課簡潔明了,作文得高分的同學是楊湛和劉緒勛。楊湛學了《匆匆》,學了朱自清用具體的桃花和燕子來比抽象的光陰這種虛實對照的寫法,作文得了92分??上揖巢缓茫赣H是繼父,雖然得到甲等獎學金五十元,還是沒有繼續升學。劉緒勛是外地的,在學校寄宿,看見我玩球玩得滿頭大汗,怕我回家挨罵,讓我到他宿舍里去,給我倒水洗臉,使我感到同學間的溫暖。周老師教初一三個班國文,要改一百五十多本作文,負擔太重,后來就由蕭艾甫老師分擔一部分。蕭老師字寫得好,講課卻稍啰唆,作文分數給得倒寬。有一次作文題是《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說》,這是當時提倡新生活運動的口號,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未免太理論化。我就模仿朱自清用實寫虛的方法,說禮就是不違反規矩,義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廉是要文官不愛錢,恥是要武官不怕死,結果得到了高分。這就學到用感性知識來說明理性知識了。
教初一英文的是劉繩武老師,他教英文發音還講嘴部動作,如“人”的單數和多數(man和men),嘴張大只能放一個手指是多數,放兩個手指就是單數,這也是用感性知識來說明理性知識。第一次小考我得了93分,這是我小學英文課沒有得到過的高分。不料劉老師得病去世了,繼任的是陳子顏老師。他是我考二中時第四考場的監考人,記得口試時他問我家庭情況,那時父親在農業??茖W校和農業試驗場兩個單位管財務,薪水有八十元,我覺得夠高了,他卻只寫了兩個字“尚可”,因為初中老師月薪是一百二十元。他還是我們一年級的班主任呢。他一接班,就考了我們一次,考的內容有些是我們沒學過的。不知是不是怕我們看出他不如劉老師,要給我們一個下馬威,只給了我62分,使我學英文的勁頭大減。他給我們講文法術語,什么副詞、介詞,那時我們還沒學過,只好死記硬背,沒有興趣。他的發音也有問題,如July(七月)、thunder(雷)都讀錯了,我好不容易才改過來。幸虧課本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先講生詞,再讀課文,后做練習,一步一步總算走過來了。自然,商務印書館的讀本也不是沒有問題,如把What is the matter(出了什么事情)翻譯成“這是什么緣故”,不過比后來用的直接法課本,還是優點多于缺點。
教初一數學的是李果青老師,聽說他是江西自學成才的四大數學名師之一,教過車校長的數學,講課清楚明白,而且并不驕傲,能接受學生意見。有一次我發現黑板上寫錯了一個字,指了出來,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說我是好學生。下學期我們開始學代數,從前在小學學算術,如雞兔同籠問題,哥哥教我的時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用XY一代,很容易懂。小時候教過我算術的,還有二堂兄,他雖然文科不強,心里卻有算盤,背九九乘法表、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都是他教我的。甚至前面提到過的借書不還的曾啟進,也幫我改正過比例題的錯誤,后來打橋牌時,他還教了我計分法呢。所以人都是要一分為二來看的。
初中一年級除了國文、英文、數學三門主課之外,還有歷史、地理、生理、植物、黨義等課。這些課在《詩書人生》等書中已經談到,這里只補充一點。上學期期末考試,主課成績還好,其他課程一般,有兩門不及格:黨義49分,植物57分。教黨義(就是三民主義)的是楊芳瑜老師,他講課只指出重點,考試時我也只把重點答上,不知道他要求詳細回答,結果不及格。還好下學期換了章興甫老師教,他講得比較清楚,我也照樣回答,結果得了72分。后來他講到民主和獨裁的優點和缺點,使我有了基本的政治常識。教植物的是龍騰云老師,講什么“根莖葉”,內容沒有趣味,說話聲音嘶啞,聽得人要打瞌睡。這種課我覺得有點常識就可以了,應該像黨義課一樣,只指出重點就行。生理課也是龍老師講,我只記住了一句話,就是睡覺要右側朝下,這句話我倒享用了一生,抵得上一年中浪費的時間了。我覺得后來大學的通才教育也是一樣,浪費了多少時間!
初中畢業考試成績好的可以保送升入高中,小學畢業會考前幾名都保送了。第一名李紀和不再是第一名;第二名萬兆鳳初中升入一中,這次會考是第四名,保送升入二中;第三名王樹椒、第七名薛蕃榮都是繼續保送;第四名諶守福升到高一卻留級了,真是出人意料;第十八名涂茀生沒有被保送,就和我、劉金镃、程應銓一同去考一中、二中的高中。那是暑假,我穿了大表姐給我買的新襯衣、山東綢學生褲,第一次到一中去。我報名序號是101號,考試分在第一試場。第一堂考試兩小時,考數學,我一小時就做完了,交了頭卷,結果第二小時發面包,我沒有吃上??谠嚂r一中校長吳自強問我:你數學那么好,為什么不升二中?我不好意思說沒有被保送,就撒謊說是搬家了。結果發榜時我是第一名。二中雖然沒有保送我,卻又不肯放我這個中等學生,也錄取了。我自然覺得一動不如一靜,和涂茀生等繼續留在二中。程應銓一中、二中都沒有考取,只好多交學費,升入私立鴻聲中學。他畢業后和涂茀生、廖延雄、諶守福一同考取重慶中央大學,他入建筑系,和后來得建筑大獎的吳良鏞是同學,畢業后去中國遠征軍擔任翻譯,抗戰勝利后從緬甸回到昆明。那時他的哥哥應镠和我同在昆明天祥中學任教。天祥中學師生關系很好,很多學生都喜歡應镠,在曹禺《雷雨》中演四鳳的女學生林洙,對應镠印象很好。應銓和林洙同車回上海時,產生了感情,后來就結婚了。林洙和林徽因是小同鄉,那時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都在清華大學建筑系,梁還是系主任,程應銓和林洙到北京后,就在清華任教,據說受到學生歡迎。1957年“反右”期間,梁思成因為反對改造北京城的計劃受到批判,程應銓因為支持梁思成而被打成“右派”?!拔母铩逼陂g,因為在遠征軍當過翻譯,可能被打成“反革命”,他嚇得在游泳池自殺了。在我的中學同學中,他是幸運又很不幸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