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和社交媒體改變了大眾的消費行為
隨著智能手機經濟的發達,以及數字科技的普及,消費行為也產生了各種變化。(圖4)
例如,十年前,消費者在網絡上購買的幾乎都是機票或書等在任何地方買都沒有差別的左腦系商品;相對地,衣服或鞋子等右腦系商品會因實物和照片有差異而有很高的退貨率。然而,自從導入不滿意就可任意退貨的系統之后,在網絡上買右腦系商品的人就變多了。
圖4 下次會定期用網絡做什么?(日本)

資料:全球咨詢研究公司、美日金融服務及新興行業之消費者意義調查(2015年5月) ?BBT大學綜合研究所
很多人理所當然地使用著智能手機的GPS功能,不去銀行柜臺辦理業務而選擇手機網絡銀行的人也增加了。
順帶一提,利用智能手機匯款的方式在非洲、印度比日本普及得多,在贊比亞工作的人想要給在贊比亞的媽媽生活費時,經常會使用手機的預付功能,因為非洲的銀行分行不像日本這么多,用手機反而更方便。
在中國用于手機付款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功能,使用人數各有六億人口,形成了巨大的經濟圈。
日本的特征則是依年齡段不同,使用的移動設備也各有不同。(圖5)
圖5 不同年齡段男性與女性的數碼產品持有狀況(自己可自由使用的產品、MA、2015年)

資料:NRI《一萬人問卷調查(2015年)》 ?BBT大學綜合研究所
四十歲以下的男女絕大多數持有智能手機,五十歲以上則以傳統手機(即俗稱的長輩機)的比例最高;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持有率較高的是中年;而不論哪個年齡段,對于平板電腦的使用率都不高,這點讓我這個平板愛好者有點訝異。
十至二十歲的年輕人在手機持有率上,無論男女都超過百分之八十,他們習慣在拍照或錄像后上傳到社交網站。
手機App中,有代表性的照片、影片共享App包括SNOW、Snapchat、Instagram(IG)、MixChannel等。(圖6)
照片共享App的“自拍”模式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把吃美食和旅行等體驗上傳到社交網站上的自我表現,也是他們生活、消費的動力。
由于把照片發表到社交網站上吸引大家目光的“曬圖打卡”是年輕人最在意的事,因而許多企業也提供相關的產品或服務。(圖7)
圖6 主要的照片、影片共享App

資料:參考各種資料作成 ?BBT大學綜合研究所
圖7 曬圖打卡實施案例

資料:日本經濟新聞、東洋經濟在線、日經Trendy等 ?BBT大學綜合研究所
Diamond Dining公司的“九州黑太鼓”餐廳有一道火鍋料理叫“肉肉肉×29盛火鍋 辛味噌火山”,將涮涮鍋的肉疊到二十九厘米高,就是意識到了這種趨勢從而開發的商品。
過去,百元商店CanDo以四十歲以上的家庭主婦為主要客層,但是,以女性職員為主策劃開發的“女生會覺得可愛的產品”放上社交網站之后,三十歲以下的女性客層激增。這些曬圖產品抓住了女孩們的心。
生產柴魚片、調味料的雅媽吉公司,把柴魚片削得更薄,撒在料理上看起來非常有分量,照片放上社交網站之后,在年輕人之間也變得很有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