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獻策建衛

  • 漢牧
  • 冬月既望
  • 4006字
  • 2022-04-13 08:48:51

程緒到任后的第一天被廣寧的現狀所深深震撼,廣寧縣一千六百五十戶,八千六百口,經過幾天的招納鄉人,只剩下不足百分之一,這樣的一個縣,人口已經快比不上一個村,程緒看著最新收集好戶籍哀嘆道;哀吾民生之多艱!

大人,劉鎮欠身說道,附近幾十里我已經率軍都去細細查探了,都沒有人了,大多數被擄掠或者殺害,鮮卑人這次突襲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讓廣寧成為白地,不少戶是被一起遷走或者殺害,整個廣寧縣,已經成了空縣了。

程緒默然,北地環境惡劣,而且,廣寧縣這個地方又多山地,香爐山、火石窯山、太平山、東山、大馬群山互相交錯橫亙在廣寧縣境內,無論是出塞,還是去往上谷治所沮陽,都是在山間小路徘徊行走,但是此地又是薊州出塞的必經之地,北上就是彈汗山,南下可以去并州雁門,往東可以直插幽州腹心。

本身就已經生存環境復雜艱難,如今沒有了根本——百姓!這個縣令又有什么用呢。

劉鎮又道:大人,今廣寧縣中無百姓給養,大軍在此駐扎,短日還能憑借存糧維持,如果等一兩年,則我們必然困守在此處啊,在下以為當今之際,應該先想辦法充實戶口,從長城沿線到沮陽附近都應加派游騎巡查,避免鮮卑人再次突襲,等縣中人口充實,才能夠供養駐軍啊。

何嘗不是,程緒心中暗想,程緒在幽州刺史府劉虞手下任職從事多年,對于治國理政還是稍微有些能耐,他詫異于一個行伍出身的青年居然有如此見識,心中自然不免對他多了一些喜愛,又聽閻柔說,此人曾經與兄弟三人單槍匹馬沖入敵陣,援助漢軍,如此文武全才的青年將來如果有貴人提拔,自然前途大有可為,只是聽說,他不過是冀州趙國邯鄲的寒門子弟,雖聽說是宗室之后,只是這大漢地面上姓劉的宗室之后沒有十萬也有八萬,那幽州刺史劉虞劉大人也是宗室之后,可是卻是鎮守一方的刺史,封疆大吏,這劉鎮倒是沒有聽說過。

你有什么好辦法,程緒腦海中沒有思緒,隨口向劉鎮問道?

劉鎮將后世明代的衛所制度在腦海中稍微整理了一下,從容道;

我以為,此次鮮卑常年寇抄邊鎮,而我邊民深受其害,何也,都因為邊郡武備不整,百姓都散居城外,而重點守衛的城池又沒有輕重之分。鮮卑入寇,無法抵抗,來去如風,我們還沒有調動軍隊,敵人已經逃回大漠了,這些都是引起鮮卑多次入寇的原因。

此時,閻柔剛剛巡營回來,此時看劉鎮說的正酣,輕聲坐在一旁,劉鎮連忙行禮,閻柔一把接住他,你繼續說下去,閻柔說道。

我們應當將廣寧縣附近所有的百姓都聚集在一城,或者一堡,然后將所有百姓都編為軍戶,每戶出一丁為兵,其家小平常在衛所內,分給田地為民,如果是鮮卑小股部隊來襲,我們以單獨衛所軍力就可以抵抗,如果是大股部隊來襲,借用烽火臺傳遞消息,據守待援,一時片刻,敵軍也無法攻克,而所有百姓都在衛所之內,自然也可以避免遭到殺戮,兵丁戰時為戰,閑時為民,屯田養兵!

閻柔、程緒二人,一人久經沙場,一人深諳民生之難,二人聽完劉鎮的話,都在深思劉鎮所說的是否可行,對于軍隊來說,如果有了這個制度,其軍糧可以自給自足,何嘗不是一種好的辦法,程緒心中暗思,如能以寨堡護衛百姓,使平常散亂四處的百姓都能成為戰爭中參與者,不但可以阻擊敵人,最重要的是能夠保全百姓。

可是,你說的辦法或許可行,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你所說的軍糧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現在整個廣寧除了閻將軍的一千三百邊軍以外,整個縣的人口還不到一百人,你說的屯田制度,我們應當如何施行。

大人,劉鎮說道,在下剛才說的衛所屯田制度,正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駐扎在此處的一千三百士兵,我已經大多走訪詢問,他們都是幽州士兵,他們的家都在廣陽郡、漁陽、代郡、右北平郡,甚至遼東郡等地,如果我們推行衛所制度,將這一千三百名士兵的父母老幼,全部遷徙于此,而且,在上谷之戰犧牲的七百名士兵的家人我們也可以去請求遷徙他們到此處來,再加以重重的撫恤,我們在廣寧縣城的基礎上加高加厚城墻,又去此處三十里外野狐嶺立下一座關隘,派遣軍士守護,其余各地都是山嶺重疊之地,鮮卑人也不可能從其他地方來,這樣,鎖住了此處咽喉,也就斷了鮮卑從廣寧入寇上谷郡,甚至幽州的路!人口逐漸聚集以后,把廣寧縣城周邊田地全部收納為衛所之田,分發給軍戶們,這樣,短則一年,長則三年,我們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增加人口,也能夠完成廣寧作為邊關重鎮防守鮮卑入侵的重任。

劉鎮說罷,閻柔、程緒二人都被劉鎮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所震撼到,是啊,他剛才說的事情僅僅憑著閻柔、程緒二人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沒有幽州刺史劉虞大人的許可在古代遷徙百姓那可是了不得的殺頭之罪,但是,如果有刺史大人的許可,并通曉下令各郡配合,讓他們的家屬都遷徙到此處,就真的可以完美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沒有百姓,沒有人,他這個廣寧縣令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如果能夠得到劉虞的支持,把衛所制度推行起來,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赴湯蹈火,程緒也是愿意的。

但是,你又如何能夠確保,這些士兵的家人都會愿意遷徙到廣寧來呢?閻柔問道。

此事,我已經想過了,鮮卑連年入寇,在這樣的環境下,對于百姓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存下去,試問閻將軍,您作為軍人,是否愿意每日保護的是自己能夠每日看到的家人,是否自己能夠更加放心,是否自己作戰的時候就會更加勇敢,因為此地就是家鄉,已經退無可退,是否就會每日心安呢。如果我們的衛所制度能夠建立起來,百姓被自己的親人保護著,而且沒有了因為單獨居住而被屠戮的危害,并且,這些年,烏桓和鮮卑已經能夠到冀州去劫掠了,我們的士兵在前線作戰,但是在他們的心里明白,他們后方的家人可能并不安全!劉鎮說道。

所以,你認為,把他們全部接到自己身邊就會安全?閻柔問道。

不只是接到自己身邊,還要對愿意搬遷來的百姓分田地,分房屋,官方建立公辦的鄉學,甚至游散子弟還要有組織起來,擔任職務,如果有才能的子弟,還要推薦前往上谷郡或者幽州!然后加以寬厚仁政來管理百姓,我們也可以就此來逐步實現上古中說到的“大同社會”的理想世界,劉鎮想著那個理想的世界。

閻柔看著這個前兩日在戰場上百射百中的青年,居然有如此見識,他在鮮卑生活多年,回到幽州以后也一直在軍隊中任職,對于治理民政自己是沒有任何好辦法的,但是現在,他感覺自己被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說服,想要去實現它所說的那個理想的世界。

程緒被他一番話也說的有點動心,是啊,這個時代的一戶往往有五六人甚至更多,如果能把這一千三百名將士的家屬都遷徙到這里來,這何嘗不是一個壯舉,那樣,整個廣寧縣的人口就有六七千人,管理這么一個人口大縣,是他以前沒有想到過的。

而且,我們不但要善待所有愿意到此地來的百姓,還要收納并州、冀州的流民,無論漢人、匈奴人、鮮卑人、烏桓人、夫余人、高句麗人、三韓人、丁零人,倭人我們都一并收納,等慢慢我們人口多了起來之后,廣寧的士兵就會更多,而且因為軍屯的緣故,我們的軍糧也會源源不斷,如果以后這種制度慢慢推行,那么整個邊地就不會再有之前的危機了。

程緒不敢再讓他繼續說下去了,連忙打斷了他,或許他前半段說的正確的,可是后面說的話已經越來越大逆不道,如果說遷徙士兵家屬充實廣寧縣,這件事還能說的過去,但是收納異族流民,擅自充實軍備,那是什么?那是謀逆重罪,這是要抄家夷族的重罪,甚至可能為波及自己這個上官,年輕人還是太年輕,對自己說的話完全沒有一點思考,程緒在心中想著,但是這個年輕人確實提了一個好建議!

劉鎮此時思緒紛飛,哪里想到了這么多彎彎繞,他知道還有一年,黃巾起義就會開始,他們在路過巨鹿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太平道在東漢末年眾多百姓心中的地位,因為是后世人,他也明白,那場黃巾之亂,是讓東漢王朝皇權崩塌的開始,是三國亂世的開始,是無數英雄豪杰崛起的開始,所以,他雖然嘴上在說,其實已經根本沒有把那個隔得老遠的在洛陽的皇宮里面的那個東漢朝廷看在眼里,他想的只是如何在亂世之前積蓄力量,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里如何生存的問題。

閻柔也認為這個辦法可行,問道;程縣令以為如何,如果此法能夠實施,有利有弊,但是我認為,其利必然大于弊,當今之際,解決眼前的問題才最實在,沒有漢人生存的地方哪怕是我們當兵的堅守再久,也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有我們百姓在這里耕種,我才覺得這里是我們漢人生活的地方。

程緒被閻柔所說的話打動,仲遠說的辦法我也認為可行,只是要實施這個方案,所做的前期準備還有很多,先是要如何與所有的士兵宣貫這個政策,如何讓他們通知家里人,如何又獲得幽州刺史劉虞劉大人的支持,雖然我在幽州刺史府擔任從事多年,但是我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夠說服劉虞劉大人,而且上谷郡的公孫孚大人是否會愿意我們這個辦法。就算這前期的一切都順利,后面又如何從幽州各地遷徙士兵家人到此,到了以后如何安置,堡寨如何建立,城墻如何加高,仲遠所說的飛狐嶺上建立的關隘又應當如何建立,這些都是我們目前即使得到支持后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就把之前的問題解決,這巨額的耗費又從何而來,幽州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常年被鮮卑劫掠,遼東的公孫瓚常年又在地方用兵,耗費的錢糧無數,幽州府庫早就已經捉襟見肘,去年幽州還依靠冀州的資助才度過難關,上谷郡就更別提了,本來人口就不多,每年的都要幽州養著,眼前我們需要的七百名騎兵部隊的安置費,每人不說多了,就算十石糧食,每個士兵家屬按照五個人算,那么就是三萬五千石糧食,從各地遷徙來的一千三百名家屬要安置,每人就算八石,那就是五萬二千石,糧食就要八萬七千石,這個耗費就要一個縣一年的收成不止,然后還要準備牲畜、農具給百姓生產,算十萬錢,加固城墻,建立堡寨算四十萬錢,加上糧食,怎么耗費也要五十萬錢,這些錢從哪里來?

劉鎮和閻柔二人面面相覷,劉鎮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這么難以實施,難道,自己那個“大同社會”的理想世界就真的那么難以實現么。

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么,劉鎮在心里盤算著這件事如何才可行。

廣寧為寇所抄,十室九空,帝為廣寧縣丞,與廣寧縣令程緒、廣寧都尉閻柔等謀,欲徙邊塞軍士家屬以充邊塞,筑堡建寨,擴城壘墻,屯田自給,以衛邊庭。

——《新漢書·中祖昭武帝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临高县| 辽阳县| 安阳市| 新源县| 梧州市| 广德县| 泽州县| 司法| 米林县| 沁水县| 宜昌市| 乐都县| 宁远县| 鹰潭市| 武冈市| 宜宾县| 漳浦县| 凤城市| 突泉县| 南溪县| 甘南县| 通化县| 宝应县| 柘城县| 陵川县| 航空| 莱芜市| 揭阳市| 墨玉县| 清流县| 肥乡县| 衢州市| 南安市| 五峰| 青河县| 齐河县| 安新县| 社旗县| 西丰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