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心靈課
- (英)唐納德·W.溫尼科特
- 2017字
- 2022-03-11 19:21:53
Chapter7 母親喂養嬰兒的特寫鏡頭
母親要為嬰兒準備舒適的哺乳環境,并且給哺乳留出充足的時間。
母親照顧嬰兒時獲得的快樂,嬰兒也能感同身受,并且知道有人在身邊呵護他。或許是母親設身處地為嬰兒著想的能力,最終讓嬰兒感受到母愛。
母乳喂養與奶瓶喂奶
我將對兩種哺乳方式進行比較,以此證明我的觀點。一個嬰兒在家里由母親母乳喂養,另一個嬰兒在養育機構里由護士奶瓶喂奶。
讓我們先觀察養育機構里的嬰兒。閱讀這篇文章的醫生、護士以及照看者,如果你們確實要喂養很多嬰兒,請你們一定原諒我用最糟糕的情況舉例。
哺乳時間到了,養育機構里的嬰兒不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么。這時,護士來了,她將嬰兒放在嬰兒床里,并稍微撐起抬高一點,然后用幾個枕頭支撐住奶瓶,這樣奶水就可以流到嬰兒的嘴里。護士把奶嘴放進嬰兒的嘴里,稍作停留,然后轉身去照顧其他正在哭泣的嬰兒。一開始,進食可能會進展得很順利,因為嬰兒受到饑餓感的刺激,本能地吮吸奶嘴。問題是,奶嘴會一直留在嬰兒嘴里,如果再過幾分鐘,就會對嬰兒的安全造成威脅。
此時,嬰兒哭鬧或掙扎,然后奶瓶掉下去,緩解了剛才的威脅。過一會兒,嬰兒又想再要回奶嘴,這時如果奶嘴沒有出現,嬰兒又開始哭鬧。護士回來把奶嘴放進嬰兒的嘴里,一切恢復如初,但是在嬰兒看來,這個體驗是令人不滿意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嬰兒由母親照顧的情況。母親為寶寶安排舒適的哺乳環境,然后她抱著寶寶,讓寶寶感到自在。如果采用母乳哺乳,嬰兒就可以感受到母親皮膚的紋理和溫暖。此外,乳房與嬰兒的距離是觸手可及的,只要母親允許嬰兒觸碰自己的乳房。一開始,嬰兒并不知道乳房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如果嬰兒的臉觸到母親的乳房,他并不知道這種美好的感覺來自哪里。事實上,嬰兒觸摸和抓撓臉頰的行為表明,嬰兒以為他的臉頰和母親的乳房一樣。嬰兒觸碰的感覺是敏銳的、重要的。哺乳前,嬰兒首先感受安靜的環境,然后再感受母親充滿愛意的擁抱。嬰兒喜歡母親溫柔地哺乳。一旦母親的乳頭與嬰兒的嘴巴接觸,就會給嬰兒帶來靈感:在與母親接觸外,或許還有很多值得了解的東西。慢慢地,母親讓嬰兒在想象中,對她提供的東西感興趣。嬰兒開始含著乳頭,用牙齦咬住乳頭的根部,吮吸、停歇。最后,嬰兒的牙齦松開乳頭,轉身到另一邊,去對其他事物感興趣。
建立愉快的哺乳體驗
或許你已經發現,我描述的這段母嬰的經歷,與養育機構中嬰兒的經歷是截然不同的。當嬰兒轉過身去,母親是怎么應對這種狀況的?母親并沒有讓嬰兒重新開始吮吸,把乳頭推回他的嘴里。母親理解嬰兒的感受,因為她是溫柔的、體貼的,她會耐心等待。在一段時間內,嬰兒會再次轉向母親,繼續吃奶。整個哺乳過程不僅是嬰兒從乳房中吃奶,而且嬰兒與母親的乳房發生聯系,他懂得——只要他需要,母親一直都在。
母親允許嬰兒轉過身不吃奶的做法,是非同尋常的。當嬰兒不再想要乳頭時,母親把乳頭從嬰兒嘴邊收回,如此一來她確立了自己作為母親的權利。起初,母親并不是總能成功,有時嬰兒也會表現出掌控感,比如拒絕進食或者直接入睡等。
那么,對于一個渴望哺乳的母親來說,這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然而,如果母親們理解,嬰兒拒絕乳房或奶瓶的行為是有價值的,她們或許就能克服這些困難。母親們會把嬰兒拒絕進食或表現困倦,當作嬰兒需要特別照顧的暗示。母親要為嬰兒準備舒適的哺乳環境,并且給哺乳留出充足的時間。嬰兒的手臂可以自由活動,他們可以感受母親的肌膚。如果沒有良好的哺乳環境,那么即使母親嘗試強迫喂奶,也是徒勞無功的。
育兒實踐出真知
孩子出生后,母親的處境也值得關注。母親經歷產前的焦慮、分娩時的考驗,產后仍然需要家人的幫助和醫護人員的照顧。母親特別容易產生依賴感,對身邊任何一位女性的意見敏感,不管是醫生、護士和助產師,還是自己的媽媽或婆婆。母親是嬰兒照顧者的最佳人選,因為她最了解如何用母乳哺乳;如果其他人將母嬰護理的經驗強加于她,那么她會非常為難。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產科護士、助產師與產婦之間關系融洽,意見一致。
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母親身邊睡覺,只要母親低下頭,就能照看床邊搖籃里的嬰兒。母親會逐漸習慣孩子的哭聲,如果她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受到干擾,家人可以將孩子暫時抱走,過一會兒再抱回來;如果她感覺嬰兒需要食物,或者想要與她有身體接觸,就會有人幫助她把嬰兒抱在懷里,給嬰兒喂奶。
你可能也聽說過,年輕的母親對育兒不知所措,沒有任何人幫助她;嬰兒被放在另一個房間,也許房間里還有其他嬰兒。房間里不時傳來嬰兒的哭聲,但母親分辨不出自己孩子的哭聲。到了喂奶時間,有人把嬰兒送過來,交給母親。可想而知,雖然母親抱著嬰兒,但她感覺不到涌動的生命之流,嬰兒也體會不到母親的關愛。你甚至聽說過所謂的“幫手”,當嬰兒還沒有開始吮吸時,他們就急切地把嬰兒的嘴巴硬湊到母親的乳房旁邊。對嬰兒來說,這真是可怕的經歷。
母親也要通過體驗,學習如何成為好母親。僅僅從育兒書中學習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父母要相信自己,相信寶寶是在溫馨的家庭中快樂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