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青少年版)
- (明)施耐庵著 無齋公子改編
- 2355字
- 2022-03-14 11:37:32
第十一回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楊志從黃泥岡下來,一路南行,路過一家酒店,正好饑腸轆(lù)轆,就進去要了些酒菜吃,結(jié)果身上分文沒有,就和店主商量賒賬。店主不肯,于是就和楊志動起手來。
兩個人也算不打不相識,店主得知楊志的姓名后連稱誤會。原來,這個店主是林沖的徒弟,名叫曹正,他家是屠戶出身,殺牲口的手法非常熟練,所以旁人叫他“操刀鬼”。
曹正招呼楊志進店坐下,重新準備了酒菜招待。席間,楊志講了自己的經(jīng)歷,表示自己打算到梁山泊入伙。曹正勸他說,梁山泊上的大頭領(lǐng)白衣秀士王倫沒有容人之量,就連自己的師父林沖也受他排擠,更何況楊志呢?因此建議楊志到附近的二龍山入伙。
楊志聽取了曹正的建議,休息一夜后,第二天就向二龍山走去。半路上遇到一個背有文身、手持禪杖的和尚,兩人因為一點兒小誤會交起手來,打了四五十個回合還是不分勝負。楊志和那個和尚心中都生出英雄相惜之意,于是雙方停手,互通了姓名。原來那個和尚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他把林沖安全地護送到滄州,結(jié)果得罪了高俅,無法在相國寺立足,只好逃到這里。
魯智深聽楊志說要上二龍山入伙,就告訴他二龍山現(xiàn)在的頭領(lǐng)鄧龍也是個小肚雞腸之人,魯智深前幾天也想上山入伙,結(jié)果被鄧龍趕了出來。
楊志帶魯智深到曹正的酒店,三個人一起坐下商量,最后想出一個好辦法。第二天,曹正和楊志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又把魯智深用繩子綁了起來一起來到二龍山下,謊稱魯智深是梁山泊派來偷襲二龍山的奸細。鄧龍不知是計,就讓曹正和楊志把魯智深抬進山寨大廳,準備審問一番。沒想到剛進大廳,魯智深就掙脫了繩子,和楊志、曹正一起動手除掉了鄧龍,成為二龍山的新首領(lǐng)。
就在楊志占山為王的時候,遠在北京大名府的梁中書得知生辰綱被劫的消息,立刻通知了老丈人蔡京。蔡太師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當即給濟州府尹下令,限他十日內(nèi)捉拿劫匪,否則就追究府尹的責任。
濟州府尹不敢怠慢,把手下的捕快頭目何濤叫過來,讓他抓緊破案。何濤領(lǐng)命后一籌莫展,不知從何入手,恰在此時何濤的弟弟何清來家里吃飯,聽何濤說了事情的原委,大笑說:“哥哥別著急,這事說來也巧,前幾天我在別處遇到幾個推著小車的客商,帶頭那個人就是東溪村的保正晁蓋,里面還有一個叫作白日鼠白勝的人,就住在附近的安樂村里。哥哥不妨先把這個白勝抓起來審問,不愁此案不破。”
何濤聽了大喜,連忙稟告府尹,帶著幾個捕快連夜來到安樂村直奔白勝家里,把他從床上揪了起來押回衙門審訊。白勝禁不住嚴刑拷打,只得招認了晁蓋帶人劫取生辰綱的事情。
府尹看了白勝的供狀,命令何濤多帶些捕快立刻前往鄆城縣捉拿晁蓋。于是何濤帶著二十個捕快連夜趕到鄆城縣衙,找到當班的押司。
這個押司名叫宋江,字公明,排行第三。因為他為人仗義,孝敬父親,加上長得比較黑,所以江湖人稱“孝義黑三郎”。宋江一直在鄆城縣衙做押司,平時最愛結(jié)交英雄好漢,為了幫助別人不惜揮金如土,所以聞名山東、河北一帶,得了一個“及時雨”的外號。
何濤與宋江見面后,在茶樓里坐下說話。宋江問道:“不知大人來我們鄆城縣有何貴干呢?”何濤說:“實不相瞞,我這次前來鄆城縣,是有要緊的公務(wù)在身,需要宋押司幫助。”宋江忙問:“不知是什么公務(wù)呢?我一定全力配合何大人。”何濤就把晁蓋等七人在黃泥岡上劫取生辰綱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宋江,并要求宋江協(xié)助自己抓捕晁蓋。
宋江原本和晁蓋是老相識,聽何濤這么一說,大吃一驚,暗自琢磨:“晁蓋犯了這么大的罪,如果我不救他,那他就死定了。”于是假意對何濤說:“請何大人稍坐一下,我這就去稟告知縣大人,請他派人支援,一起抓捕晁蓋。”
宋江出了門,立刻快馬加鞭直奔東溪村晁蓋家來。此時,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在后院喝酒聊天,聽莊客來報說宋江來訪,連忙出門迎接。
宋江跳下馬,拉著晁蓋來到僻靜處,附耳對晁蓋說:“哥哥,大事不妙,你們幾個人在黃泥岡劫取生辰綱的事發(fā)了,如今白勝已經(jīng)被抓進大牢,把你們幾個都供了出來,現(xiàn)在濟州府派來捉你的捕快就在縣衙,兄弟我冒著生命危險前來通報,哥哥趕快收拾東西逃走吧,再晚一步就走不了啦!”
晁蓋謝過宋江后,便回到后院與吳用等人商議。三人聽晁蓋轉(zhuǎn)述了宋江的話,都大吃一驚。晁蓋感慨地說:“要不是這位宋兄弟冒著這么大的風險來報信,我們此刻都被關(guān)進大牢了。”吳用說:“事不宜遲,俗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我們現(xiàn)在趕快把財物收拾一下,先到石碣村找阮家兄弟。如果官兵追得緊,我們就走水路投奔梁山泊。”晁蓋說:“也只好如此了。”于是幾人把值錢的金銀珠寶收拾出來,投奔石碣村去了。
宋江辭別了晁蓋,又快馬加鞭趕回縣衙找到何濤,帶他見了鄆城知縣時文彬。時知縣聽何濤說明來意后,讓本縣的捕頭朱仝和雷橫帶著捕快前往東溪村捉拿晁蓋。
朱仝素來與晁蓋交情不錯,有心放走晁蓋,于是故意說:“晁蓋家有前后兩條路,如果我們都走一條路,恐怕會讓晁蓋溜走,不如我和雷捕頭一人負責一條路。”雷橫心里也存著放走晁蓋的念頭,就同意了朱仝的安排。于是朱仝帶著幾個捕快走后門,雷橫帶著剩下的人從前門走。
朱仝剛到后門,就遇到奪路而逃的晁蓋等人,連忙閃開道路放晁蓋過去,然后才假意帶著人追去。路上又裝作一腳踏空摔倒在地,等眾捕快把朱仝扶起來后,晁蓋等人早就跑得沒影了。隨后趕來的雷橫聽朱仝說了追趕的經(jīng)過,知道朱仝是故意放走晁蓋,暗自想:“我本來有意放走晁蓋,誰知被朱仝得了這個人情,也罷。”于是兩人就帶隊回去復(fù)命了。
何濤等了一宿,聽朱仝和雷橫回來報告說賊人全部逃走了,連連跺腳,不知如何向府尹復(fù)命,只得把晁蓋家的莊客抓回來審訊,追問晁蓋的去向。其中有個莊客說:“與晁蓋一同劫取生辰綱的是石碣村的阮家兄弟,晁蓋很可能逃到石碣村投奔他們了。”
何濤無奈,只好帶著這個莊客回到濟州府,又把白勝從大牢里提出來審問。濟州府尹見白勝的口供與莊客提供的信息完全一致,就讓何濤帶領(lǐng)大批捕快直奔石碣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