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
- 程國斌主編
- 8543字
- 2022-03-03 15:21:59
第二章 《詩經(jīng)》
詩歌源于生活,所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東漢何休《公羊傳解詁》)。最初的詩歌是原始歌謠,或韻散相雜,或口耳相傳,形式和內(nèi)容很多不夠成熟?!对娊?jīng)》以成熟的四言詩為主,是周代詩歌的代表,也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是周代貴族教育教材,也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在中國教育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節(jié) 概述
在先秦時期,《詩經(jīng)》通常被稱為《詩》或“詩三百”,共收錄完整詩歌305篇,主要是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对娊?jīng)》的名稱,確立在西漢。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為《五經(jīng)》立博士,《詩》亦隨之由儒家之“經(jīng)”,成為國家之“經(jīng)”。
《詩經(jīng)》收集詩歌時間跨度大,覆蓋地域廣闊?!对娊?jīng)》的作者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但絕大多數(shù)作品并沒有留下作者姓名?!对娊?jīng)》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樂官藏詩。周王朝及諸侯國樂官掌握詩歌。據(jù)《國語·魯語下》記載:“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以《那》為首?!薄赌恰方翊嬗凇对娊?jīng)·商頌》,是殷商祭祀歌詩。正考父是宋國人,到周朝樂官那里考校本國歌詩,可見各國樂官均藏有歌詩。當(dāng)然,朝廷樂官舊藏歌詩,多用于祭祀和各種禮儀。二是王朝采詩。上古有采詩制度。據(jù)《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晉國師曠引《夏書》云:“道人以木鐸徇于路。”又《漢書·食貨志》記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蹦捐I,是以木為舌的銅鈴。行人,指周王朝派出,采集各地歌謠的使者?!对娊?jīng)》有十五國風(fēng),共計160篇,若非王朝有意采詩,各地方詩歌很難得以保存。三是公卿獻詩。上古政治有諷諫傳統(tǒng)。據(jù)《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師曠云:“大夫規(guī)誨,士傳言,庶人謗?!薄缎⊙拧す?jié)南山》云:“家父作誦,以究王讻。”公卿大夫獻詩朝廷,有美有刺,主要保留在《大雅》和《小雅》中。各類歌詩匯于朝廷,經(jīng)樂官刪選、整理,或保存于宗廟,或流傳于諸侯國之間。此外又有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云:“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薄罢龢贰敝刚砥麓涡?,而非大幅刪選。關(guān)于孔子刪詩說,找不到其他可靠證據(jù),不可信。
春秋時期,《詩經(jīng)》的流傳方式是引詩和賦詩。引詩,指在言談中,引用《詩經(jīng)》詩句。賦詩,指賦詩言志,通過吟誦《詩經(jīng)》篇章來表達自己的情志和意愿。據(jù)《左傳》記載,至春秋后期,賦詩和引詩次數(shù)大增,可以推測當(dāng)時《詩經(jīng)》已流傳頗廣。漢代傳習(xí)《詩經(jīng)》的有魯、齊、韓、毛四家?!遏斣姟窞轸斎松昱嗨鶄?,《齊詩》為齊人轅固所傳,《韓詩》出于燕人韓嬰。這三者被稱為“三家詩”,用漢代的隸書記錄下來,注重闡釋“微言大義”,屬于今文經(jīng)學(xué),在西漢時皆立于學(xué)官。魏晉以后,三家詩先后亡佚?!睹姟穭t由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所傳,用先秦古籀文字寫成,注重訓(xùn)詁考證,屬于古文經(jīng)學(xué),是私學(xué)相傳,后來盛行于東漢。今本《詩經(jīng)》就是《毛詩》。
《詩經(jīng)》中的作品按音樂標準分為風(fēng)、雅、頌三類。宋代鄭樵《通志序》云:“風(fēng)土之音曰風(fēng),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風(fēng)即國風(fēng),指民間曲調(diào)。國風(fēng)是來自四方諸侯國的樂調(diào),包括《周南》、《召南》、《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王風(fēng)》、《鄭風(fēng)》、《齊風(fēng)》、《魏風(fēng)》、《唐風(fēng)》、《秦風(fēng)》、《陳風(fēng)》、《檜風(fēng)》、《曹風(fēng)》、《豳風(fēng)》等十五國風(fēng),共計160篇,涉及了周王朝大部分版圖。如《周南》、《召南》共25篇,來自黃河以南,涵蓋江漢流域?!吨苣稀と陦灐诽岬饺晁?,當(dāng)來自淮水流域。《周南·漢廣》提到長江和漢水,《召南·江有汜》也提到長江,應(yīng)來自江漢流域?!囤L(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共39篇,都來自衛(wèi)國。衛(wèi)國本為殷商故地,朝歌所在,即今河南淇縣東北。周初分封,后被拆分為邶、鄘、衛(wèi)三部分,因以為名?!锻躏L(fēng)》10篇,來自東都洛陽地區(qū),即今河南洛陽?!多嶏L(fēng)》11篇,來自鄭國,位于今河南中部,其都新鄭,即今河南新鄭市。《齊風(fēng)》11篇,來自齊國,齊都營丘,即今山東臨淄市?!段猴L(fēng)》7篇,來自古魏國,都城在今山西芮城西北,后為晉所滅?!短骑L(fēng)》12篇,來自晉國。晉初封于唐,即今山西翼城南,境內(nèi)有晉水,故改稱晉。《秦風(fēng)》10篇,來自秦國。秦初封于秦,即今甘肅天水市,周平王東遷,秦遂占有西周王畿?!稒u風(fēng)》4篇,來自檜國。檜,又作“鄶”,妘姓古國,都城在今河南密縣東北,后滅于鄭國?!恫茱L(fēng)》4篇,來自曹國,其都在今山東定陶縣?!夺亠L(fēng)》7篇,來自周族故地豳,故地在今陜西彬縣北。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其地并入秦國。
雅分《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合計105篇,都來自周王朝的首都區(qū)域,多為朝廷卿大夫所作。雅,訓(xùn)為“正”,“正”與“政”通,主要反映王朝政治興衰?!睹娦颉吩疲骸罢写笮?,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薄洞笱拧返膬?nèi)容多為重大政治題材,如講述周王朝歷史源流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史詩?!缎⊙拧穬?nèi)容多為普通政治題材,多有諷諫之作,如《板》、《蕩》即為痛斥周厲王而作。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共計40篇。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在祭祀禮儀中演唱?!睹娦颉吩疲骸绊炚?,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表炘娭校濏烆愓级鄶?shù),也不乏自省之詞。諸如周成王即位,朝宗廟,作《閔予小子》,皆惶惶不安、自我告誡之詞。三頌之中,《周頌》31篇,產(chǎn)生于西周初期?!遏旐灐?篇,都是歌頌魯僖公,產(chǎn)生于春秋中葉?!渡添灐?篇,或言宋詩,或言殷商之詩,已不可考。
風(fēng)雅頌與賦比興,合稱“六藝”。《毛詩序》云:“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fēng),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風(fēng)雅頌指《詩經(jīng)》內(nèi)容,賦比興指藝術(shù)特征。朱熹《詩集傳》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指鋪陳,直述其事。如《豳風(fēng)·七月》列舉十二月之農(nóng)事。比,即比喻。如《衛(wèi)風(fēng)·碩人》云:“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連用六個比喻,將莊姜的美貌寫得十分生動形象。興,即詩開頭先言一物,再寫核心內(nèi)容?!芭d”常與“比”結(jié)合,稱為“比興”。諸如《鄭風(fēng)·野有蔓草》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鼻熬錇椤芭d”,引出所詠之美人。露珠與美人的眼睛,又構(gòu)成“比”的關(guān)系。朱熹對賦比興的解釋,斟酌前代說法,定義準確,為后世廣為接受。
第二節(jié) 《七月》
《七月》是《詩經(jīng)》的名篇,據(jù)《毛詩序》言,《七月》乃周公所作,為成王追述先祖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按詩意,《七月》當(dāng)為集體創(chuàng)作,講述周族普通百姓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勞作情形,是一首典型的農(nóng)事詩。《豳風(fēng)·七月》共八章,全詩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喝f壽無疆!
全詩八章,每章描述一個時節(jié)的典型事象,生動呈現(xiàn)先民的生活和勞作的情態(tài)。第一章主要描述了一幅喜氣洋洋的春耕圖。本章先言冬日之苦,后言春日之喜。周代施行井田制,農(nóng)夫先治公田,然后才能治私田。田畯,指農(nóng)官,督責(zé)農(nóng)夫勞作。春耕忙碌,農(nóng)夫無暇休息,故令妻兒送午飯至田間。農(nóng)官見農(nóng)夫一家勤勞,無須督責(zé),所以非常滿意。第二章描述的是一幅春女采桑圖。采桑是農(nóng)家女子的主要工作。春意盎然,萬物競發(fā),女子也難免動心?!按庇袃蓪右馑迹浩湟皇菗?dān)心、害怕,表現(xiàn)女子的惴惴不安;其二是猜測,祈盼。據(jù)《周易·系辭下》記孔子評顏回云:“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殆的意思與“庶幾”相近,有揣測之義。因此,采桑女之“殆”,除了怕被貴族公子擄走的說法,還有一個觀點認為是因“傷春”而祈盼遇到意中人。第三章描述了一幅織女圖。本章延續(xù)上章,先言修剪桑樹,后言女子織布、染布。“載玄載黃”說明布匹的華美,可作公子迎親禮服??椗燎趧谧髦?,充滿對美好婚姻的祝福和祈盼。第四章描述了一幅狩獵圖。先民冬季集體狩獵,排兵布陣,兼進行軍事訓(xùn)練。狩獵所得,大野獸歸公家,小野獸歸私家,公私兼顧,禮法分明。第五章描述了一幅修房圖。豳地在西北,先民房屋之墻皆土筑,容易被鼠類打洞、破壞。夏歷七月之后,天氣日漸轉(zhuǎn)涼,蟋蟀鳴叫的地點變了,提醒先民該及時修繕房屋,準備抵御冬寒?!班滴覌D子”句,表現(xiàn)農(nóng)夫修房完成時的踏實心態(tài)。第六章記述先民一年四季的時令食物。豳地先民食物來源豐富,有蔬菜、瓜果、干貨、米酒等。第七章描述秋季活動,是一幅秋忙圖。五谷登場是秋收之忙,忙完又是勞役之忙,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繩,晝夜不得閑。“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句,意謂農(nóng)夫辛勤質(zhì)樸,任勞任怨。第八章描述先民祭祀和宴飲,是一幅鄉(xiāng)飲圖。“獻羔祭韭”,指仲春之日,祭祀司寒之神,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下文描寫秋收之后,民間慶祝豐收的鄉(xiāng)飲酒儀式。公堂,指學(xué)校。鄉(xiāng)飲酒禮在學(xué)校舉行,有尊老和教化的功用,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遺跡。
在藝術(shù)手法上,《七月》主要用“賦”,鋪陳排比,全方面展現(xiàn)先民生活和情態(tài)。首先,《七月》八章,每章重點描述的內(nèi)容,基本按時間順序。第一、二章寫春季事象:春耕和采桑;第三章寫夏末秋初事象:修剪桑樹和織布;第四、五章寫冬季狩獵和修繕房屋;第七、八章也主要寫秋冬事象:祭祀和鄉(xiāng)飲酒禮。第二,章內(nèi)敘事也按時間順序安排。比如第六章,記述從六月至十月間,各個季節(jié)出產(chǎn)的食物。七、八兩月農(nóng)業(yè)出產(chǎn)豐富,詩人遂分兩組寫出,使繁雜的內(nèi)容井然有序。第三,大量使用物候標示時間。先民的生活與物候密切相關(guān),故以黃鶯、蟬、蟋蟀的叫聲標示時間?!抖Y記·月令》就詳細羅列十二個月的物候和人們所從事的活動。綜上所述,按時間敘述敷陳,是《詩經(jīng)》“賦”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jié) 《關(guān)雎》
在《詩經(jīng)·國風(fēng)》中,愛情詩占很大篇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蛾P(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首篇,《毛詩序》以為講“后妃之德”。就詩歌本義看,《關(guān)雎》實是一首愛情詩,講貴族君子對淑女的思慕和追求。《周南·關(guān)雎》共五章,全詩如下: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guān)雎》五章,分別描寫愛情的四個階段。第一章寫一見鐘情。窈窕,《毛傳》注為“幽閑”,指后妃閑居深宮。窈窕,實指女子身姿嬌好。如《九歌·山鬼》云:“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慕我善行好姿?!弊?,謂身形姿態(tài)。又《后漢書·列女傳》寫后宮女子云:“出則窈窕作態(tài)?!笨梢?,窈窕非指內(nèi)在品德,而是指身姿妙美。身姿嬌好,是自然之美,外在之美,故君子一見傾心。淑,本義是水清澈,指女子內(nèi)心純凈。君子的意中人,是一位內(nèi)外皆美的女子。第二、三章寫思慕。服,也是思念之意。悠哉游哉,指思念悠長,連綿不斷之意。第四章寫交往和戀愛。友,意謂親近。琴瑟,多用于家庭、私人宴飲場合。諸如《小雅·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薄肚仫L(fēng)·車鄰》:“既見君子,并作鼓瑟?!鼻偕献?,意謂朋友、夫妻關(guān)系和諧。第五章寫迎親場面。芼,指女子出嫁前祭禮?!睹妭鳌吩疲骸肮胖畬⒓夼?,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藻?!薄扮姽摹?,指舉行婚禮時的鐘鼓之聲。從“琴瑟”和“鐘鼓”兩個物象看,詩歌主人公應(yīng)是一位修養(yǎng)良好的貴族青年。
《關(guān)雎》描寫的感情,熾熱而節(jié)制,帶有濃郁禮樂內(nèi)涵?!睹娦颉吩疲骸肮首冿L(fēng)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泵裰?,指天生的男女之情。先王之澤,指周代的禮樂教化。男女之情,發(fā)自天然,非經(jīng)禮樂規(guī)范,容易走向泛濫。諸如《鄭風(fēng)·將仲子》攀樹翻墻的男子,《衛(wèi)風(fēng)·氓》私定終身的女子,皆非情感表達之正途?!蛾P(guān)雎》之愛情,發(fā)乎情止乎禮,是禮樂熏陶下的典雅愛情。
《關(guān)雎》的顯著藝術(shù)手法是“比興”。雎,又名王雎,即魚鷹。在先民觀念中,魚鷹是摯鳥,雄雌相守如一。詩人以魚鷹之德,比喻男子真摯情意。關(guān)關(guān),是魚鷹叫聲。詩人又以雄雌魚鷹的唱和,引出君子求淑女的愛情,是典型的“興”。“比”與“興”合一,是《詩經(jīng)》最常見用法。又如《周南·桃夭》首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鮮艷的桃花,既比喻新娘的年輕美麗,又渲染熱鬧氛圍,引出女子出嫁之事。有的“比興”詩句遺貌寫神,最為人稱道?!遁筝纭饭踩?,首章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謂,指表白?!墩倌稀坑忻贰穼懪雍藜?,云:“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蒹葭與白露,跟所約女子并無相似之處,但其渲染凄冷氛圍,卻與男子苦苦追尋的情感狀態(tài)相通,可謂比興中的神品。
各國情詩呈現(xiàn)的特色也不盡相同。就愛情詩而言,鄭、衛(wèi)兩地出產(chǎn)最多,藝術(shù)水平也很高,但一直被視為淫詩。衛(wèi)地之詩,包括《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之作。鄭衛(wèi)之音,成為淫詩的代名詞。然而,鄭、衛(wèi)雖同被視為淫詩,但也各具特色。朱熹《詩集傳》云:“鄭衛(wèi)之樂,皆為淫聲。然以詩考之,衛(wèi)詩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詩才四之一。鄭詩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詩已不翅七之五。衛(wèi)猶為男悅女之詞,而鄭皆為女惑男之語。衛(wèi)人猶多刺譏懲創(chuàng)之意,而鄭人幾于蕩然無復(fù)羞愧悔悟之萌。是則鄭聲之淫,有甚于衛(wèi)矣。”鄭衛(wèi)風(fēng)詩之別,《鄭風(fēng)》愛情詩所占比例,明顯偏大。在愛情的表達上,衛(wèi)地風(fēng)詩皆男子追求、苦戀女子,情感多堅貞如一。如《邶風(fēng)·擊鼓》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又如《衛(wèi)風(fēng)·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鄭地風(fēng)詩中,則出現(xiàn)女子主動追求男子的情況,情感自由而奔放。如《鄭風(fēng)·褰裳》云:“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又如《鄭風(fēng)·溱洧》寫女子約男子出游,云:“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且樂?!薄笆吭患惹摇闭f明男子有推托之意。女子卻熱情主動,也最終成就了兩人的愛情。鄭衛(wèi)風(fēng)詩之別,源自地域文化差異,不能僅從倫理層面評判。
第四節(jié) 《鹿鳴》
《小雅·鹿鳴》是一首著名的宴飲詩,是宴享經(jīng)常演奏的樂曲。據(jù)《禮儀·燕禮》記載的宴飲細節(jié):“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惫じ?,即樂工演唱。這三首為一組歌詩,常連續(xù)演唱。周代宴享禮分“享”和“宴”兩個部分:“享”重禮儀,期間有賦詩活動,僅象征性飲少許甜酒;“宴”重和樂,才真正飲酒進食?!堵锅Q》本為周天子宴飲群臣、嘉賓之詩,全詩如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鹿鳴》分三章,皆以鹿鳴起興,分述宴飲的三層內(nèi)涵:守禮、修德、和樂。鹿是群居動物,性情溫順,常被賦予美好品德。呦呦,鹿鳴聲。鹿遇到豐美之草,不獨自享受,而是呼喚同伴來吃。儒家認為,鹿鳴之德與仁者之心相通,皆發(fā)自誠懇、自然之情。
第一章講飲酒以禮。賓主飲酒之間,主人勸酒要贈送禮物?!俺锌鹗菍ⅰ?,意指將幣帛置于筐中贈送。宴飲對象地位越高,贈送的禮物越豐厚。據(jù)《左傳·莊公十八年》記載:“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瑴,馬三匹?!蔽瀣湥咫p。虢公、晉侯二人爵位不同,侑幣也當(dāng)相應(yīng)區(qū)別,周惠王因此已違禮?!堵锅Q》所用侑幣合禮,故賓客親善周王,進獻光明大道。
第二章講飲酒以德。德音,即好名聲。視通“示”,意謂示范。恌,輕佻不敬。醉而不失禮,才是君子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據(jù)《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田敬仲宴請齊桓公,云:“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o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毖顼嫳臼切卸Y,講德之時,若嗜酒貪歡,則違禮敗德,必招致禍患。故《小雅·賓之初筵》云:“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薄耙暶癫粣f”,意謂君子酒德好,是天下表率。
第三章講宴飲之和樂。周代樂器眾多,常見的有鐘、鼓、琴、瑟、笙、磬等。鐘鼓多用于宗廟祭祀,主行禮。琴瑟則多用于私人宴飲?!盾髯印氛摗罚骸皹泛贤Y別異?!薄堵锅Q》是天子宴飲群臣之詩,主和樂,故盛言琴瑟、笙簧。宴飲之間,周天子與群臣,既是君臣關(guān)系,又是賓主關(guān)系。朱熹《詩集傳》云:“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然一于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言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宴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鼻偕献啵舷潞蜆?,正是君臣相得,政治清明之象。
除了《鹿鳴》,《詩經(jīng)》的宴飲詩還有二十余首,涵蓋多種類型:祭祀宴飲,朝聘宴飲,私人宴飲等。各種宴飲類型,都有與之相配的禮儀,詩歌也呈現(xiàn)不同風(fēng)貌。祭祀宴飲在祭祀之后舉行,屬宗教性質(zhì)宴飲。《小雅·楚茨》分六章,前四章寫祭祀,后兩章寫祭祀后宴飲,云:“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北娙思漓霑r嚴肅恭敬,祭后宴飲相互祝福,場面祥和。朝聘宴飲,指天子、諸侯宴飲來朝聘諸侯或卿大夫,屬于政治性宴飲。諸如《小雅·彤弓》三章,寫天子宴飲來朝諸侯,首章云:“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shè),一朝饗之?!蓖?,朱色弓。天子賜弓,諸侯則有征伐之權(quán)。朝聘宴飲有鐘鼓演奏,場面隆重。私人宴飲,指親友間的宴飲活動,包括君主、卿大夫和庶民各個階層。君主飲酒,雍容閑雅。諸如《小雅·魚藻》云:“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詩歌以大魚在水草中游,比喻周王之安樂。卿大夫家族飲酒,豐盛而和諧。諸如《小雅·常棣》云:“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小家庭宴飲,溫馨而和諧。諸如《鄭風(fēng)·女曰雞鳴》云:“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迸笥阎g飲酒,情深意長。諸如《小雅·瓠葉》云:“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彼梗赣酶_。有兔斯首,指殺兔待客,下酒之物菲薄而情意深重。
《詩經(jīng)》中的宴飲詩與周代禮樂文化密不可分。宴飲的基本功用是娛樂。若飲酒過于偏重娛樂,不加節(jié)制的話,往往導(dǎo)致淫靡敗德。商紂飲酒亡國,周人深以為戒。據(jù)《周書·酒誥》記載,周公封康叔于殷商故地,怕周人沾染飲酒惡習(xí),云:“群飲,汝勿佚。盡執(zhí)拘以歸于周,予其殺?!薄毒普a》是中國最早的禁酒令,嚴禁周人聚眾飲酒。宴飲娛樂出自人情,不能絕對禁止而應(yīng)引導(dǎo)規(guī)范。諸如《儀禮·燕禮》、《禮記·鄉(xiāng)飲酒禮》等篇章,都詳細、嚴格規(guī)定了宴飲禮儀。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古典詩歌的典范。首先,《詩經(jīng)》奠定了古典詩歌語言基礎(chǔ)。周王朝疆域廣博,諸侯國流行不同方言?!对娊?jīng)》是貴族教育教材,承擔(dān)語言教育功能。據(jù)《論語·述而》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雅言,即以朝廷正言發(fā)音?!对娊?jīng)》用雅言,其用字,用韻,影響到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又《論語·季氏》記載孔子教育孔鯉,云:“不學(xué)《詩》,無以言?!彼^“無以言”,并非不會說話,而是指語言粗鄙,不文雅。《詩經(jīng)》作為中國古代最基本的教材,其遣詞造句,必然影響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第二,《詩經(jīng)》抒發(fā)真性情,不矯揉造作?!墩撜Z·為政》孔子論詩,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敝祆洹墩撜Z集注》引程頤之語云:“‘思無邪’者,誠也。”《詩經(jīng)》三百篇,風(fēng)詩之情思,雅詩之怨怒,頌詩之虔敬,皆出自天然,毫無偽飾之弊?!对娊?jīng)》的“無邪”,后世成為風(fēng)雅精神。諸如李白《古風(fēng)》所云:“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詩經(jīng)》的“無邪”特點,成為驅(qū)散頹靡風(fēng)氣的精神源泉。其三,《詩經(jīng)》發(fā)乎情,止乎禮,帶有禮樂文化特色?!墩撜Z·八佾》記孔子論詩云:“《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jīng)》雖不乏激憤之詞,但總體而言,抒發(fā)情感比較節(jié)制。漢淮南王劉安云:“《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周代禮樂精神,使“詩三百”呈現(xiàn)“溫柔敦厚”的審美特征。《詩經(jīng)》是周代禮樂文化的結(jié)晶,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典范。
思考與練習(xí):
1.《詩經(jīng)》農(nóng)事詩主要特點是什么?
2.簡述《詩經(jīng)》中賦比興藝術(shù)手法。
3.簡述《詩經(jīng)》與周代禮樂文化之關(guān)系。
參考文獻與拓展閱讀:
1.〔南宋〕朱熹著《詩集傳》,中華書局2011年版。
2.褚斌杰注《詩經(jīng)全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3.高亨注《詩經(jīng)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程俊英、蔣見元注析《詩經(jīng)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