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之外:偏差與修正
- 王立新 楊宇
- 623字
- 2022-02-22 18:26:51
| 第一部分 |
公募基金行業與行為金融理論概述
本書的主旨是研究公募基金行業的投資者行為。作為本書的邏輯起點,我們首先簡要回顧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歷程及投資者行為變遷。從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過去二十余年的發展脈絡看,公募基金行業經歷了產品供給不斷匹配市場需求的過程。當下,公募基金已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A股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凈值化資產管理產品的先鋒,以及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載體。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也伴隨著投資者財富管理意識的不斷覺醒與進化。不過,投資者自身的認知缺陷以及亙古不變的人性,再加上公募基金行業本身某些機制設計有待完善,使公募基金的個人投資者,依舊存在大量的非理性行為,而這恰是本書研究的重點。
投資者行為分析需要必要的理論指導。為此,在本部分我們概述了現代金融學與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現代金融學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有效市場假說作為兩大基石,興起于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一時。但現代金融學有一個明顯缺陷,即以理性人作為基本假定,忽視了投資者實際行為決策中的偏差。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F象的不斷出現,現代金融學陷入了與現實世界背離的尷尬境地。在此基礎上,行為金融學吸納了心理學、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的成果,在研究視角上重視對個體與群體行為的研究,于 20 世紀 80 年代悄然興起,并形成獨立學派,逐步發展壯大。本部分主要回溯現代金融學與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歷程,并簡要分析若干重要的行為金融理論框架,以此作為本書關于基金投資者行為研究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