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司令的朋友

椰風海韻,凝練了西沙的風景。

現今,椰樹成了島上令人矚目的景色,道路的兩旁,盡是它們挺拔的身影。羽狀的椰葉風姿綽約,樹的頂端掛著累累的果實。

據老人們說,島上原來并沒有椰樹,然而椰果大,每個椰果都含有一兩斤的汁水。這在嚴重缺少淡水的海島上,尤顯得珍貴。甘甜的椰汁富有營養,據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它作為注射液使用。因為它受到開發島嶼的漁民、保衛西沙的戰士的喜愛,于是人們紛紛將它從海南帶來,讓它在西沙安家落戶。以后,我們在琛航島、中建島、金銀島、東島都見到了椰樹的身影。

有一片椰林,別有風韻。它占地五六百平方米,使得每位來到島上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駐足、流連——這就是“西沙將軍林”。

提起西沙將軍林的由來,還要從1982年說起。那年1月,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楊得志、副總參謀長楊勇來西沙駐守部隊視察,了解到島上淡水奇缺,常受臺風、季風襲擊,環境需要美化——雖然島上原有抗風桐、羊角樹、銀毛樹等熱帶植物——于是決定植樹造林。

楊得志將軍種下了第一棵椰苗,勉勵守島官兵扎根西沙、愛島建島。

自此,凡來西沙的將軍,都親手栽種一棵椰樹。每棵椰樹上的標牌,都記載了種樹人的名字,一系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眾多將軍的名字均在其中。

由此,“青年林”“扎根林”“老兵林”等也都興起,蔚然成林。

我們略略數了一下,這片將軍林已有1000多棵椰樹!真是“將軍”林立?。?

我猛然一驚:海洋博物館呢?似乎直到這時,我才想起20多年來時時牽掛的西沙海洋博物館。它應該就落戶在永興島上……

是的,我們在行前就擬了個計劃。參觀西沙海洋博物館是重要的目標。說起我們對西沙的情緣,那還是20多年前的事兒。我在報上讀到一條消息,并不長的文字,報道了西沙的一位戰士,因酷愛大海而建成博物館的事跡。這名戰士先是在海邊拾貝殼,待到屋內擺滿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貝殼、海螺,大到近一米長的硨磲,小到米粒大的袖珍貝,五光十色——他被這里千變萬化的生命的色彩、生命的形態震撼了。于是,他又將那些釣來的、向漁民要來的各種魚做成了標本。在他的帶動下,很多戰友也都參加到收集、制作標本的行列。他絕沒有想到,這一切竟然得到了部隊領導的支持,要求他們組建西沙海洋博物館。終于在1990年,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建立在南海上的博物館,居然收藏了珊瑚、貝類、龍蝦、海魚的數千種標本!據我當時的知識,這應是我國第一座南海海洋博物館。

這位戰士的名字叫王三奇。他啟蒙了我對西沙的認識,對西沙的向往。

難怪當李老師頻頻拍攝“提高軍人環保意識,建設一流生態軍隊”這些標語時,有種記憶和思緒在我心頭一閃……

海洋博物館離我們的住地并不遠。我們急急忙忙行走時,迎面碰上了獨自一人的陳昌峰司令。他問我們帽子也不戴去哪里。

我說我喜歡光頭曬,難得享受到熱帶的陽光。又問他去哪里。

他笑著說:“去海洋實驗站看位朋友?!?

看著我有些不解的神情,他又說:“你有那么多的山野朋友,我就不能有海洋朋友?”

司令是位蘇北大漢,18歲參軍,從戰士、排長、連長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他曾留學德國,參加過1998年抗洪救災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搶險工作,典型的軍人風度,魁梧中透出一股摸爬滾打中錘煉出的堅毅;寬寬的額頭,慈眉善目,豁達,知識淵博,言語風趣。我們見面時,大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我就送了兩本拙著《我的山野朋友》給他。

聽他如此一說,我敏銳地感覺到其中肯定有故事,立即說:“能跟你一道去?”

“既不是約會,更不是軍事秘密,歡迎呀!”

司令說的海洋實驗站,其實是海洋研究所的西沙工作站。

我們剛進門,工作站的小陳就迎了上來,熱情地和陳司令打招呼:“陳司令,又來看你的寶貝啦!”

“它的傷口愈合了?”

屋子里擺滿了藍色的塑料大桶,增氧機發出輕微的響聲,桶里冒著無數水泡。

我們正在張望之間,陳司令已輕車熟路地走到一個大桶邊。

“??!海龜好大,總有四五十厘米長?!崩罾蠋熣f。

一只閃著黃褐色光澤的海龜模樣的動物,趴在桶邊,一動不動。

小陳說:“是玳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海龜科的,和海龜是一個大家族。它不算大,最大的玳瑁有一米長呢!它被漁網掛傷了。陳司令救下了它,送到我們這里療傷休養,再放回大海。你看,它的頭上右側有塊白斑,是傷口,炎癥基本上好了。”

玳瑁是稀有珍貴的海洋動物。雖然我國的黃海、東海都有它的身影,但因為它可以作為裝飾品,所以遭到了濫捕濫殺,已很難見到。就是在盛產玳瑁的南海,我到海南不下十次,也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看到它。如這樣大的尺寸,僅是標本,黑市上的價格也在萬元之上。

“小家伙今天沒精神嘛!”李老師說。

“這家伙精著呢,你別……等會兒你看吧!”小陳說著,從旁邊一個小桶里捉了一條小青魚,有二三兩重。

那魚被小陳丟到了水中,嗵的一聲,立即活蹦亂跳地游了起來。

玳瑁還是一動不動地伏在那里。小青魚到了大桶里,因為水域比小桶大了幾十倍,它暢快地游了好幾圈,可總是和玳瑁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正當它游得愜意時,玳瑁突然躥出,伸出前肢,劈頭給了小青魚一掌。小青魚瞬間翻過身來,慌里慌張地游開去了。

玳瑁只讓它在桶那邊游了片刻,立即閃電般地沖了過去,又是兜頭一掌。小青魚側身閃過,往旁邊游去。誰知正落到玳瑁張開的嘴中——其實那掌只是虛晃一槍,玳瑁似是早已算計好了,就等小青魚中圈套呢!

玳瑁的頭尖,嘴有鉤,很像鸚鵡嘴。玳瑁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小魚,四腳飛快地劃動著。

“沒想到這個看來笨頭笨腦的家伙,游得這么快!”我有些驚訝地說。

“看到了吧,它的前肢比后肢長?!毙£愓f。

玳瑁一會兒游出水面,瞪眼望著小陳;一會兒用身子撞著桶,上下翻躥,似是狂躁不安……

“它怎么了?”李老師問。

“要吃,吃得不過癮。今天事情多,忙得沒及時喂它,你們來時它正郁悶裝相呢!”

司令伸手就要到桶里捉魚,小陳眼疾手快:“還是我來吧。我想看看它的真面目。”

小陳拿了條魚,只是懸在水面上10多厘米處晃來晃去,一會兒裝作要丟下,一會兒又提起,引得玳瑁上躥下跳……他樂個不止。

突然,玳瑁躥出水面,四肢拍打,嘩啦聲驟起,水花濺得小陳滿臉……小魚掉下了,那家伙猛然躥起,在空中接住了獵物。沒想到它居然有海豚一樣靈巧的身段……

“哈哈!小伙子,誰叫你騙它。動物也有尊嚴!一切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尊嚴?!标愃玖钚Φ瞄_朗、熱烈,有些像個孩子。

“我也是頭次看到玳瑁兇猛、暴躁的樣子,更沒想到它獵食時竟如此靈巧。一般說來,爬行動物的行動總是節奏較慢。不是有‘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我是搞海洋動物研究的,陳司令給了個好機會。要不,哪能有這樣近距離觀察它的生態的機會。就說它這嘴為什么會進化成鸚鵡嘴狀,帶鉤,海龜卻沒有呢?原來它雖然也吃海藻,但以肉食為主。其實,在海里它最喜歡吃海綿。海綿大多生活在珊瑚礁中,有了鉤狀嘴,才能將海綿從珊瑚礁中鉤出來,也有利于撕碎獵物。海龜是以素食為主的,但喜歡吃水母,是水母的天敵。這小東西從昨天才開始有了強烈的食欲。與前幾天沒精打采的樣子比,簡直是兩個樣!”小陳激動地說著。

陳司令說:“食欲好,是好兆頭。人也一樣,不思飲食,肯定有??!看來,它能很快回到大海,回到自己的家園了?!?

李老師說:“要不講,在海里看到,就以為是海龜呢!”

“經過這么多天的觀察,我算是把它們的區別鬧清了。你們看,它的背殼很有特點,像不像房子上的瓦片,一片覆一片?數數看,是不是13片?所以老鄉又叫它‘十三鱗’。它的裙邊像鋸齒一樣,海龜的龜板是整塊的……”小陳興奮地說。

“我知道了,它性格暴躁、兇狠,海龜很溫順。這點也不同,對吧?”李老師說。

“你真會現燒熱賣!”我笑了。

玳瑁很悠閑地在水里游著,一副紳士派頭。

“你是表揚我,還是……哦,太漂亮了!水的波紋一映,黃褐背殼、黑斑紋,真像是幅閃閃發光的油畫……想起來了,有的眼鏡架、眼鏡框,就是這色彩?!崩罾蠋熃又f。

“沒錯。它的觀賞價值高,古人早就用它做裝飾品呢。前些年,海南市場上都有整體標本、手鐲賣。人是最可怕的動物,能吃的,就想方設法抓來吃光為止;能用的,就趕盡殺絕。要再不嚴加保護,后人就很難看到這些美麗的動物了?!蔽矣行└锌卣f。

“是呀。我是1985年1月到西沙的,在坦克連。那時生活很艱苦,島上最缺的是淡水、新鮮的蔬菜,全靠從海南運來。一遇大風,給養船一個月都來不了。為了保障戰士的健康,不得已也趕海捕魚。那時的魚真多,真是‘半水半魚’。趕海的戰士每人一個桶,一根棍,不一會兒就能提著大半桶的魚呀、蝦呀、螺呀回來了。也就是近20多年的時間,島上的人多了,魚少了,蝦也糟蹋了。現實教育,再不保護生態,我們就毀了自己的家園。文明是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提高文化素質,才能自覺保護良好的生態——就像你劉老師說的,必須樹立生態道德?!标愃玖钫f得很沉重。

“連我都知道,你們制定了很多保護海洋生態的規章,平時不準隨意釣魚,不趕海,不準撿鳥蛋,還有《愛鳥公約》,救護擱淺的灰鯨,救護迷途的海龜……”小陳很有體會。

是的,我們在幾次的交談中,陳司令還說過:人民軍隊的職責是保家衛國。保衛家園不受敵人侵略的目的,是使人民安居樂業,也就是構建和諧的社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作為當代軍人,不僅要保衛祖國,還要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如此,中華民族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繁榮富強、物質豐富只是一方面,還應建設精神家園,提高人的文化素養——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有了高素質的文化修養,才會具備保護良好生態的意識,樹立生態道德。作為軍人,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才算是合格的軍人。

在以后走訪珊瑚島、東島、中建島等島嶼,聽到駐島官兵保護海洋生命的感人故事時,我經常想起陳司令的話,想起他的“國門自古是家門”的詩句——他熱愛詩歌,也常常有感而作,算得上是位軍旅詩人。

“兩位老師,這里還有寶貝呢。小陳,大方一點,領著看看?!标愃玖钫f。

沒走兩個桶的距離,李老師就有了發現:“喂,快來看這邊,桶上趴了個……”

乍看它像個碩大的毛毛蟲,趴在水面上的桶邊,肉乎乎的,褐黃色,透亮,直徑有六七厘米,身長總有二三十厘米,渾身鼓凸出一個個肉刺。

“像個老黃瓜呢!你也認不得?”李老師小聲地問我。

我只是囁嚅地說:“梅花參?海參?”

“還能真是海里的毛毛蟲?”陳司令打趣說。

“我在大連、山東的長島,都看到過活的梅花參,可都比這小得多。”我說。

小陳說:“這里是南海,熱帶的海。動物的特性是熱帶的個體要比北方的大。其實,這只參只是中等偏大的個頭。那次在晉卿島海底考察,我見到過一只更大的,有五六十厘米長,幾次伸手要采,想想還是放棄了。野生的海參已很少,它長了那么大,容易嗎?還是讓它多留點子孫吧!”

“你們是研究……”李老師問。

小陳說:“從這里按順序看吧?!?

但這個池里的海參,顯然不是梅花參。雖然它們也長有肉刺,但皮膚粗糙,不透亮,顏色暗得多,個頭也小。

小陳說:“這是糙刺參。它適應性強,是主要培育對象?!?

有的池里架滿了框架,每個框架都是長方形,網紗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小黑點。

另一池中的網紗上,小黑點已在蠕動,但數量顯然不多。

小陳說:“那是糙刺參產的卵。糙刺參一次能產幾千萬只卵,只要受了精,很快就能孵出參苗?!?

“誰最喜歡吃它們?”我問。

“甲殼類的動物,螃蟹,還有海螺?!?

“它們沒有防衛武器?”

“它們能放出一種毒素麻醉小生物,但對大家伙就不起作用了。不過,它們的防衛策略非常高明。它們是海洋中的變色龍,能根據棲息地的環境改變體色,混淆隱伏;再不行時,還能將自己的內臟從肛門噴射出來,送給敵人;過一陣子,又可長出新的內臟來。這叫‘丟車保帥’。”

“真是每種生物都有奇妙的生存之道……成活率呢?”我接著問。

“主要是一種病害能使海參的幼體在短時間內大批死亡。成活率千分之一都不到!”

“明白了。你們是研究海參繁育的?!崩罾蠋熣f。

小陳說:“我們這個課題組,屬南海海洋研究所,是研究海參的繁殖、放養的。這是西沙特種生物恢復研究中的一個課題。這里是野外工作站。旁邊那個大房子,是研究珊瑚的繁殖、放養課題組。這兩種生物都是特種生物。珊瑚生態系統是海洋的‘熱帶雨林’,更是關系到南海的整個生態。海參是重要的經濟動物?!?

“就像我們在舟山群島的沈家門看到的,培育出對蝦苗,再放到海里去。大海也是牧場,是嗎?”李老師說。

“沒錯,我們已經培育出了十萬尾,在西沙放養了幾萬尾……控制病害的研究也有了進展。其實,還有個課題很有意思,海參有一種特殊的生存之道……”小陳說。

“啊!是什么?”我迫不及待地問。

小陳從桶里摸出一只海參,用刀將它一切兩斷,然后一言不發,只看著我們各人的表情。

“你在玩魔術——‘大劈活人’!它們還能長到一起?”李老師問。

小陳隨手將切斷的海參都丟到了水里:“我沒玩魔術的本事。但過不了幾天,它就長成兩只海參了!就像它們能將內臟噴給敵人又能重新長出一樣——這種自我修復能力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在醫學上的意義,一個肢體或臟器壞了,能不能也像海參一樣,可以再生?”

李老師正要說話,可小陳接著說:“不能說了。你們不是還要到東島、金銀島、珊瑚島去嗎?一定能看到海參傳奇的。發現是種快樂、享受……”

“對呀!我要說的就是這意思。發現的快樂真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這是我倆的生活。這是我們30多年來在野外跋涉——像個農夫一樣播種——最大的收獲?!蔽矣懈卸l。

“我真的要拜兩位做老師了。你們對生活的理解新鮮、透徹。怎么樣,再去研究珊瑚的那邊看看吧!”陳司令說。

在珊瑚繁育工作站參觀時,我們只問了一些我們關心的問題就離開了。因為,我們將去珊瑚島探訪神秘的珊瑚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石阡县| 育儿| 溧水县| 泗水县| 孝昌县| 东光县| 永和县| 曲松县| 黄平县| 衡阳市| 临沭县| 青冈县| 手游| 尉犁县| 古浪县| 隆昌县| 瑞安市| 乌苏市| 顺昌县| 苍山县| 屯门区| 阿鲁科尔沁旗| 济阳县| 怀仁县| 乐山市| 镇雄县| 大化| 蓬莱市| 扶风县| 沧州市| 海盐县| 扬中市| 墨脱县| 会泽县| 依安县| 宁津县| 绍兴市| 宝应县| 闻喜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