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說:“如果有天堂,圖書館就是天堂。”
海洋生物博物館是生命的圖書館,是文化財富的寶藏,也是精神的天堂。
海洋生物博物館是座兩層樓的建筑,在永興島算是豪華的。1990年1月1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它的匾額,是由時任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題寫的。他很早就開始關注戰士王三奇對海洋的熱愛,關注戰士們從事自然保護的事跡。后來,王三奇多次向我們講到將軍對他所從事的工作的支持與勉勵。雖然時間已過去了20多年,但他說起時仍然激動不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解放軍官兵親密無間的優良傳統。
剛進入展廳,我們就被航拍的地圖吸引了。由于出版部門多年前制定的嚴格的規定,我一直未能找到一張全景式的西沙群島地圖。
現在,永興島所在的宣德群島和永樂群島都具體而生動地呈現在我的面前。原來,它們是南海上的兩個環礁,都是珊瑚蟲經過千萬年的努力的杰出創造。小島組成了大大的島鏈。如果把南海看作一個圍棋棋盤,那么這些小島就形成了萬千氣象的陣勢。
那一圈綠茵茵、泛著彩色光輝的海水,猶如碩大無朋的蓮葉,每座小島就是一朵盛放的蓮花。還有一兩個小島為銀白的浪花所環繞,色彩更加豐富。
小島浮在海上,飄逸、灑脫。空氣中懸浮著淡紫色的蜃氣,平添了無盡的神秘,猶如世外仙境。突然間,我似乎有些明白,為何古人要到海外尋仙了。
看著看著,我竟不敢確定簇擁小島的海水的色彩是否真實。蔚藍的大海何以有這樣迷人的色彩?小島何以洋溢著如此的靈性?
李老師看我久久佇立在永興島的航拍照片前,走了過來,也立即被吸引:“什么和它很像?”
“你說呢?”
“航空母艦——永不沉沒的航母,特別是2000多米長長的飛機跑道。”
“這是上天賜予以保衛中華民族的!”
解說員是位女戰士,但透出一股老兵的干練,聲音悅耳且富有感染力——
島分大陸島和海洋島。大陸突然斷裂,斷裂處形成海峽,海峽另一面原屬大陸的一部分,就成了大陸島。大海中火山爆發,冷凝后的巖漿也會形成島;在海洋中,由珊瑚骨骼堆積起的就成了珊瑚島。這兩種都被稱為海洋島。
地質學家說南海原是一個大大的斷陷盆地。在它的中部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斷裂帶,這條斷裂帶不斷擴張,形成了一個寬700多千米的深海盆地。盆地并不平坦,且又有火山噴發,因而形成了很多的大陸架、大陸坡高地。熱帶海域的這些高地就成了珊瑚最優良的繁殖地,也成了蘊藏豐富的各種礦床。
西沙群島的島嶼,多是由珊瑚創造的。
珊瑚分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造礁珊瑚有骨骼,非造礁珊瑚是軟體動物。
造礁珊瑚只生活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海域,因為與它們共生互榮的蟲黃藻只生活在這樣的海域。
小小的珊瑚蟲有一種神奇的功能,即從體內分泌一種石灰質,形成它的外骨骼,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珊瑚。
珊瑚蟲不斷死亡、新生,在生命的輪回中,遺骸愈堆愈高,再加上泥沙、貝殼和其他生物的骨骼的積壘,形成了磨子般的礁盤。經過幾千年、幾萬年堆積,這些珊瑚礁有的終于露出了海面。
當然,地質運動也能突然將礁盤抬出海面。
還有,狂暴的大風將泥沙吹到礁盤上,會形成沙洲和沙島。
生命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造就了南海的暗灘、暗沙、暗礁、沙洲、沙島、巖島。
經講解員一說,我心中頓然明朗:永興島、東島、中建島、琛航島等島嶼實際上都坐落在一個大的珊瑚礁礁盤上。也就是說,它們是珊瑚礁盤露出海面的部分!
仔細看,永樂群島的琛航、珊瑚、中建、晉卿、甘泉島以及羚羊礁,都生長在一個大大的環形珊瑚礁的礁盤上。
再看航拍的小島圖,我豁然醒悟。那綠茵茵的泛著彩色光輝的海水下是尚未出水的礁盤,那銀色的浪花正是礁盤的外沿。
我們連連感謝著講解員,直到她臉紅了;因為今天的這堂課,對我們以后的行程太重要了。
一踏進海螺、海貝廳,猶如走進了珍寶庫,南海竟然造就了如此繁多的稀世珍奇。
最搶眼球的是碩大的硨磲,雙殼綱,白色,類似蚌殼,漁民又稱它為海蚌。只是它的外殼呈壟狀,如車轍印跡一般,故稱之為硨磲。
說它碩大,因為它是海洋中最大的貝殼。眼前的這個硨磲就足有八九十厘米長,五六十厘米寬,活體應有六七十千克重。
它身上最珍貴的部分是外膜內有種叫玻璃體的,潔白如玉,也有人稱之為海玉。它與珊瑚、琥珀、珍珠同被列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中,它與金銀、琉璃、瑪瑙、珍珠、珊瑚、琥珀同被尊為七寶。
據說,清王朝六品官頂戴上的珠子,就是硨磲;二品官官服上的朝珠,也是它。
硨磲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全世界共有九種。我國有六種,這六種在我國的西沙群島、南海群島都有。
這不,在它旁邊還展現著一種有鱗硨磲,雙殼的壟上生出了一片片翹起的鱗,比這無鱗硨磲更美,具有特殊的風采。
我曾聽說過一個故事:印度洋某島上酋長的兒子在潛水時,突然發現一只大硨磲正張開殼,殼中閃著奇異的光彩,便游到近前仔細一看,原來它長了一顆粉紅的大珍珠。珍珠一般都是原色的,偶爾發現的黑珍珠已是稀世珍寶,更何況是紅珍珠!王子高興得心花怒放。
無價之寶的發現,使這位年輕的王子忘記了祖先的一切訓誡,他迫不及待地伸手就去攫取。
他果然抓住了那顆驚世的寶貝,但他的手再也縮不回來了——硨磲已經閉合了它的雙殼……
我們很幸運在博物館里結識了硨磲,才有了以后那些關于硨磲的故事。其實在昨晚散步經過漁村時,夜色中我們在路邊見到了半邊如蚌殼的物件。當時只是驚奇于它的大,但絕沒有想到它就是硨磲。真有些失之交臂之憾。
展臺上的海螺令人心動,都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
首先是它們的巨大,再就是它們的色彩和圖案。
世界公認的四大名螺之一鸚鵡螺——一種海洋軟體動物,只生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西沙、南沙都有它們的身影。
這個鸚鵡螺有三四十厘米長,乍看像個螺旋體。其實是螺旋形盤曲,外殼呈乳白色,下身是橙紅色的火焰紋;上端口部呈黑色,眼部的似為珍珠釉,閃著銀色的光芒;嘴為黑色,鉤狀,粗壯,如鸚鵡嘴。若是將它豎起,活似學舌的鸚鵡。這大約就是它的名字的由來。
一旁是它的切面標本,展示了它的奇妙。在進化過程中,它的外殼由橫斷的隔板分隔成30多個小隔艙。前面最大的一間,是它居住的地方。這些小的隔艙有著非凡的用處,是它的特殊生存技能之一。
它是古老的生物。化石發現告訴我們,在4.5億年之前,海洋中已有了它的身影。
在奧陶紀的海洋中,在無脊椎動物昌盛時期,它的身長可長到10多米,龐大的身軀、靈敏的嗅覺、銳利的喙、特殊的運動方式,使其成了三葉蟲、海蝎子的克星,也成了海洋中的巨無霸。
它已有了4億多年的生命史,經歷了地球的滄桑演變,但形狀、習性只有很小的變化。因此,它不僅在研究動物進化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仿生學上更是意義非凡,世界上第一艘電池潛艇和第一艘核潛艇的名字,也就是“鸚鵡螺號”。
它棲息于100—600米的海洋深處,因而很少有人能見到鸚鵡螺的活體。見到它的概率比中福利彩票大獎的概率還要小,因此它充滿了神秘感。
關于硨磲的生存之道,以及外殼上花紋圖案的玄機,以后我在琛航島有了更生動的認識。
鳳尾螺又名法螺。我曾在佛教的佛事中,見過佛家弟子吹著海螺,其聲渾厚,但煙霧繚繞中看不真切,印象中是比這個要小得多。這只螺最少有30厘米長,螺口的直徑也不會少于10厘米。鳳尾螺塔高而尖,外表的黑褐色斑紋和新月形斑紋交織形成的復雜圖案,閃著釉色的光彩,格外美麗,猶如鳳尾,因而得名鳳尾螺。
我曾問過很多人,它為什么不僅為漁民所熱愛,也為山民所熱愛,更受藏傳佛教的尊崇,是法器之一?答案是各種各樣的,歸納起來,大約是因為它的身軀龐大,斑斕美麗的圖案蘊含著特殊的玄妙,號聲雄渾嘹亮,震撼心靈,因而賦之以具有驅邪滅災、吉祥如意的意思。古詩曾有“寺觀堂前響法螺,驅魔避邪保平安”之句。藏傳佛教中也有“吹之則渚滅神歡喜,旦聞之渚滅罪障”之說。
其實,它真正的“法力”,我們還是在珊瑚島的珊瑚世界中看到的。它是珊瑚蟲的衛士,在與長棘海星的作戰中表現得英勇機智。
唐冠螺像唐朝僧人戴的帽子,橙紅的螺口,內唇向外擴張,猶如帽舌,整體閃著金屬般的淡金色。雖然螺旋部低矮,但整體高有30多厘米,直徑也不小于這個尺寸,有些像個球;奇特之處在它的肩部,長有六七支凸起的角。
得到講解員的允許,我們拿起了它——好沉,總有五六斤重!它的殼很厚。
以后我們在七連嶼海灘邊還看到過唐冠螺,那也是一場非常有趣的會見。
萬寶螺,白色與咖啡色的交織,似是隱藏了無數的密碼,絢麗燦爛,雍容華貴。螺塔低,外形猶如一個大大的握起的拳頭,指掌相向處就是它的嘴——殼口大,螺唇厚、低,在艷麗的外唇內緣,有20多個齒。將它拿到手里,圓潤、沉厚,收藏家們喜歡用它做按摩。
萬寶螺主要生存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它不僅觀賞價值高,還因其形態和元寶有相似之處,被喜愛收藏的人們賦予了各種吉祥的蘊意,如經常將螺口向外擺在前廳,意為招財進寶。
美麗、稀有的四大名螺都是收藏家的鐘愛之物,且被賦予各種文化的含意,反映了人們在自然中尋找精神的家園。
其實,它們都有著奇特的只屬于它們的生命史——生命的史詩、生命的傳奇。譬如,我看到過很小的硨磲殼,也看到過比之百倍、幾百倍大的硨磲。它們從幼年長到偉岸的成年,那厚重而美麗的殼肯定隨著身體的增長而膨大。那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然而,那碳酸鈣是如何制造的呢?又是如何量身定做的呢?
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博士曾對我說,所有海螺上的斑紋都是逆時針轉的。至今,科學家們還是沒有弄明白這是為什么。
生命就是如此奇妙!
展廳里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海螺和貝殼,真使我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大的還有蜘蛛螺、水字螺、蓮花螺、貓眼蠑螺、海兔螺、鼴貝、閃電渦螺、希爾寶貝、百眼寶螺、虎斑貝……總計有200多種標本。遺憾的是都是殼,我們未能見到活體。
聽朋友說,到西沙有可能看到鸚鵡螺的活體。據說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館和日本的一個博物館中有它的活體。這使我們對將要去的小島充滿了期待。
總算應了“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句話,后來,我們在英雄島真的見到了鸚鵡螺;再之后,又見到了活體標本。那真是喜出望外!但我們為此來回跑了幾千里的路程。
在海龜、龍蝦館展出的玳瑁,比陳司令救下的那只大得多。說明詞上表明,這只海龜是南海發現的最大的海龜之一。關于它,還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20多年前,西沙的海龜較多,很多的島嶼都是它們每年來產卵的地方。有一天,守島戰士巡邏時,在海灘上發現了一只受了傷、奄奄一息的大海龜,連忙把它抬到營房,并請來了軍醫。經過大家悉心的照顧,海龜的傷口長好了。
戰士們抬著海龜放到了大海,它卻回來了。戰士們再放,放了又回,直到送到遠海才終于成功。
一次大的臺風之后,巡邏的戰士又發現了這只海龜。它已體無完膚,沒有一絲氣息,看來是狂暴的風浪將它在礁石上砸來敲去造成的。但它還是拼盡了生命中最后的一絲力量,硬是回到給予它第二次生命的地方,向戰士們做最后的告別。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戰士與海龜的情誼,戰士們找到了王三奇,請他把海龜制成標本。據參觀的動物學家說,它應有200多歲了。
龍蝦標本,是南海盛產的大龍蝦,被稱為“蝦中之王”。它的頭既有蝦的特征又有龍的風韻,外貌很是威武。難怪人們將它列為龍王的護衛。標本活現了龍蝦的美麗,儼然上乘的工藝品。據說王三奇最擅此道,給戰友們留下不少的杰作。
龍蝦有很多種,奇的是一種琵琶蝦,它的頭部活脫脫就是琵琶形。
“啊!莫不是進了海底龍宮的御花園吧?”
四周爭奇斗艷的珊瑚,似是熱烈響應了李老師的驚呼,閃耀著奪目的異彩。難怪人們稱它為海石花!
這里展出的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珊瑚。然而,這只是珊瑚的另一種意思,或者說是廣義的意思——
其實,珊瑚是珊瑚蟲死后遺留下的骨骼。這種骨骼,主要是石灰質的,但也有角質或革質的。
狹義的珊瑚是指珊瑚蟲,它們很小,生活在亞熱帶和熱帶的海域中。那些能造礁,也即有鈣質骨骼的珊瑚蟲,被稱為造礁珊瑚。它們只生活在淺水地區,而且對生活環境的水溫、潔凈度、含鹽度、地形都有較高的要求。沒有鈣質骨骼的珊瑚蟲被稱為軟體珊瑚,又叫非造礁珊瑚,它們可生活在深海直到6000米處。
珊瑚蟲屬腔腸動物,形如圓筒狀,聚居在海洋中,造就了熱帶海洋的特殊生態系統。
珊瑚很美,首先是它們繽紛艷麗的色彩,再就是它們千變萬化的形態。
白色的多枝珊瑚,光滑的牡丹珊瑚,猶如玉樹瓊花。
粉紅色的仙人掌珊瑚,猶如仙人掌上開出的紅花。
雪青色的微孔珊瑚,鮮艷欲滴。
太陽花珊瑚,紅紅的猶如花蕊,其葉金黃燦爛。
牡丹梳珊瑚,綠心紅邊。
蓮花珊瑚的枝頭一片絳紅。
香菇珊瑚,煥發出撩人的紫色。
波紋珊瑚,一片淡綠。
白色的疣狀杯形珊瑚,似是盛滿了瓊漿玉液在迎接賓客。
最為奪目的是紅珊瑚。
藍珊瑚和黑珊瑚稀有。
石芝珊瑚有的造型簡直是匪夷所思,有象牙色的,蘑菇般的,甚至大到一人不能環抱。
站在這些珊瑚的面前,誰都會思緒綿綿,遐想無盡。大海何以能孕育出如此神奇的生命?生命的創造力決然是無盡的,或許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正是大海的神奇造化,世人將珊瑚珍視為寶石。尤以紅珊瑚為貴,可加工成各種飾品,價值可與黃金相比。紅珊瑚主要產于中海和大西洋深處,我國的臺灣、西沙、南沙都有分布。它們生長緩慢,有“千年珊瑚萬年紅”之說。
展廳里的這棵紅珊瑚,是誘人的粉紅色,高五六十厘米,冠幅很大。據網上資料說,世界上最大的一株紅珊瑚,是1980年在臺北宜蘭龜山島附近海底采到的。這株桃紅色的珊瑚王,高125厘米,分有5枝,重75千克。現被陳列在臺北市一家珊瑚公司中,價值500萬美元。據專家們估計,它的年齡應在兩萬年左右,不僅是珊瑚王,也是珊瑚中的萬年壽星!
海柳與陸地上生長的柳樹太相似了,只是樹冠是平面的,像把扇子,這大約是為了更好地吸收陽光。火紅的,有人稱為紅樹;金色的,漁民稱為金柳……這棵海鐵樹猶如生鐵鍛煉成,黝黑,閃亮,有四五十厘米高。
關于珊瑚的精彩故事,還是等待我們到珊瑚世界再說吧。
在海魚標本室,東方石斑鯛、金槍魚、小孔沙條鯊、燕子鰩……栩栩如生,躍然在目。
西沙是名副其實的“半水半魚”,魚類非常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有魚類500多種,僅在珊瑚礁中生活的觀賞魚類就多達100種。貝類也有500多種。還有海參20多種。
據說,這座博物館中,收藏的標本就有20多種屬于本館獨有。
有一種黑斑條尾魟,生有扁平如扇的身軀,長長的尾巴,怪模怪樣的頭。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罕見的藍色血液,是很多化學試驗必需的試劑。
走出海洋博物館,我們更有了盡快出去探索眾多的島嶼,探索海洋神奇生命世界的渴望。
那幾千件的展品,都浸透著王三奇和他的戰友們的心血,都傾注了海軍首長對于自然的關愛、對于生命的關愛。
“仁者無敵”啊!
制作標本并非一件易事,首先是采集標本。我曾參加過野生動物考察,深知其中的艱辛。科學是以事實說話的,如要說某地有某種動物生存,最有力的證明即是標本。其次,制作標本的人需要了解制作的對象、解剖學的常識,才知道從哪里下刀、剝制。之后,即是涂防腐劑。它不僅有劇毒,且有股難聞的氣味,刺激眼睛,稍不注意就能中毒。記得在云南時,有位植物學家就是在烘烤植物標本時,引發了氣管大出血,幸而搶救及時。
如想在南海的深海中采到如愿的活體,并制作成標本,僅是掌握涉及的知識,那就是龐大的工作量。你不僅要獨具慧眼,還要獨具匠心。
有個愿望在我心頭涌起——拜訪海博士王三奇,第一任館長、老兵王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