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催促人們前進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激發因素: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相對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希望,不一定是多么偉大的目標,它可以縮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小快樂,小滿足,譬如明天會看到太陽,明天要去聽一場音樂會;下星期約了老朋友喝茶,下個月即將有一小筆獎金;陽臺上的盆花,即將盛開;明天將穿一件新衣,購買一件想要的物品,完成一個嶄新的計劃……雖然在別人眼里,或許盡是些微不足道的細碎小事,但是,對個人而言,卻能帶來一些樂趣,也都值得等待,這些就都是喜悅的希望。希望,可能是明天公布考試成績得高分,或是榮登金榜;希望可能是明天見到自己心愛的人,或是獲得自己渴望的答案,也可能是洞房花燭夜的日子;希望可能是工作獲得上級的肯定,能表現自己的才華和成就,希望就是這樣平平常常的滿足,從從容容的期盼。
有這樣一個農家女子,生長在偏遠的小村子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喜愛一項傳統工藝:剪紙,并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這個女孩子不知從哪里道聽途說這么一個消息:一些外國人喜歡中國的工藝品,大老遠跑到山西的農家小院去買老太太做的虎頭鞋,一雙十美元,值好幾十塊錢呢。她想,北京是首都,外國人多,如果把自己的剪紙拿到那里一定能賣個好價錢。18歲那年,她為自己的剪紙作品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她帶著省吃儉用攢出來的路費,滿懷希望地到了北京。但是她沒有想到,北京藝術品市場里的剪紙那么便宜,她帶去的作品,一塊錢一張都沒人要,險些連回家的路費都成了問題。這次嘗試得到的答案是:此路不通,后果是不僅沒掙到錢還賠上了一筆路費。此時,這位女孩應當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女孩選擇了堅持。她堅持繼續學習剪紙藝術。
22歲那年她為自己的剪紙進行了第二次嘗試。她苦苦哀求、軟磨硬泡拿到了父母為她準備的一千元嫁妝錢,交了省城一家美術館的展覽費。這一次更慘,她不僅賠上了自己的嫁妝錢,還欠下了一大筆裝裱費,而且成了鄉鄰茶余飯后的笑料,這樣的后果她已經無法承受了,只好一走了之,為還錢跑到深圳去打工。打工的那段日子盡管她過得很艱難,但她除了每天在流水線上拼命工作外,還擠出時間去上晚間的美術課,處處留心實現自己剪紙夢想的機會。
后來,她做了一次又一次嘗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增加,她將自己所能了解到的途徑一一嘗試。到藝術學校自薦、參加各種各樣的評比和展出、給報紙雜志寄作品、報名參加電視臺的參與節目、想方設法接觸記者、聯系贊助搞個人展、請工藝店和市場代賣、去印染廠推銷自己的圖樣設計,等等等等……她的嘗試有許多都失敗了,但她勇敢地承擔每一次失敗帶來的后果,曾被中介騙子騙走了所有的作品,也曾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每失敗一次都要狼狽不堪地善后,但她每一次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始終把酷愛的剪紙藝術放在第一位。后來,她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剪紙工作室,靠剪紙維持自己的生活。她滿足了,快樂地認為自己獲得了成功,因為日夜與她相伴的是剪紙藝術。最后農家女終于成了遠近聞名的“剪紙藝人”。
農家女就是這樣每天給自己一個小小希望,生活便充滿無限活力,然后,她沒有時間去想東想西,去悲春嘆秋了。
無論我們失敗了多少次,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希望的追求,在這里我們找到了讓生命發生轉機的機會。
18.等待下一個春天
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如果你相信一個夢想,那么請你在夢想沒有實現的第一個春天,再給夢想一個機會,夢想的紅花會在下一個春天迎空怒放!再給夢想一個機會又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呢?
我聽過一則流傳在日本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叫阿呆和阿土的人,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卻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里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里種有四十九棵朱模,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面埋有一壇黃金。阿呆便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并種有四十九棵朱模。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來·等候春天的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模花——盛放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黃。阿呆沒有找到開紅花的那一株。廟里的僧人也告訴他從未見過哪棵朱模開紅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了村莊。
后來,阿土知道了這件事,他就用幾文錢向阿呆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并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阿土也住下來等候花開。第二年春天,朱模花凌空怒放,寺晨一片燦爛。奇跡就在此時發生了:果然有一株朱模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了一壇黃金。后來,阿土成了村莊里最富有的人。
據說這個故事在日本流傳了近千年。今天的我們為阿呆感到遺憾:他與富翁的夢想只隔一個冬天。他忘了把夢帶入第二個燦爛花開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世激動的紅花就在第二個春天盛開了!阿土無疑是個聰明者:他相信夢想,并且等待另一個春天!
19.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如果此路不通,那么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開始,此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隅。
有一個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研究生。三大部《中國金融史》幾乎被他翻爛了,可是連考數年都未考中。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后來,問的人實在太多了,他索性編了一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一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是年,他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冊《中國歷代錢幣說明》卻被一位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萬冊,當年銷售一空。現在這位朋友已經是中產階級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力拼搏,但卻不是每個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實現。那些搏擊一世卻未獲成功的人,會不會是因為他生命中真正精華的部分被自以為“不是最好的”,而從未得以展示呢·
李宇明是華中師大的年輕教授,剛結婚不久,妻子就因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成了臥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兒后,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面對常年臥床的妻子、剛剛降生的女兒、還沒開頭的事業,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兒童語言的研究上呢?從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剛出生的女兒則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家里處處都是小紙片和鉛筆頭,女兒一發音,他們立刻作最原始的記載,同時每周一次用錄音帶錄下文字難以描摹的聲音。就這樣堅持了6年,到女兒上學時,他和妻子開創一項世界紀錄:掌握了從出生到6歲半之間兒童語言發展的原始資料,而國外此項紀錄最長的只到3歲。1991年,李宇明的《漢族兒童問句系統控微》的出版,在國內外語言界引起了震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徑不止一個,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放棄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該換條路試試。
20.嘗試機會
同樣的起點,一樣的機會,結果為何迥然?原因是一個一次又一次給自己發展的機會,而另一個卻是畏首畏尾,不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小徐和小石是同班同學。小徐是學生會主席,為人處事成熟老練。小石文才好,在權威雜志上發表過詩歌作品。這年,我們雜志社招人,學校就推薦了她倆。我們的工作程序是,啟動下一期雜志時,先要進行選題策劃討論,然后再把題目分派給每一位編輯去執行。沒多久,小徐破格被提升為首席編輯。小石仍然還是實習編輯。
有一次,編輯部正好沒有其他人,小石和同事談起她的苦衷,盡管她是喜歡這個工作的,也想有好的表現,可為什么不能像小徐那樣出色呢·她邊說邊掉淚,恨自己沒用。
其實小石應該自己好好的想一想,為什么會落得那樣的下場。每次開會,小徐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她總是主動承擔盡可能多的題目,包括一些難題,你有見到她說“不”的時候嗎?沒有。那好,論起點,他們兩人可以說是不分上下;論寫作,小石甚至比她更有優勢啊!原因在哪里呢·
小石也不是一點想法都沒有,而是怕說出來通不過反而被人笑話。再說,對時尚休閑一類的題目很少涉及,平時除了看書、上網,基本上是足不出戶,所以這方面可供利用的資源幾乎沒有。
實際情況是,為了做題目,小徐經常會嘗試陌生采訪。一般的商家覺得無利可圖懶得理你,甚至像對付上門推銷者那樣,或是敷衍你幾句,或是直接下逐客令。有人問小徐,碰釘子的感覺如何,小徐說,出了門我就忘了,趕緊再找下一家。
作為同學和同事,小徐難道只管自己發展,就沒有想過要幫幫小石嗎?據人所知,曾經有幾次小徐自愿給小石當開路先鋒,而結果總是不歡而散,小石要么縮在后面一言不發,要么干脆撒手不管了。
機會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人懂得嘗試,贏得了發展,而有些人卻輕易放棄了,夢想便愈來愈遠。
21.南極對面
有一句名言是,如果時光可以倒流,那么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我們要說如果失敗再來一次,我們一定要看清失敗對面成功的容貌。
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風呼嘯的寒冬里,他窩在滴水成冰的小屋里,向朋友訴說自己的沮喪。
他擁有英語六級證書,第一家公司卻認為他口語不過關;他是電腦二級程序員,第二家公司卻嫌他打字速度太慢;第三家他與部門經理不合,他主動炒了老板;接連地,第四家、第五家……
他暗淡地說:
“一次次全是失敗,讓我浪費了一年的時間。”
朋友一直耐心聆聽,此刻說:
“講個笑話給你聽吧。一個探險家出發去北極,最后卻到了南極,人們問他為什么,探險家答:‘因為我帶的是指南針,我找不到北。’”
他說:“怎么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個身就可以了。”
朋友反問:
“那么失敗的對面,不就是成功嗎?”
在瞬間,他如醒醐灌頂,徹底懂得了失敗的寶貴。
所謂成功與失敗,原來是同一片曠野,是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為你解渴的甘泉。
誰能在一開始便明察秋毫,尋覓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徑·必得經歷失敗,仿佛數學里的排除法,當把所有不可能的結論,荒謬的推論、曾寄予莫大希望的假設一一排除,剩下的,才會是惟一的正確。
失敗便是我們的指南針,在我們一次次暈頭轉向,頭破血流里,以它恒久不變的指針,說著錯誤的方向,然后提示我們:轉過身去,對面便是成功。
22.以勇氣和毅力面對失敗
在成功者的眼里,失敗不只是暫時的挫折,失敗還是一次機會,它說明你還存在某種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補上這個缺口,你就增長了一些經驗、能力和智慧,成功便會離你越來越近。
一個瘦弱年輕人。有一次,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他走進這家工廠的人事部,向一位負責人說明了來意,請求給安排一個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這位負責人看到他衣著骯臟,又瘦又小,覺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說,于是就找了一個理由: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后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托辭,但沒想到一個月后年輕人真的來了,那位負責人又推托說此刻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隔了幾天他又來了。如此反復多次,這位負責人干脆說出了真正的理由:“你這樣臟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于是,年輕人回去借了一些錢,買了一件整齊的衣服穿上又返回來。這人一看實在沒有辦法,便告訴他:“關于電器方面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兩個月后,他再次來到這家企業,說:“我已經學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面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
這位人事主管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說:“我干這行幾十年了,頭一次遇到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結果年輕人的毅力打動了主管,他終于進了那家工廠。也就是后來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漸鍛煉成為一個非凡的人物的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
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缺乏一種韌性和勇氣,剛遇到一點挫折,就打起了退堂鼓。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的敵人不是失敗而是自己。世界上真正的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輕易放棄。
23.放棄,夢想就會成為泡影
在攀登事業的高峰時錯過生活的享樂,只會產生瞬間的遺憾;沉湎于生活享樂而停止攀登事業的高峰,卻會鑄成終生的悔恨。
林子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上大學,永遠走出這閉塞貧窮的大山。
于是他拼命努力,吃了很多苦頭,終于上了中學,很快就要高考了,對于品學兼優的林子來說,大學之門近在咫尺。
就在這時,林子接到了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電話,電話是他的小學同班同學打來的。
“我說林子啊,書有什么讀頭,我趙寶山小學文憑不照樣發財嗎?念在同鄉的份上,來我公司,1500元一月,怎么樣?”
那一夜,林子失眠了。他更多地想到了錢,有了錢再去讀大學不是更好嗎?況且,也可以邊打工邊自學啊。
于是,林子很快放棄了高考,毅然加入了南下掙錢的熱潮。
他的確買了許多大學的教材,準備邊工作邊學習。但是繁忙的工作、冗長的應酬使得林子再也未拿起書本,他也嘆息,但他為自己找了理由:“太忙太累了,以后吧。”
以后的以后叫遙遠。林子已經失去了學生時那顆平靜上進的心。
直到30歲那年,林子仍然沒有跨進大學的門檻,卻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然而事出所料,不久同學的公司被迫宣布破產,林子和妻子一同失業了。
他開始到處找工作,但是這么多年缺少學習和知識更新的他根本無法在人才濟濟的南方立足。幾乎所有的招聘廣告中都寫著一個相同的條件:大學文憑。只有一個地方除外——建筑工地。
在一次高空作業中,林子不小心從五樓墜了下來,雖幸免一死卻落得個終身殘疾。林子帶著一筆賠償金拖兒帶妻無奈地回到了大山。
跪在父母孤伶伶地土墳前,林子淚如雨下,那一年,他40歲。
24.放飛一只蝴蝶
厄運來的時候,只要你不輕言放棄,鼓起勇氣放飛一只夢想的蝴蝶。上蒼就會再給你一次讓生命輝煌的機會!
法國有個名叫布彼的人,在雜志《她》擔任主編。他不乏才氣,為人豁達,只希望像普通人那樣簡單快樂地活著,但某一天,腦溢血猝然襲擊,使他49年的人生從此轉折。幾個星期后他雖然死里逃生,但病魔已剝奪了他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他陷入癱瘓,不能語,不能行,如果沒有器械的幫助,他甚至無法呼吸。唯一沒有癱瘓的是他的思想。對弱者,這是不幸,而他為此慶幸。他依靠那只僅能活動的左眼與外界溝通。深綠色的眼睛睜大,瞇起,閉上,傳遞著生命的氣息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