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變余結構[22]
- 接觸(經典電影《超時空接觸》原著)
- (美)卡爾·薩根
- 10017字
- 2022-01-27 15:19:10
如果守護者不悅,又有誰能笑得出來呢?
——亞里士多德,《政治》第二卷,第五章
飛機進入平流層,阿爾伯克基被拋到了身后一百多公里開外。艾莉漫不經心地瞥了眼那個印著藍色字母、和機票訂在一起的小卡片。那幾個字自打她第一次乘坐商業航班起好像就從沒變過:“參見《華沙公約》[23]第4條,這不是行李票(行李托管證)。”為什么航空公司會擔心乘客把這張小票和華沙公約的條款搞混?她為什么從沒見過它們?它們都放在哪兒呢?肯定是以前哪家航空公司忘了印上這些字,結果乘客參考《華沙公約》的條款,憤怒地把航空公司告到了破產。這種事情肯定會引起世界上其他航空公司的關注,雖然沒往明了說,但大家不約而同地加上了這么張注明自己和《華沙公約》無關的小卡片。想象一下,她對自己說,把這些字句換成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比方說探索世界的歷史,或者在此過程中獲得科學發現,甚至還有你飛機墜毀前的平均乘客里程數。
如果她接受德·希爾的建議,坐了軍用飛機,那她這會兒想的肯定是別的事情了,而且旅程會更加愜意。但舒服過頭也不是好事,沒準她就因為與之相關的某些原因同意將整個項目軍事化了,所以他們最后選擇的還是商業航空公司。瓦萊里安剛剛在她身邊坐下,就闔上了眼。雖說剛剛分析完最后的數據,第二層洋蔥皮即將揭開,不過這會兒確實沒什么好著急的。反正明天華盛頓的會議召開前,飛機肯定能抵達目的地;實際上,他們還能睡個好覺呢。
她掃了眼放在前座下方的皮箱。那里面是一臺筆記本電腦[24],每秒能傳上百萬比特的數據,比彼得的舊型號快上好多,圖像也更為清晰。好吧,也許明天她就能向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展示一下阿道夫·希特勒在織女星做什么了。艾莉承認她有些緊張。這是她第一次面見總統,但她沒空做頭發,也沒怎么化妝。按照20世紀下半葉的標準看,總統人還不賴。反正我不是去白宮選美的。她對自己說。
她的繼父會怎么看待她?他還認為艾莉不適合搞科學嗎?媽媽近況如何?依舊坐著輪椅待在養老院里嗎?距離那個發現已經過去了一周,其間她只跟媽媽打了個簡短的電話,不過她保證明天會再聯系。
每次坐飛機時,她都會望向舷窗外面陷入遐想,這次也不例外。如果外星人長著和人類差不多的眼睛,從12到14公里的巡航高度往下看,地球會給他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中西部的大塊土地被農田和城市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幾何形狀。但飛機現在還沒離開西南部的廣袤荒漠,這里唯一能和智慧文明搭上邊的,只有幾條穿過山脈、貫通沙漠的直線。更加先進的文明,會居住在完全幾何化的世界里嗎?還是說,一個真正先進的文明,最大的特點恰恰是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他們能不能一眼就看出,人類在宇宙智慧生物發展表上到了哪個階段?
除此之外呢,他們還有什么能力?瞅一眼天空有多藍,就推出洛施密特數[25],或者取一立方厘米海水,就能告訴你里頭有3乘以10的19次方個分子?也許瞟一眼云層投下的陰影,他們就能判斷云層的高度?要是清楚地球的云是冷凝水,他們甚至能算出大氣的溫度遞減率,因為云層的最高處,溫度只有-40℃。在他們眼里,被侵蝕的地貌、樹枝狀和U形的河道、湖泊和創疤般的火山口,也許是描述大地形成與碎裂的史書。嘿,只消一眼,他們就可以得出結論:這是顆古老的行星,但綻放著全新的文明。
銀河系內的大多數行星都年代久遠,沒能發展出技術文明,甚至壓根沒有生命。能庇護文明順利成長的行星數量稀少,而剛剛產生技術萌芽的文明,更是屈指可數。地球甚至可能是宇宙中唯一一顆這樣的行星。
午餐時,下方的景色越發蒼翠。他們到密西西比河谷了。飛行真是種奇妙的現代旅行方式,你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移動,艾莉心想。她看了眼睡眼惺忪的彼得,后者有些惱火地拒絕了服務員提供的午餐。過道對面,一個可能只有三個月大的嬰兒依偎在爸爸的臂彎里。嬰兒會怎么看待空中旅行?你到了某個奇怪的地方,走進滿是座椅的大房間。然后房間開始顛簸顫動,四個鐘頭以后,你離開房間,發現,哇!外面是另一個地方。就算你搞不清自己乘坐的究竟是什么,理解它的基礎概念也并不費力,甚至連納維-斯托克斯方程[26]都不用記。
下午晚些時候,飛機抵達華盛頓上空,盤旋著等待降落許可。艾莉看到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之間有好大一群人。一個鐘頭前,她剛讀了《時代》周刊的簡訊,知道那是群抗議經濟差異和教育不平等的黑人。社會本來就待他們不公,艾莉想,虧得他們還這么有耐心。她想知道總統會怎么回應民眾集會和織女星電波,這兩件事官方明天都得給出些話來。
“肯,‘它們出去了’是什么意思?”
“總統女士,我的意思是,我們的電波離開地球,飛進了太空。”
“它們飛了多遠?”
“恕我直言,總統女士,關鍵不在這兒。”
“好吧,那它怎么個原理?”
“離開地球的信號像池塘里的漣漪,這些波以光速——每秒186000英里——前進,而且會幾乎永遠這么飛下去。其他文明的接收裝置越先進,就能在越遠的地方收到我們的電視信號。其實吧,如果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有電視臺,就連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節目。”
總統僵硬地站了一會兒,透過玻璃門望著外邊的玫瑰園。終于,她轉身問德·希爾:“你是說……所有?”
“對,所有。”
“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垃圾電視節目?車禍現場?摔跤比賽?色情頻道?晚間新聞?”
“所有電視節目,總統女士。”德·希爾帶著些同情搖搖頭。
“德·希爾,我這么理解對嗎?我所有的新聞發布會、辯論會和就職演說,全都發送出去了?”
“這些算比較好的,總統女士。更糟糕的消息是,你前任的所有節目也一樣。包括迪克·尼克松[27]和蘇聯領導人的那些。還有你的對手指責你的那些話。好的壞的,什么都發出去了。”
“老天啊!好吧,繼續說。”總統從玻璃門邊走開,目光聚焦在了托馬斯·潘恩的大理石半身像上。因為她前任的要求,那雕像才在史密森尼學會的地下室里修繕完畢。
“我們可以這么看:來自織女星的那幾分鐘電波,是地球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時播出去的。雖然它只在德國播放,但那是人類頭一回用中等功率的電波進行電視轉播。和30年代普通的無線電不一樣,那些電視信號穿透電離層進入了太空。我們正在尋找當時傳輸的確切信號,不過那得花上些時間。也許希特勒的歡迎儀式是他們在織女星上收到的唯一一段電波。
“所以在他們看來希特勒是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的標志。啊,我沒有諷刺的意思。他們不知道那些畫面意味著什么,所以他們錄下電波,又發還給了我們。就像在說‘你好啊,我們聽到你了’。這是個很友好的姿態。”
“然后呢?你說直到二戰結束,再也沒其他電視廣播了?”
“沒什么重要的,也就是英國喬治六世加冕儀式之類。大規模電視轉播到40年代后期才開始。所有這些電波都以光速離開地球。假設地球在這里——”德·希爾抬手在空中比劃了兩下,“——從1936年開始,那些電波從地球發射了出去,它們越走越遠,越走越遠,最后終于撞上離咱們最近的文明。實際上,那個文明近得不可思議,只距離我們26光年。既然對方沒花時間來研究那些電波,他們肯定一早就準備好,就等著接收外來的信號了。問題是,他們不可能預料到我們會發明出電視,所以艾羅維博士推測,那個文明一定在監測附近的恒星系,看有沒有哪戶鄰居新發展出了高科技。”
“肯,她肯定想了很多很多。你確定他們——你們怎么叫的來著,織女星人?——你確定他們不明白那檔電視節目是什么?”
“總統女士,他們無疑很先進。1936年的那段電波很微弱,只有非常敏感的探測器才能接收到。可要說他們理解電波的內容,我覺得不太現實。他們很可能與我們截然不同。我們擁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他們沒理由知道納粹是什么,希特勒又是誰。”
“阿道夫·希特勒!肯,這真讓我不爽。為了拿下那個戰爭狂,死了整整四百萬人,現在他卻成了和外星人交流的明星?讓他代表人類真是瘋了。”
她停頓了一下,用更平靜的語氣說道:“跟你說,我覺得希特勒自己反而行不了納粹禮。他就沒伸直過胳膊,身子骨總是有點兒歪。要是換了別人,這算失敬,會被送到俄羅斯的。”
“他本來就沒這個必要吧?納粹禮是別人向他致敬用的,他又犯不著致敬自己。”
“說的也是。”總統示意德·希爾跟她一起離開玫瑰廳,步入走廊。半道上,她突然停下腳步,盯著自己的科學顧問看。
“如果1936納粹沒進行電視廣播呢?那樣會發生些什么事?”
“這樣啊,我估計我們會收到喬治六世的加冕儀式,或者1939年紐約世博會的轉播。只要它們的信號強度能穿過大氣層,傳到織女星就行了。再不濟,無非是40年代末或者50年代初的節目。你知道的,胡迪·都迪、米爾頓·伯利,或者麥卡錫的軍方聽證會。總之是某段能表明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的電波。”
“這些該死的電波是我們送進太空的大使……就叫地球使者好了。”她頓了頓,品味著自己剛剛說的詞,“作為大使,應該把我們最好的一面展示出去,而我們朝外發了四十年的垃圾節目。但愿我們的網絡運營商們能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天吶,那個瘋子希特勒,是我們送到地球外的第一個消息?他們會怎么看我們?”
德·希爾和總統走進內閣會議室,剛剛還站在一旁交頭接耳的幾組人立刻安靜了下來,那幾個已經坐下的作勢要站起。總統揮揮手,示意用不著那么正式,隨后向國務卿和國防部助理部長打了個招呼。接著,她的目光緩緩掃過人群。有些人期待地望著她,還有些人發覺總統的表情稍微帶了些不悅,于是避開了她的目光。
“肯,那個天文學家在嗎?艾羅·史密斯?還是叫艾羅·沃特來著?”
“艾羅維,總統女士。她和瓦萊里安博士昨晚上就到華盛頓了,可能來的路上堵車了吧。”
“艾羅維博士從酒店打來電話,總統女士。”一個西裝筆挺的年輕人自告奮勇道,“她的筆記本電腦收到了一些新資料,想帶到會議上來。我想我們可以先開始。”
邁克爾·凱茲傾過身,一臉的難以置信:“在華盛頓酒店的房間里,用公開的電話線路傳輸這么重要的數據?”
德·希爾輕聲回答,凱茲不得不探身去聽,“邁克,我相信她的傳真至少有商業級的加密。而且別忘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并沒有給她下達過安全指標。等到指標下達以后,相信艾羅維博士會合作的。”
“好了,咱們開始吧。”總統說,“這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非正式聯合會議,在座各位都已經加入特別應急工作組。給大家提個醒,今天在這間屋子里談到任何內容都不許外泄——國防部長和副總統除外,他們人在海外一時回不來。德·希爾博士昨天給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做了個簡單的科普,解釋了織女星發來的那段電波為什么這么奇怪。德·希爾博士和其他人認為——”她掃了眼眾人——“織女星人收到的第一個電視信號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純粹出于偶然。但這確實……令人尷尬。我已經讓中央情報局局長派人評估此事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了。比如它是否會帶來直接威脅,以及假如傳來新消息,而別的國家更早解碼,我們會不會遇上麻煩之類的。不過首先請讓我問一句,馬文,有沒有什么新消息和飛碟有關?”
中情局局長是個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戴一副金屬框眼鏡。他說不明飛行物——簡稱UFO,一直受到中情局和空軍的關注,五六十年代尤甚。一部分原因在于UFO可能是敵對勢力散布謠言、混淆視聽的手段,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中一些UFO最后被證明是從蘇聯或者古巴起飛,穿越美國領空及海外基地的高性能飛機。這樣的越境飛行算不上罕見,往往用來測試對手的雷達性能。實際上美國在蘇聯上空進行的滲透和偵察行動,比蘇聯對美國的還要多。但一架從古巴起飛的米格戰機在越過密西西比河流域200英里以后才被發現,北美防空司令部是不太好腆著臉承認的。他們通常會對入侵行為只字不提,否認目擊地點存在任何已知的飛行器,任由公眾瞎猜。中情局局長說這些話的時候,空軍參謀長看起來有些不太高興,但也沒反駁。
不過絕大多數的不明飛行物,中情局局長繼續解釋,只是被誤會的自然現象。試驗中的飛機、車頭燈在陰天的倒影、氣球、鳥類、發光昆蟲,甚至特殊天氣狀況下的星星都也被人當作過UFO,另有大量的目擊報告最終被證明是惡作劇或臆想。從40年代末“飛碟”這個詞被發明起,UFO目擊報告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份。雖然其中能證明跟外星人有關的連一份都沒有,但總有一些狂熱者,甚至幾個科學家,相信UFO和外星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離千禧年越來越近,有些人已經開始宣稱人類會得到碟型飛行器里外星彌賽亞的救贖。美國空軍方面對UFO的官方調查在60年代由于缺乏進展而遭到關閉,調查結論被寫進“藍皮書”,不過他們依舊對這個問題保持了最低限度的關注。中情局也是一樣。吉米·卡特曾經要求NASA對UFO進行全面研究,卻罕見地遭到了拒絕。公眾也許會覺得奇怪,但在科學界,這實在是沒什么大不了的。
“其實吧,”有個不熟悉會議規章制度的科學家插話道,“UFO報告反而增加了SETI的難度。”
“好吧。”總統嘆了口氣,“你們有誰認為UFO和織女星人的電波之間存在聯系?”德·希爾瞅了瞅他的指甲。沒人答話。
“我也一樣。而且我猜以后這類跟UFO溜溜球有關的廢話,像什么‘我已經告訴過你了’之類的會只多不少。馬文,請繼續。”
“總統女士,德國人在1936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上,把電視信號發往柏林的一些接收器。這么做是為了搞公關,展示一下德國先進的技術。但實際上人類在此之前已經做過電視轉播了,只是功率都非常低。比方說我們在德國人之前就進行過嘗試,那還是在1927年的4月27號,當時的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上了電視節目……總之,德國人的信號以光速離開地球,26年后傳到了織女星,他們——不管‘他們’到底是誰——研究了那些信號一兩年,放大之后又打還給了我們。有能力接收那么微弱的信號已經很了不起了,能用這么高的功率發回來更是驚人。這當然會涉及一些安全問題,比方說搞電子情報的就想知道怎么捕捉那么微弱的信號。織女星上的人,或者生物,肯定比我們發達——可能只領先咱們幾十年,但也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對于他們自己的情況,電波里只字未提——除了某些頻段下,電波信號顯示不出他們的行星繞恒星公轉的多普勒效應。他們幫我們簡化了數據提取的步驟,算是……很好心。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軍事和其他任何方面的信息。我們對于他們的了解,僅限于他們射電天文學發達,喜歡質數,還把我們的電視信號發了過來,僅此而已。就算其他國家搞清楚了電波內容,我也看不出有什么麻煩。這么說吧,所有人都在反復接收這段長達3分鐘的希特勒剪輯,只是還沒找到破譯的辦法。蘇聯人、德國人或者其他哪個國家的天文學家遲早會往偏振調制去試。依我個人之見,總統女士——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同意——在被人指出我們故意遮掩之前,直接把情報公開反而對國家更有利。如果情況保持不變——至少和眼下變化不大——我們可以考慮把此事公之于眾,甚至干脆發布那3分鐘的畫面剪輯。
“順帶說一句,我們沒在德國的檔案里找到原始錄像,所以不能完全肯定織女星人發回來的影像沒有任何更改。我們可以認出那人是希特勒,出現的奧運會場館也符合記錄,但假如當時希特勒在撓胡子而不是微笑,我們也不知道。”
這時候,艾莉到場了。她有些疲憊,瓦萊里安跟在她身后。他們溜到墻邊,想找個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不過被德·希爾和總統看在了眼里。
“艾羅——嗯——維博士?很高興看到你平安抵達。祝賀你獲得了這樣重大的發現。非常驚人。嗯,馬文……”
“我剛好說完,總統女士。”
“好。艾羅維博士,我們聽說你又獲得了一些新發現,介意跟我們透露一下么?”
“抱歉來遲了,總統女士,但我們可能剛剛摸到了全宇宙的頭等獎。我們……它……就讓我這么解釋吧:幾千年前的古典時期,羊皮紙有時候會斷供,這個時候人們就會在舊羊皮紙上重新寫,這就是所謂的重寫本。有的時候,人們會在紙上寫一遍又一遍。你們都知道,織女星電波信號非常強。它首先是質數,不過在質數的‘下面’,也就是偏振調制里,我們找到了詭異的希特勒。然而質數和重新調制的奧運會電波下面,我們又發現了一條令人震驚的信息——至少我們相信那是信息。目前看來,它一直存在,只是才剛剛被檢測到。雖說它比表層信號要弱,然而我們到現在才發現,還是有些丟臉。”
“什么信息?”總統問道,“它說了什么?”
“還沒有頭緒,總統女士。華盛頓時間今天凌晨,阿爾戈斯項目的科學家才意識到這一點。我折騰了整個通宵,因此遲到了。”
“你們就用公開的傳真聯系?”凱茲問。
“我們用了標準的商業加密。”艾莉有些難為情。她從皮箱里捧出筆記本電腦,用透明紙打印出一份資料,通過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
“我們獲得了許多信息塊。它們不斷重復,中間有暫停作為分隔。這么做可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信號在傳輸時產生的錯誤。他們一定認為那些信息很重要,必須得到準確解讀。這些信息塊被我們叫作信息頁。阿爾戈斯每天能接收到幾十個信息頁,但我們還不知道它們到底說了什么。它們不是奧運會那種簡單的圖像代碼,里頭的內容更深奧,更豐富。看樣子,我們終于第一次找到了他們留下的消息。目前已經明確的線索只有一條:信息頁都編了號。每頁開頭都有個二進制的數字。看到沒?每到下一頁,數字就會往上漲1。這頁的編號是……10413。真是本厚書。倒推一下,他們大概三個月前就開始發送訊息了。我們如果能早點意識到就好了。”
“我說對了,是吧?”凱茲向著桌對面的德·希爾傾過身,“這種消息你是不會想告訴日本、中國和蘇聯的,對吧?”
“破譯起來方便嗎?”總統的話壓過了凱茲的低語。
“我們當然會盡最大努力,國安局沒準也能幫點忙。不過我們對織女星語一無所知,預計進展不會很快。很顯然它不是用英語、德語或者地球上哪門語言寫的,我們只能希望信息不會太長,可能就來個兩三萬頁,然后周而復始,讓我們能補上先前缺失的章節。也許在正文開始前,他們還會發段文字教程,類似《麥加菲讀本》[28]那種能幫助理解的東西。”
“我能否說句話,總統女士——”
“總統女士,這位是彼得·瓦萊里安,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這項事業的先驅之一。”
“請講,瓦萊里安博士。”
“那些信息是有意發給我們的。他們從1936年的廣播里了解了地球的位置,而且大致摸清了我們的技術水平。如果不想讓我們理解電波所包含的信息,他們不會把事情搞這么麻煩。在那些電波里,肯定藏有某些能幫助人類去理解它的關鍵信息。我們得耐心積累數據,進行仔細的分析。”
“那么,你認為那會是什么信息呢?”
“我也說不上來,總統女士。我只能重復艾羅維博士的說法:那是條復雜而完整的信息,把電波發往地球的文明迫切地希望我們能夠理解它。誰知道呢,它也許是銀河大百科的一小卷。當然,織女星比太陽大3倍,亮度為15倍。它的核能反應這么迅速,壽命肯定要比太陽短得多——”
“是的。也許織女星系里發生了一些麻煩事,”中情局局長打斷了他,“他們居住的星球危在旦夕,所以希望能有人趕在他們滅亡之前,了解這個文明。”
“也有可能,”凱茲說,“他們在尋找新的殖民地,而地球看起來剛剛是個好地方。阿道夫·希特勒的錄像未必只是巧合。”
“等等,”艾莉說,“可能性雖然有許多,但不能瞎謅。發出電波的文明連我們能不能收到消息都沒法確定,更別說保證我們順利解碼了。再說了,要是覺得收到的消息令人反感,我們完全可以不進行答復。就算我們答復了他們,他們也要再等26年才能收到信息。這樣一來一去,每次都是26年。光的速度是很快沒錯,可它也沒那么快。我們和織女星之間還是隔了好長一段距離的。要是新消息里有什么內容令人擔心,我們也有幾十年的時間去決定如何應對。沒有必要現在就搞得人心惶惶。”說出最后幾個詞的時候,她對著凱茲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謝謝你說了這么多,艾羅維博士。”總統回答道,“但事情發生得太快了。太他媽快了。隨時可能有新的情況出現。我還沒有對外公開過電波的事情,連質數都沒提,更別說什么狗屎希特勒了。而現在,我們又要好好想想他們正在發來的那本‘書’是什么意思。另外,因為你們科學家沒去搞科普,流言已經滿天飛了。菲麗絲,報刊在哪兒呢?哦,這里,看看這些頭條標題。”
標題是些又粗又長、張牙舞爪的黑體字,細節不同,大意相近:“太空學博士稱電波是蟲眼怪物發來的”“外星人天文電報里的暗示”“天堂之聲”和“外星人來了!外星人來了!”她把那些報刊丟在桌上。
“至少現在希特勒的事情還沒捅出去,等著看吧,這些頭條遲早會變成‘美國發現希特勒還活著,他好好地待在宇宙中’或者什么更加糟的玩意。好了。這場會,我覺得咱們就開到這兒?過段時間再碰頭吧。”
“容我插一句,總統女士,”德·希爾猶猶豫豫地說道,“請原諒,但我覺得我們需要討論一些有關國際影響的事情。”
總統吐出一口氣,等著他開口。
德·希爾說道:“如果我說的有什么不妥之處,請麻煩指出,艾羅維博士。是這樣的:每天,織女星都會從新墨西哥的沙漠上升起,然后你們會開始接收包含了復雜信息的頁面——姑且不論它到底是什么——但8個小時以后,織女星又落了下去。到目前為止,我說得沒錯吧?好。第二天,織女星會重新升起,但在觀察不到它的那段時間里,你會錯漏很多信息頁,對吧?所以你最后獲得的信息,就像看書時先從30頁讀到50頁,再跳到80到100頁,以此類推。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多么耐心,肯定會有大量的信息遺漏。即使對方重復廣播,想要把缺失的內容補齊也不是件容易事。”
“完全正確。”艾莉起身走向屋里的大型地球儀。看樣子白宮不太愿意接受地球傾斜的事實,因為這里的地球儀地軸完全垂直于地面。艾莉試著撥了撥它。“地球在轉動,如果你不想漏掉信息,就需要許多均勻散布在不同經線上的射電望遠鏡。任何一個只在自己國土上進行觀測的國家,獲取的數據都不會齊全——很可能會錯失最重要的部分。美國的星際航天器也會遇到一樣的麻煩。它們在經過某個行星時把廣播傳回地球,然而那個時候,美國可能在地球的另一面。這就是NASA為什么要在地球上三個不同點位設置電波接收站。這些站點幾十年來都工作得很出色,可是……”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壓低聲音,同時望向P. L. 加里森,NASA的局長。那個削瘦、友善的男人對她眨了眨眼睛。
“呃,謝謝。是的,它被叫作“深空網絡”,是個很讓我們自豪的東西。我們在莫哈韋沙漠、西班牙和澳大利亞設立了站臺。雖說資金不夠充裕,但只要再多些補助,它們很快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總統說。
“如果純粹是科學工作,”國務卿說,“我保證他們會合作。但如果我們的研究帶上了政治色彩,那情況就會棘手得多。”
美國和這兩個國家最近的關系有點兒冷淡。
“不用說,肯定會有政治色彩。”總統有些僵硬地回道。
“沒必要被地表束縛。”一位空軍將領說,“我們能克服地球自轉。只要往軌道上布置一架大型射電望遠鏡就行。”
“好吧。”總統又掃視了一圈桌邊的眾人,“我們有太空射電望遠鏡嗎?要多久才能把它發射上去?有誰知道答案嗎?加里森博士?”
“呃,沒有,總統女士。過去三個財年,NASA一直在提交修建麥克斯韋望遠鏡的建議,但是從來沒有得到管理預算局的批準。我們有望遠鏡的設計藍圖,可是真把它造出來,還要花上幾年功夫——差不多得三年吧。我覺得我還應該提醒下大家,去年秋天,俄羅斯人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裝了一個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望遠鏡,那東西出了點故障,具體原因未知,不過派航天員去維修,總歸比起從頭造一個望遠鏡再發射上天要方便得多。”
“就這樣了?”總統問道,“NASA在太空中有個常規望遠鏡,但不是大型射電望遠鏡。我們還有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案?中情局?國安局?都沒有?”
“那我總結下吧,”德·希爾說,“對方發來的電波信號強烈,頻帶很寬。織女星在美國這兒下山以后,還有半打國家的射電望遠鏡能夠跟蹤接收那些電波,只不過設施比不上阿爾戈斯完備,運行設施的科學人員也還沒考慮到偏正調制問題。如果我們等到太空望遠鏡準備完成再發射聲控,電波可能早就結束了。我們唯一的解決方案,就只有和其他國家立刻展開合作。是這樣嗎,艾羅維博士?”
“我不認為任何國家能獨立完成這個項目。它需要分布在不同經線上,環繞整個地球的多個國家通力合作。它需要把所有的大型射電天文臺都囊括在內——無論是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蘇聯、中東還是西歐。如果織女星電波因為沒有望遠鏡觀察而出現了缺口,那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對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廣闊太平洋,我們得做點什么,也許大西洋中部需要同樣的關照。”
“好吧,”中情局局長不情不愿地說道,“蘇聯有幾艘衛星跟蹤船接收S和X波段電波的能力挺強,比方說和平號和涅德林元帥號。商討一下的話,他們也許會把船開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中間,去填補信號接收的空白地帶。”
艾莉正要開口,總統先說了話。
“好吧,肯,你可能是對的。但我得重復一遍,事情發生得太他媽快了。需要我去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中情局和國安局的朋友們愿意連夜工作,找一找除了和其他國家聯手外——特別是那些不算我們盟友的國家——還有沒有其他選擇,我會十分感激。另外,我希望國務卿能跟科學家們好好談談。如果必須進行國際合作,我們就得列一份涉及不同國家和個人的清單出來,同時還得評估一下和他們進行合作的后果。比方說,如果我們不去征求一些國家的參與,他們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有某些國家先答應共享數據,但在收到電波以后,反過來勒索我們?我們該不該在同一條經線上多找幾個國家?這些問題一定要解決。最后,看在上帝的份上,”她的目光沿著拋光的桌面掃過了每個人的臉,“這事一定要保密。你也一樣,艾羅維。我們已經有一打麻煩要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