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又逃過了一劫,但那個時候的鄭國,面對的絕對不是一個劫,而是無數個劫!
過了幾年,公元前620年,楚軍又來了。
這時的楚國已經換了國君,原來那位好戰的楚成王終于崩了,他是被自己的兒子給干掉的。
新的楚王是楚穆王,楚穆王雖然殺了自己的父親奪了王位,留下了一個很壞的歷史名聲,但并不影響他在春秋爭霸這個江湖中展現出來的雄才偉略。
楚穆王再次將目光定在了中原,鄭國是他的主要目標。伐鄭的楚軍兵力為戰車300乘,步卒3萬。主帥由楚國名將斗越椒擔任,司馬薦賈為副將。
鄭穆公當然要反抗,且不要說后面有晉國人撐腰,自鄭穆公即位以來,還沒有真正與楚國人交過手。
上次你楚國佬不是來了嗎?后來不是灰溜溜撤了?
想要鄭國不戰而降,除非太陽公公從西邊出來!
鄭穆公心意已決:全城抵抗!
鄭穆公一邊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擊楚國侵略者,一邊緊急向晉國求援。
這是鄭穆公一貫來的套路:只要有外敵入侵,必須馬上向晉國求援。
這不但是鄭穆公的套路,其實在當時春秋江湖,規矩就是這樣的:同盟國之間,發生戰事,必須互相通報!
哪怕是有底氣能夠干得過對方,也應該通報一聲,這是當時的禮儀規定。更何況,象鄭國這丁點實力,真刀實槍還真打不過楚國。
楚軍統帥斗越椒絕非是浪得虛名之徒,作為楚國若敖氏家族的新一代牛人,他此次率兵出征前,已經對鄭國作了全面調查,對鄭國的基本情況了若指掌。
斗越椒知道,鄭軍并非弱旅。也許對楚軍來講,鄭軍不行,但對中原其他諸侯來講,鄭軍的戰斗力還真不是吹的。
而且,鄭國這個國家,長期處于戰爭狀態,將士戰斗素養極高。一旦遭到攻伐,鄭軍將士的守城能力指數絕對是整個春秋江湖排名前三甲的。
楚軍司馬薦賈更是足智多謀,他對斗越椒如此這般如此那般一番,斗越椒連連點頭稱是,于是吩咐下去,按計行事。
鄭穆公派出了公子堅、公子龐和大夫樂耳率軍守城。
這三個人不是什么名將級別的,大家領軍打仗的水平都差不多,智商也差不多,謀略也差不多。
反正三個人加起來,肯定不及一個楚國的薦賈或者斗越椒,這是肯定的。
這三人奉命守城,一開始的策略就是老老實實守住城門即可,絕對不敢搞鄭文公時代叔詹先生的那一套空城計了,這種賭博性質的計策在同一個地方只可用一次。
再說,據報晉國中軍元帥趙盾親率晉軍將前來救援,鄭軍只要捱過了楚軍幾次進攻,不把城門丟了。接下來的事,便是晉楚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較量了。
鄭軍守城三人組吩咐下去:緊閉城門,多備滾石檑木火油弓箭。
楚軍進攻了。如大家所料的一樣,雖然楚軍的進攻是一流的,但鄭軍的防守是超一流的。
一連幾天,楚軍的進攻根本沒有半點奏效。而且,貌似越來越虛弱的樣子。
楚軍就這點戰斗力?守城三人組有些納悶。
再過幾天,守城三人組更奇怪了:楚國佬怎么不攻城了?
鄭軍嚴陣以待又過了幾天,楚國人仍舊不再攻城。守城三人組集中研究了一下,最后決定派出細作刺探一下楚國佬到底在做什么。
細作分幾路出城,最后才發現,堂堂楚國正規軍此時已經分散成幾股,正到處在鄭國都城新鄭外一些小地方搶糧搶草。
搶糧搶草?楚軍斷糧了?
守城三人組再次派出一支別動隊,任務是抓獲幾個楚兵細問。
別動隊很快完成了任務,從楚軍俘虜那里得知,楚軍果然斷糧了。
據俘虜交待,此次楚軍分三路北伐,一路攻打陳國,一路攻打鄭國,一路由楚成王親自率領駐守狼淵。
不知為何,伐鄭部隊的糧草遲遲未得到補給,也不知是國內缺糧還是糧草送到了其他地方。
反正一段時間來,楚軍只能靠在鄭國當地搶劫以維持糧草自給。
啊?楚國佬斷糧,士氣正是低下時,此時又分兵搶糧,那鄭軍一定有可乘之機!
這種大機會不把握,還當毛線將軍啊。鄭軍守城三人組一商量,決定開城突襲楚軍。
當夜,鄭軍分為左、中、右三部,由公子堅、公子龐、樂耳各率一部,從別東、西、南三城門,同時向楚軍營地發起突襲。
三人都興沖沖的,如果一戰而將楚軍擊潰,那都將成為鄭國歷史上的名將級別牛人了。要知道,對方那可是超級大國楚國的精銳部隊哦。
楚軍貌似根本沒任何防備,楚軍大營只有幾個巡邏的小兵在晃悠。三人大喜,直接率軍沖了進去。
突然,楚營后面、左邊、右邊連續幾聲鼓響,不知哪里來的楚軍高喊著殺出,將偷襲的鄭軍直接先從后頭截斷,并迅速分割包圍。
楚軍明顯早作準備,而且人數眾多,黑壓壓不知有多少。在這個燈黑風高夜,象虎入羊群般殺向鄭軍。
鄭軍頓時便崩了,然后便是潰了。鄭軍三人組大驚,情知中計,忙指揮撤退。
但哪里還退得出去?
楚軍主帥斗越椒、司馬薦賈挺立于各自戰車,指揮著楚軍將圍困于楚營前的鄭軍盡數殲滅!
公子堅、公子龐、樂耳被俘,其余鄭軍四散奔逃,僅少數逃回新鄭,然后緊閉城門。
守城三人組根本無力收拾敗局,不但無力收拾敗局,自個都成了戰俘!
楚軍大勝,再次將鄭國都城新鄭團團圍住。
如果說,先前鄭軍還可以守住城門。但此時,鄭軍主力被殲,守城的僅是殘余,個個已成驚弓之鳥。只要待天明,楚軍發起全線猛攻,新鄭被破那是分分鐘的事。
鄭穆公終于慌了,晉軍還沒到來,自己這邊本來是一盤挺好的大棋:守住都城,待晉軍到來,里應外合,一舉殲滅楚軍。
誰知自己派出去的守城三人組貪功冒進,白白喪失了鄭軍主力。
等晉國人到,黃花菜都涼了。好好一手牌被這三個愣頭青打成稀巴爛。
怎么辦?
只能涼拌了。
鄭穆公當晚召開緊急會議,大家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開城向楚軍投降。
投降又不見得有多丟臉,只要符合鄭國利益,認誰當大哥還不是一樣?
就這樣,鄭楚狼淵之戰,以鄭軍大敗投降而告終。
既然投降,那便一切聽楚國的吧。
“沒辦法了,子豐,那就去一趟楚營吧,別忘了帶足禮物,多說些好話,將過錯全部承認了。
這是寡人已經擬好的與楚國結盟的盟書,只要楚國人一簽字,盟書立即生效。唉,那就跟著楚國人混吧。”鄭穆公嘆了一口氣,把公子豐派去當和平使者。
楚穆王大喜,得到鄭國人的投降,比得到了什么都重要。
楚國也拿出了誠意,將包括鄭軍守城三人組公子堅、公子龐、樂耳以及被俘鄭兵悉數釋放,并好言安撫。
那晉國人呢?不是要來救鄭國的嗎?
晉國人是來了,但還在路上。
聽說楚國已經降服了鄭國,主帥趙盾想想與楚國直接開戰的風險隱患實在太大,自己剛當上中軍元帥不久,還是先處理好國內事務,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吧。
于是,命令部隊撤軍回國。
就這樣,鄭國又追隨了楚國,成為以楚國為首的南方諸侯聯盟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