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穆公再次審視了一下自己的外交政策,他仔細看了一下春秋地圖:
王室顯然更沒落了,這些年來,王室不是被諸侯架空,就是內部動亂,那鄭國對王室也就應該抱無所謂態度了吧。
齊國在齊桓公時代強大了一把,現在國家已經亂成一團糟,短期內估計是恢復不了元氣了。象這樣國家,鄭國只需保持外交上的禮節即可。
秦國嘛,挺遠的,先不管了。
邢國這種國家,更不值得一提。這個國家,曾經被北狄給滅了的,靠齊國才復國。
結果,邢國剛剛有了點元氣,便去找衛國的麻煩。所謂麻煩真是自找的,現在已經被衛國給滅了。
衛國是鄭國的世仇,不過衛國已經不能再折騰了。衛國滅了邢國,自認為功勞巨大,結果晉文公一來,便玩完了。
現在的衛國,已然成了晉國的附庸了,真可憐。想想當年衛武公時代,那多么強大的一個姬姓諸侯啊。
宋國更是鄭國的世仇。宋國這種自稱為大周王朝貴客的商遺諸侯,總把架子擺得很足。
自鄭國進駐中原后,便一直找鄭國的晦氣。現在不值得一提了,被楚國教訓后,短期內是恢復不過來元氣了。
魯國貌似一直很講禮義,但隨著周王室的沒落,魯國作為諸侯國與王室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也沒什么發揮的意義了。
本來魯、齊兩國相當,結果是齊國越來越強,而魯國卻越來越弱,現在只能靠著販賣周禮那一套過日子了。
陳國蔡國曹國許國邾國等,不管了,他們現在都是晉國人的跟班。
楚國是最頭疼的。不過現在有晉國在,沒什么可怕的。
楚王是一個好戰的主,但現在楚國更好戰的令尹成得臣已經死了。城濮之戰后,楚國目前對北上中原已經有些消停了,現在的主要精力在淮河流域。
那里太遠了,隨他去吧。
好了,外交策略就是跟著晉國走就行了。對其他的國家,盡量以禮相待。
當然,對宋國另當別論,這畢竟是世敵,要依據形勢而定。
要善待自己的兒子們!
雖然,鄭穆公不知道,自己的七個兒子的后代將來都成了鄭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
到后來,更是形成了鄭國的七大家族族,他們掌握著鄭國的政治,將國君的權力架空。
正是因為這些家族都無一例外都是鄭穆公的后代,所以史稱“七穆”。
但此時他認為,父親鄭文公最大的敗筆便是在處理兒子們的事上。
其實鄭穆公還認為,鄭國之所以由強轉弱,原因已經從先祖鄭莊公未能好好處理兒子們的事便開始了。
先祖鄭莊公的兒子們一個個太厲害,結果誰也不服誰,導致互相爭斗。
父親鄭文公的兒子們一個個太笨,結果誰也不中用,導致被父親鄭文公殺的殺,趕走的趕走。
鄭國的權力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重用公族大夫,重用兒子們。
鄭穆公盤算著,他自認為內政外交方略已定,自己再小心謹慎一些,要在春秋江湖上將鄭國這條船駛下去,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真的么?
嘿嘿,鄭穆公同志,當國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這不,麻煩事來了。
一個重特大麻煩事就這樣突然來了,而且來得毫無征兆,給剛剛當了兩年的鄭穆公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一開始令他措手不及的并不是自己鄭國的事,而是晉國的事。
那位關心著自己、扶持了自己成為鄭國世子的春秋霸主晉侯薨了。
鄭穆公感到一陣傷心,有這位晉侯在,鄭國無憂。但現在晉侯去世了,那鄭國會不會有麻煩了呢?
當然有,而且就在晉文公的葬禮之際,大麻煩來了。
制造麻煩的,居然是秦國人!如果不是鄭國的一位叫弦高的商人,可能鄭國就斷送在鄭穆公手里啰。
弦高原本是弦國人,氏弦名高,生卒年月不詳,大致推算一下,公元前627年時他便能夠行走江湖了,那就算30多歲吧,所在估計他是公元前660年左右出生。
這是一個什么時期?
是齊桓公稱霸中原的時期,也是南方的楚國掃滅江陽諸姬、侵吞南陽盆地的時期。
楚國強勢崛起,把觸角伸到了南陽盆地,吞并了很多諸侯小國。這其中,便有一個叫弦國的小國。
弦國本在楚國東北方向,與楚國,黃國,英國、息國、江國、蔣國等國接壤。弦國國君是古老的炎帝部族的后裔,西周時在豫南建國,爵位為子爵。
公元前655年,楚國北上開疆拓土,看著這個弦國很不爽,便順手一把滅了。
弦國被滅后,有國人便以國為姓,這便是弦姓來源。
祖國被滅后,弦高隨家人來到鄭國。弦家之所以選擇鄭國,原因很簡單:作為亡國失地人員,要想活命下去,無非是從軍、做官、做生意,或者賣身為奴。
從軍,沒資格,大多數諸侯國都如同齊國一樣,成為軍人必須得是“國人”,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的。
做官,沒有資歷,再加上又沒什么名聲,誰會推薦自己做官?至于賣身為奴,那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才選擇的好伐。
士農工商,商人居末,但至少是自由身。好吧,那便只有做生意嘍。
鄭國歷史上便是對商人很重視的一個諸侯國,這個如今在春秋江湖上四處碰壁的墻頭草弱國,自從鄭莊公時代在江湖上雄起了一把后,便一直是夾在齊、楚、晉、宋等大國中間,受夠了氣,倒足了霉的。
但鄭國有一點是其他任何國家所沒有的,那便是重商。
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人民大體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古代輕商而重農,“四民”之中,商人因其趨利性而備受壓制,排在第四位。
據說,鄭國立國之初,就依賴商人之力奠定基業,并與商人有盟,互相保護。
當然,這個商人,并非指經商的商,而是原商朝遺民。這些商朝遺民,本來在武王滅商后,淪落為奴隸。
但鄭國先君鄭武公解放了這些商人,讓他們成為自由民。
成為自由民的這些商朝遺民,由于一開始沒有土地,那為了生活,有相當一部分人便看中了鄭國地處中原核心、各國赴王朝都城洛邑必經之地、交通四通八達之優勢,以經商謀生。
于是,鄭國自鄭武公以來,一直是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國家,當時春秋有名的大商人基本上都出自鄭國。
上至國君大夫,下至平民百姓,對商人比較尊重,對商業非常重視,鄭國的官商關系相當融洽。
弦高一家失去了國家,失去了土地,便來鄭國做生意嘍。
所以,現在的弦高,是鄭國一名商人。具體講,是做牛生意的,俗稱牛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