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鄭文公也是一石雙鳥之舉,既重新回歸中原諸侯聯盟,又殺了大夫申侯收回制邑。
公元前653年夏,鄭文公殺死申侯作替罪羊,向齊桓公誠懇認錯,表示緊跟齊國霸主。
這個申侯,可能就是被楚國所滅了的申國原國君。
申國被楚滅后,楚國在申地設縣,申侯留在楚國當上了楚國大夫。
這是一個極其會拍馬屁的家伙,所以得到了楚文王的寵信。
楚文王知道此人不堪重用,因此在去世前給了申侯一筆財富讓他離開楚國自謀出路。
申侯先是到了陳國,并得到了陳國大夫轅濤涂的幫助,所以兩人才會交為朋友。
在轅濤涂的幫助下,申侯到了鄭國。鄭文公給了他大夫級別的爵位享受,也算是禮待他了。
申侯之所以要到鄭國,是因為申侯一直對自己的祖國申國念念不忘。
申侯千方百計要給自己弄塊地皮,于是出現出賣陳國朋友轅濤涂的令人作嘔之舉,最后在齊桓公的主持下,終于將鄭國重鎮制邑給弄到手。
陳國卿大夫轅濤涂知道自己居然被這位所謂的朋友給出賣后,非常生氣。
想想自己居然被申侯害得差點被齊侯殺了,轅濤涂對申侯自然是恨之入骨。
但轅濤涂表面上卻裝作毫不知情,他后來經陳國國君批準,還專門赴制邑向好朋友申侯獲得封邑表示祝賀。
之所以要經國君同意,那是因為春秋江湖,卿大夫一級是沒有獨自外交權力的。
也就是說,外交這樣的活動,必須是由國君作出的。如果卿大夫私自結交他國卿大夫,那是嚴重違法的。
這也是為了防止卿大夫出賣國家利益,因為卿大夫是有封地的,如果隨隨便便能夠攀上國外關系,說不定哪一天,某個卿大夫帶著自己的封地便投靠某外國去了。
這一次,轅濤涂經陳侯批準,去制邑向申侯表示熱烈祝賀:“恭喜兄弟,制邑可是一塊好地啊。”
申侯還以為轅濤涂是真心來祝賀的,把內心對他的愧疚暫時隱藏了起來,滿臉堆笑,熱情相迎。
確實,制邑這樣的重鎮,沒有特殊的關系,一般大夫級別的人是得不到的。
申侯認為自己得到了齊侯的認可,鄭伯雖然是自己的國君,但鄭伯一切必須聽齊侯的。
“只要自己經營得好,完全可以憑制邑之地,實現申國的重新崛起。”申侯一直這樣想。
見轅濤涂來了,申侯故意表現得很高興的樣子,謙虛道:“這主要是鄭伯厚愛啊,想不到他居然會將制邑封給我啊。”
“鄭伯?算了吧,鄭伯可是舍不得的,這個主要是齊侯欣賞你。
至于鄭伯,嘿嘿,鄭國已經沒什么花頭了,現在純粹就是兩塊夾心餅干,一塊是夾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卿士之位,一塊是夾在齊國與楚國兩大諸侯的必爭之地,日子恐怕越來越難過。”轅濤涂不陰不陽地說著。
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申侯猛然心一動:對啊,如果鄭國被滅了,那自己作為鄭國大夫,雖擁有制邑,但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兄弟何不加固制邑城墻,把制邑建設成一個大城?到時固若金湯,則無憂矣。
哪怕無外敵來犯,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座大城,也是申侯的美德啊。”轅濤涂對申侯說。
申侯大喜,于是便下令整修城墻。
轅濤涂又跑到鄭文公那里,對鄭文公說:“鄭伯,外臣此去制邑,發現制邑加緊建設城防,申侯此人素有野心,鄭伯不可不防啊。”
得,這完全是申侯想當年在齊桓公那里的翻版,轅濤涂對申侯采取了最典型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鄭文公當時便火大了:“申侯這小子,想當年窮困來投,寡人給他大夫待遇,他反而勾結齊國,逼寡人封制邑給他。現在這小子居然陰謀造反,那還用說什么?”
就這樣,鄭文公有了干掉申侯的最充分的依據。
正好此時,齊國因為鄭國背叛而興兵來犯,鄭文公與孔叔商議后,想出了既殺申侯又討好齊國的一石二鳥之策。
公元前653年夏天,鄭文公誅殺申侯后,派人對齊桓公道:“齊侯,寡君派外臣來前來請求齊侯原諒。
寡君說,鄭國這些年與中原諸侯離心離德,未能響應齊侯尊王攘夷號召,主要是聽了申侯這個小人的主意。
現在寡君很后悔,故殺申侯以示忠心。從此,鄭國唯齊侯之命是從,還望齊侯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先前之不敬啊。”
見鄭國賠罪來了,齊桓公大喜,于是便撤軍,與鄭國約定于7月份在魯國的寧母訂立正式盟約。
就這樣,鄭國終于重回中原諸侯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