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僖公大擺慶功宴,犒賞有功之將士,他由衷對鄭國世子忽道:“如果不是世子的計謀更兼神勇,單靠齊軍,哪能取得如此大勝?”
說著,齊僖公頻頻向世子忽敬酒。
世子忽也是一個謙謙君子,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態度恭敬,舉止得體,這讓齊僖公更加賞識。
齊僖公心道:世子忽這樣的人才,已經是鄭國世子了,將來必定是鄭國的國君。如果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那齊國就無外患了。
所以,就在慶賀宴上,齊僖公向鄭國世子忽提出愿意將女兒許配給世子忽。
齊僖公以為,對這樁婚姻,世子忽一定會答應。
首先,鄭國是姬姓,而齊國是姜姓,符合周禮同姓不婚的通婚條件。
第二,兩國都是當時的大國,而且最近幾年來關系老鐵,若再加上通婚,則是鐵上加鐵,符合兩國的利益。
第三,早在數年前,齊僖公就曾有意將自己最鐘愛的寶貝女兒、絕代佳人文姜嫁給世子忽,且得到過鄭莊公的支持!
明朝的馮夢龍先生在他的不朽名著《東周列國志》,描寫了這樣一位美女:“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國色。”
馮大作家這個文筆,真是無話可說了。
“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花雖美,但不會說話;玉雖美,但玉沒有香。
這種腦細胞是怎么長的?寫得太美一點吧。
如果有一男孩子對心儀的女孩子說一句這樣的話:“你真漂亮,我都不知如何形容你,反正,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
估計對方馬上醉酥,完全是把妹神語的節奏。
文姜,就是一位美麗指數誘惑指數滿格的超級美女。
但自苦紅顏多薄命,這個紅顏薄命,往往指命運對古代許多太美的女子,總是要拿來開開玩笑的,賜你挫折,賦你郁悶,給你苦難,令你不得不屈從于命運的掌控。
文姜美女,貌似也是如此。
對齊僖公而言,把國家治理好,是自己勤懇履職的結果。生出一個絕美女兒,是自己辛苦播種的結果。
好果子,必須要吃好,別象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
深諳政治的齊僖公很清楚,漂亮的女兒將是他一件外交重器,他要將此重器用足用好。
而在這個春秋江湖,政治聯姻是重要的外交手段。
放眼天下,目前最有前途的諸侯當屬鄭國。
那個鄭伯,風頭正盛,平國內叛亂,退五國聯軍,甚至敢與天子叫板,逼得天子居然把太子送往鄭國做人質。
而且,鄭國兵強馬壯,鄭伯在朝又高居卿士之位。聯姻當聯強大的鄭國,擇婿當擇鄭國公子。
文姜尚未到婚嫁年齡時,齊僖公已打定主意要將文姜許配給鄭國世子忽了。
所以齊僖公曾經對鄭莊公表示,愿意將文姜許配給世子忽。
鄭莊公很高興,雖然鄭國發展勢頭正猛,但齊國是傳統的大國強國,與齊聯姻,正合具有雄才大略的鄭莊公之意。
再加上是齊侯主動提出,豈有相拒之理?馬上一口答應。
鄭莊公回去后,馬上便找世子忽談話:“忽兒,今天寡人為你尋得了一門親事,就是齊國公主。
據說,公主長得特別漂亮,且知書達禮,兩國聯姻,這是大好事啊,寡人提前祝賀你嘍。”
誰料世子忽聽后,黯然不語。
鄭莊公奇怪了:“怎么了?不滿意么?齊國可是大國啊,公主長得又漂亮,而且是才貌雙全。你將來繼承寡人之位后,齊國還是你強大的后援呢。”
世子忽無奈,便對鄭莊公道:“君父啊,兒臣擔心的正是這個。忽兒已經成婚,立了夫人,齊國公主嫁過來,只能作妾。
您想一想,這不就是齊大不偶了么?堂堂大國之女,卻成了小國之妾,門不當戶不對啊。
再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憑自己的實力去稱雄天下,哪能依靠外來勢力呢?”
我勒了去,毛頭小子狂哦。也難怪,他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是如何智勇雙全,不但將鄭國治理好,還每戰必勝,稱雄江湖。
作為如此英雄父親的兒子,驕傲的同時,更是激發了世子忽超越父親的斗志。
這里生產出了一個詞語哦,“齊大不偶”。
什么意思?
齊國大,我國小,婚姻不般配。用現代話講就是,門不當戶不對。
說起婚姻的門當戶對,還真的是有相當的道理的。
只有門當戶對了,才會有相對的夫婦平等,男方過于強勢,或者女方過于強勢,都可能會有嚴重的后果。
從現代社會來看,適當的門當戶對是有一定道理的,嫁入豪門的最好也是豪女,或者是猛女,至少得有值得自己拿得出手的資本。否則,嘿嘿。
從普通人的角度講,夫妻雙方,如果有一定的對等,比如學識、工作、家境等,相對于那些所謂不知根底便一見鐘情,或者抱著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沖動,便愛個你死我活的,至少有一定的穩定性。
鄭莊公雖然有些小遺憾,但看到兒子如此有志氣,倒也喜歡的。
于是,他只好派人赴齊國對齊僖公講,不好意思,齊侯,犬子已婚,現在還沒有心思再娶一室。
齊僖公雖然有些惆悵,但當聽到世子忽是因為事業為重而暫時不想考慮個人問題時,又高興了。
嗯,世子忽這孩子,事業心強,寡人喜歡。
這次世子忽率軍救援齊國,表現又那么出色,齊僖公又動了選婿之念。
不過,此時文姜已嫁魯國國君魯桓公,齊僖公有意將另一位才貌雙全的公族女子嫁給世子忽。
齊僖公以為,憑著這位齊國公族女子的美色、才藝和地位,鄭國世子忽一定會喜歡的。
誰料,世子忽卻故意沒聽明白,旁顧左右而言他,把個齊僖公搞得是一愣一愣的:難道世子忽沒聽清楚么?
但此時他已經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了,也不好再下來為世子忽斟酒了。
宴會結束后,齊僖公想,這么大好的提親機會,如果世子忽一回國便又要錯過了。
于是,他把親信張三找來,交代他帶著重禮去活動活動。
張三找到了跟著世子忽來參加抗敵的鄭國大夫高彌渠,希望他能夠對世子講一講提親的事,事成之后,另有重謝。
鄭國大夫高彌渠一聽大喜,心想,這次跟世子來齊國幫忙真是走了運了。
如果自己幫齊侯提親成功,發一筆意外橫財自不必說,關鍵是今后,世子繼位,定要感恩于自己的成全之美。那我老高在國內的地位......
高彌渠是信心滿滿地去找世子忽了,他已見過齊女,齊女不但美貌而且才情出眾,世子一定會欣賞答應的。
看來,今后飛黃騰達是板上釘釘的事嘍。
誰知,世子忽聽高彌渠一說,就道:“婚姻大事,本世子可不能隨便作主,婚姻之約須父母之命,得回去請示君父。”
又推脫了。把個高彌渠的美夢也象敲雞蛋一樣敲碎了一地殼。
這里就有一個隱患埋下了,這個高彌渠為將雖然勇猛,但為人卻是不怎么厚道。
他此時碰了一鼻子灰,感覺世子忽對自己意見,于是心里對世子忽便記上恨了:這家伙,敬酒不吃吃罰酒,以后,別撞到我老高的南墻。
齊僖公聽說這一次又被世子忽拒絕,心里雖然不痛快,但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