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的親自出馬主要有三招,第一招,釜底抽薪,先剝奪了你鄭國的政治地位。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宣布撤銷鄭莊公的左卿士之職,由已經去世的虢國國君虢忌父之子虢林父和周公黑肩分別擔任左右兩卿。
第二招,破壞鄭齊魯同盟。公元前707年,周桓王派出使者赴魯國,向魯國傳達了天子之令,要求魯國不要和鄭國走得太近。
結果魯國國君魯桓公一分析,認為這些年跟著鄭國著實得到了不少好處,你天子卻半點好處都未給,就張口一句不要和鄭國走得太近了便自斷財路?
魯國人是很有辦法的,按理天子之命不可違,但他們硬是從這個天子之命中找到了可違的理由:
既然你天子來下令了,那你得派一個符合周禮規定的人來啊?既然你派來的人都不合乎禮制,我魯國憑什么要聽你天子的?
原來,周桓王派出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去擔任這次出使魯國的使者,讓魯桓公一把抓住了辮子:居然不按規矩,那寡人也就不講規矩了。
周桓王見無法把魯國拉到王室陣營,又氣又急,更感到鄭國的威脅必須早點解決。于是,周桓王又派人去了陳國、蔡國、衛國等國。
這三國本來便是依附于宋國的,但宋國卻是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居然追隨鄭國去了,實在來不及反應。
現在,既然天子有令,那先聽天子的吧。
周桓王見終于有幾個諸侯聽話了,便對齊國、宋國等諸侯施壓,意思就是予一人準備教訓鄭國,要求你們一起來。
齊國、宋國等國聽后,習慣性地看了看大周王朝邦宗諸侯魯國,發現魯國根本不為所動,那自己動個鳥勁???
周桓王當然知道齊國、宋國肯定不會摻和進來,但想想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
只要你們旁觀就行,單憑鄭國一國之力,哪里可能會是天子王師、陳國、衛國、蔡國、虢國等聯軍的對手?
一切都搞定了,周桓王祭發出了第三招:出兵討伐鄭國!
鄭莊公一直冷冷看著周桓王的這些陰招,他對天子終于心寒了。
鄭國三代對大周王朝勞苦功高,如今的天子,自即位以來卻從未有何恩寵加于鄭國,反而撤銷了寡人的卿士之職。
既然你天子無情,那也休怪寡人無義!看來,是時候給你天子一點真正的顏色看看了。
真正的顏色,那便是作好與天子開戰的一切準備!
鄭莊公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每次對外征討,都作足了充分的準備,甚至會在帷幄中運籌個幾年,可謂是算無遺策,這也正是鄭國能夠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的重要原因。
那這一次呢?
鄭莊公深入分析了一下,知道與天子這一戰是不可避免了。但只要魯、齊、宋這三大國不助天子,其他諸侯,鄭莊公還真不放在眼里。
那就來戰吧。
公元前707年秋,天子周桓王不顧虢國國君虢林父、周公黑肩左右兩卿以及朝中重臣苦苦相勸,出王師討伐鄭國,并下令虢、蔡、衛、陳等諸侯一齊興兵伐鄭。
師出必須有名,這個名正是鄭莊公經常在用的:長期不朝見天子!
被天子親率兵馬征討,這對鄭國來講可是大事。
鄭莊公雖然已有充分的準備,但他還是需要通過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對策,來統一鄭國上下的思想。
上卿祭足皺了皺眉道:“主公,天子親自領兵前來問罪,這不是小事。
我們確實因為不去朝貢有愧。所以臣以為,應該派使者向天子認錯,這樣也許可以轉禍為福?!?
鄭莊公看著祭足,突然感覺他很陌生,心想:“祭足啊祭足,你是不是老了怕了?寡人為何不去朝貢?那正是因為天子欺人太甚啊。這個時候讓寡人去認錯道歉,顏面何在?”
鄭莊公鐵青著臉,重重一擺手,朗聲道:“天子無道,奪寡人卿士之權不說,現在又派兵來攻打鄭國。
鄭氏三代勤王的功績,難道到了現在,就真的一點也沒剩下了嗎?!
鄭國,憑什么立國?憑的就是霸氣!
你衛國要來打,鄭國就打你衛國;你宋國要來打,鄭國就打你宋國。
現在你天子要來打,那寡人便陪你天子打!鄭國,決不允許在寡人的手上讓列祖列宗蒙羞!”
很簡單,鄭莊公一開腔,便定下了調子:今天不是討論打還是不打的問題,討論的是如何打的問題!
大家別怕,天子就是一個愣頭青,把頭打得青腫,是對付愣頭青的最佳辦法。
這下朝堂熱鬧了,特別是那些個武將們,本來便視戰爭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因為戰爭才覺得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時,正是讓自己發出光芒的時刻!
怎么打?
鄭莊公很快作出了決策:正面迎戰!
咦,鄭莊公不是一向擅長使用計謀作戰的嗎?
是的,但那是對付中原諸侯或者北戎之敵。對天子的這一戰,必須贏得堂堂正正,絕對不能讓任何諸侯抓住把柄!
為了一展鄭軍雄姿,鄭莊公連傳統盟友魯、齊兩國都不叫,只是將鄭國遭到天子率聯軍討伐,不得已自衛的事通報了這兩國。
齊、魯兩國看得是心驚肉跳,按理,無論是鄭國,還是周天子,都有出兵相助的義務。
但是,正因為兩方都是自己需要幫助的,現在兩方打了起來,自己幫誰好?
鄭莊公知道這兩國的左右為難,所以他只作了通報,并未求援。
鄭莊公現在需要考慮的是這仗具體該如何打,雖然已經決定了正面迎戰,但正面迎戰也有如何迎戰的問題。
他看著自己的將士們,此時的鄭國,可謂是人才濟濟,世子忽、公子突、上卿祭足、大夫高渠彌、大夫原繁、大夫公孫子都、大夫瑕叔盈、大夫祝聃等等,將星閃耀。
據報,天子親征,自領王師中軍,左軍為蔡國、衛國、虢國軍隊,由上卿虢林父率領;右軍為陳國兵馬,由上卿黑肩率領,此時已然在繻葛聚集。
繻葛,今河南高官葛市北,一場撕掉大周王朝王室最后顏面的戰爭就在這里爆發了。
鄭軍帥帳內,鄭國最具有帥才的公子突道:“天子王師雖然羸弱,但因天子于其中,兒臣建議不宜直逼王師,而應逼其自潰?!?
鄭莊公對這個兒子是非常欣賞,他示意公子突繼續說下去。
公子突道:“要逼王師自潰,只需左路虢蔡衛三國聯軍和右路陳軍敗退。
故兒臣的意見是兵分三個方陣,將主力部署于兩翼,先破其左右兩軍。兩軍一潰,必定沖撞中軍,王師不戰自潰?!?
鄭莊公大喜,依公子突之策略作了部署,由祭足率左軍,以對陳軍;由世子忽率右方陣,以對虢蔡衛聯軍,公子突、大夫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等護衛中軍。
鄭莊公命令:“全軍聽寡人號令而動,違令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