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肉袒請降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262字
- 2022-02-21 06:47:32
這是鄭國之哭啊,哭聲震天,天也變色;哭聲動地,地也嗚咽。
正在大營中的楚莊王聽到了,他很驚訝:鄭國人怎么了?不就是戰爭么?戰爭不就是要分出勝負來么?難道鄭伯薨了?
鄭國國君鄭襄公沒有薨,他是傷心,是絕望。
想想當年鄭武公時代,鄭國在中原的地位,想想當年鄭莊公時代,鄭國傲視中原諸侯時的光輝歲月。
如今的鄭國,已經淪落為超級大國的出氣筒。
可恨的楚國人,可恨的晉國人,你們要打便光明正大地打一場,干嘛總找寡國的晦氣?
鄭襄公哭著向全國人民下達了動員令:全民皆兵,玉石俱焚,國在人在,國亡人亡!
鄭國都城新鄭已經是全城皆兵,每一個有生力量都被武裝起來。
鄭國人,已經作好了城破巷戰的準備,與萬惡的楚國侵略者最后一戰的準備!
楚莊王動心了,他動的是惻隱之心。
輕輕嘆了口氣,楚莊王對楚軍將士道:“不谷此次北上中原的最終目的是晉國,而非鄭國。
鄭國以前也是楚國的盟友,被夾在大國之間求一個生存著實不易。
從鄭國人如此同仇敵愾的情況來看,鄭國是不會亡國的,楚國也沒有資格去亡了這樣的諸侯。”
楚莊王命楚軍停止攻城,全軍后撤十里。
在楚莊王看來,此時鄭國已經是無法抵抗了,還不如撤出攻城軍隊,給鄭國一個投降的臺階,不要破城。
楚莊王正在下著一盤大棋,一盤以鄭國為誘餌,引晉國人來救,并親自與晉軍大戰一場的大棋。
他并非想拿下鄭國,而是要拿下晉軍!
什么?楚國佬撤兵了?
鄭襄公得報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時城墻已破,楚軍只需要大舉涌入城中,鄭國便亡了。
肯定是晉國人來救援鄭國了!
鄭襄公大喜:快,加固城墻,準備城防,派出哨探,立即與晉軍會合,請求他們立即進攻楚軍。
晉國人當然沒來,而楚莊王的棋路貌似也出了偏差:晉國人怎么還不來救?
不過,楚莊王真的很欣賞鄭國人的頑強,居然到了這個時候了還在拼死抵抗,這樣的小強級別的國家,楚國還真是第一次碰到。
既然他們不投降,那便繼續攻城吧,別輕易攻下來,什么時候攻下來?要將時間點扣在晉軍趕到時。
就這樣,在鄭襄公的親自指揮下,英勇的鄭國人民繼續頑強抵抗著楚國的猛烈進攻。
又是三個月過去了,此時的楚莊王以及鄭襄公都幾乎認定,晉軍是不可能會來了。
楚莊王終于失望了,他擺出的這盤大棋,本就是要晉軍來救,然后與晉軍真刀明槍干一架,以報想當年晉楚城濮之戰之仇。
但現在,明顯晉國人是縮了頭了,可憐了鄭國人了,打了三個多月,他們肯定吃不消了。
鄭襄公以及所有的鄭國人確實是吃不消了,首先是城里完全斷糧,然后是有生力量大大縮減,受傷士兵、戰死士兵不斷增加。最后是希望破滅:晉國人不來了。
在楚軍受命全力攻城下,鄭襄公這才發現楚軍的戰斗力強悍得可怕,按這樣的打法,什么三個月抵抗奇跡,那都是配合楚軍在演的一場大戲而已。
投降吧,鄭襄公決定了。
三個月的抵抗,相信楚國人是真正火大了,也許他們要滅了鄭國,也許他們這樣的南蠻子不講道理會來個屠城什么的。
鄭襄公能做的最后努力便是求情。
他拿出了最高規格的投降儀式:肉袒牽羊!
肉袒牽羊,這是一種戰敗投降的儀式,戰敗方脫衣露體,牽著一頭羊去見戰勝方統帥。
脫衣,意味著沒有武器了,表示不再對抗;牽羊,意味著你們辛苦了,我們提供羊以示犒勞你們的軍隊。
鄭襄公光著身子跪在楚莊王車前,泣淚齊下:
“大王,孤不知天高地厚,不遵天意,得罪了貴國,讓大王生氣,讓寡國得到了教訓。孤錯了,錯得很離譜。
現在,孤率全國上下向大王認錯。也許這個錯認得遲了些,但終歸是寡國上下的真實心意。
寡國愿意傾國向大王賠罪:大王如果需要寡國的土地,無論哪一塊,只要大王您看中了,您就拿去吧。
大王如果需要寡國的宗器財寶,也請盡管拿去,孤絕不藏私。
大王如果需要寡國的女人,不管是誰,哪怕是孤的妻妾女兒,也請盡管拿去,為奴為婢,孤絕無二話。
作為鄭國國君,孤才疏德淺,不敢為自己茍延性命向您求情,但請求大王能夠饒恕鄭國人民。
如果大王能夠看在歷代先祖份上,看在寡國曾經累世為卿的面子上,能夠顧及我們兩國曾經的友誼,給孤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讓寡國不至于滅國,那孤在這里肉袒保證,今后寡國將如同楚國的其中一個縣一樣忠心伺侯,并對大王您的恩惠世代相傳永遠銘記。
這是孤代表寡國向大王所說的心里話,也是孤的奢望,一切就聽憑大王發落吧。”
孤,是諸侯國的自稱。按理,鄭襄公作為一伯爵級別的諸侯,可以自稱寡人。
但是,由于戰敗,他必須自降級別,在楚莊王面前自稱孤。
楚莊王不由感動萬分,也許自他即位以來,他從來沒有見到過有象鄭襄公那樣的國君,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肉袒牽羊,也從來沒有聽到過象鄭襄公那樣的話,在國將破身將死的情況下動人心弦的懇求。
這是一位不卑不亢的國君,是一位英勇頑強的國君,是一位沉著冷靜的國君,是一位謙恭中深含傲骨的國君!
楚莊王非但不可能責怪他,反而他內心不由尊重鄭襄公起來。
楚莊王連忙下車,攙扶起鄭襄公,柔聲安慰道:“鄭伯過謙,鄭伯高風亮節,令不谷感動。不谷此行,不為鄭國,只為晉國。鄭伯之請,不谷敢不答應?”
楚莊王當即宣布赦免鄭國所有罪責,楚軍不得進城,更不得行擄掠之事,不得侵擾百姓土地!
全軍再撤三十里,結營待鄭國遣使結盟。
鄭襄公眼含熱淚,他真的沒想到楚王是這樣一位賢君,這是他第一次直面楚莊王,看著這位剛毅堅決的楚王,他想起了晉國。
一次次被忽悠,跟著晉國的日子貌似就是水深火熱的無底洞。
至少這位楚王在位,鄭國就應堅定地站在楚國一邊!
鄭襄公下定了決心,他以最高的效率派人與楚國結盟,并派自己的親兄弟公子棄疾赴楚國為人質。
就這樣,鄭襄公終于認識到了,春秋江湖,也唯有楚國是鄭國可以真正信任的。
一開始便錯了,不應該去貼晉國的冷屁股。三個月的守城之戰,鄭國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