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量從哪里來:面對每一個不敢
- 李一諾
- 1695字
- 2022-01-23 15:35:47
推薦序二
理想是有力量的,是會放光的
陳行甲
曾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現全職公益人
一諾的新書出版了,我是一定要來支持的。
我比較外向,愿意交朋友,甚至說得上渴望交朋友,特別是那種可以交心的朋友。每每遇到這樣的朋友,我都會像撿到了寶,快樂好多天。在我五十年的人生中,有不少好朋友,他們是我人生路上的風景,是照亮我前行路途的光,有不少朋友甚至成了支撐我在人生的山谷中摸索前行的力量。一諾就是這樣的朋友,是我的朋友中非常特別的一個。
一諾的特別,在于她身上巨大的對比反差。她是世俗意義上絕對的牛人:清華大學學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曾任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蓋茨基金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是公眾號“奴隸社會”和創新教育機構一土學校的聯合創始人……隨便哪一項擺出來,都讓人不得不服。
但是,與一諾相識相交的這些年,我有一個結論性的認識,就是從一諾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端著”,她跟世俗想象中牛人可能有的驕傲、傲慢、自得等性格副產品完全不沾邊兒。這是一個靈魂深處打開的人,是那種充盈了水就不會晃蕩的滿罐子。只要你見到她,她骨子里的真誠、她火一樣的熱情,會在最短的時間里讓你忘記她竟是一個這么牛的人。投身公益這些年,一諾幫了我太多:她和她的先生華章是我的“2.0公益思路”最早的參謀;我的公益好伙伴正琛、治中,都是一諾介紹認識的;她是我其他很多公益合作資源的聯結者。
一諾的特別,還在于她異于常人的勇敢。她看準了,想好了,就去做,全身心地投入,有一種一往無前的勁兒,真的是無問西東。她在麥肯錫十年,從初入門的菜鳥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財富和名望如日中天,她說放棄就放棄了,在世人驚異的目光中轉而投身公益領域;回國后,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她找了幾所學校都覺得不太理想,怎么辦?那就自己辦一所學校!按照“根植中國,擁抱世界”的教育理想,她不僅培養一土學校的孩子,還為社會做了創新探索……“奴隸社會”創辦五周年的時候,我們有一些“諾友”在北京相聚,大家談起一諾,共同感慨她“轟轟隆隆”的執行力。之所以用“轟轟隆隆”這個詞,是因為我們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詞了。有好幾個老友說已經從最初旁觀一諾不走尋常路的目瞪口呆,慢慢變得習以為常,說一諾無論干了啥出乎意料的事兒,大家都不會太意外了。在她瘦弱的身體里,住著一顆強大的內心,流淌著一汪清澈的生命之泉,所以她重要的人生選擇都忠于內心,忠于理想,只分對錯,不管成敗。
2021年,一諾又開啟了她的人生新階段,她離任了做了近六年的蓋茨基金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之位。接下來不知道一諾會干啥,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一段新的精彩旅程在等著她。這不,沒多久,這本講述她這些年面對一個個“不敢”,一路過關斬將、向光而行的書就出版了。
在這本書里,我驚喜地看到了一諾很多“不那么堅強,卻備感親切”的另一面。原來她在面臨一些人生重要關卡時也會恐懼、猶豫;在剛進入高手如林的麥肯錫時也會緊張、自卑;在堅持做一些對的事卻面臨重重阻礙時,心里也打過退堂鼓;在面對一些不公正的對待時,也會感到委屈與憤懣。她在書里如此真實、坦誠,就像我們身邊能隨時訴衷腸且惺惺相惜的知心好友。
一諾還在書中分享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有苦有樂,既提到了她充滿智慧且勇敢的姥姥與母親,也提到了我的母親。她在文中說我們的母親就像溫暖的火柴的光,照亮了我們的童年和那片山村。而我想說,品讀一諾用親身經歷和心血匯成的這本書,就像看到了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它能一掃迷茫與黑暗,帶來希望與勇氣。
五年前我從巴東離任時,是通過一諾的“奴隸社會”發出去的告別信。當時有一個老同事給我的臨別贈言是:“我不知道你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但是,無論你將來做什么,你一定要好好的。你只有過得好,才會讓這么多崇敬你的人看到光明和希望?!边@句話曾經激勵了我很久。一諾這次的離開和我當初是一樣的,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把這番話改一下送給她。
一諾,我不知道你接下來要干什么,但是,無論你干什么,我都相信你會干成,都相信你會過得好。你只有過得好,才會讓這么多喜歡你的人看到,理想是有力量的,是會放光的。我相信了解一諾的朋友,還有看完這本書后的朋友,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