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過度努力:為什么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作者名: 周慕姿本章字數: 38字更新時間: 2022-01-23 15:34:00
第一步 探索
如果,為了活著,需要讓自己“沒有感覺”,
那么,我又是為了什么活著?
購物狂公主:沒有感覺,就不會被傷害
“我沒有感覺?;钪瑳]有感覺;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她坐在我對面,小聲地說。
面前的女孩,叫品萱。她看起來性格柔順,說話聲音輕輕的,常常會擔心言語冒犯到我。說話時,她時常會留意我的表情與反應。
品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父母是退休公務員,經濟條件不錯,她不需為家中生計煩惱。比起一些同齡的朋友,她工作的穩定與優渥的薪水,是讓身邊許多人欣羨的。
她來找我,其中一個原因是她發現:她對自己生活的感受,與身邊的人對她生活的羨慕,兩者有非常大的落差。
因為這樣的困擾而決定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人,其實并不少。
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看起來生活無憂,甚至會被稱為“人生贏家”。當他們不小心透露出一點煩惱,就會被某些人回應:“你就是過得太爽了,這有什么好煩惱的?”
面對別人對他們生活的欣羨與嫉妒,他們覺得自己“應該要懂得惜福”“應該覺得幸福快樂”,但是,自己的感受卻不是這樣。
時常覺得“空”,就像身體的中間破了一個大洞,什么都感覺不到,卻又因為別人的說法,而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感覺:
“我‘應該要幸??鞓贰?,如果我做不到,是不是我有問題?”
只是,當“幸福快樂”變成“應該”,變成義務,就沒有人能真的幸??鞓菲饋?。
人啊,如果連自己的感覺都不能相信,那生活,幾乎就沒有可以憑借與判斷的標準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什么都感覺不到。感覺不到快樂、悲傷,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不會真的想死,但不知道活著要干嗎,只是為了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嗎?”
忍不住不快樂,但又聽別人說“你不能不快樂”;感覺到痛苦,卻又被說過得太爽,所以“抗壓能力太差”。心里忍不住想:既然生活不能有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感覺永遠都是錯的,那么,讓自己沒有感覺,似乎就好了。
努力讓自己活著,日復一日地工作、加班,回到家倒頭就睡。賬戶里的錢雖然一直在增加,卻不知道有什么意義。
“可是,我的生活,卻有很多人羨慕。有些人會對我說,我有一個不用讓我擔心錢的家庭,有一份不用讓我擔心錢的工作,到底還有什么不滿足?
“聽他們說這些話,好像也很有道理。對啊,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為什么我會覺得,自己活不活著,好像都沒差別?是不是因為我真的不惜福?”
她那些疑惑,以及想要說服自己的話,讓我聽出背后有許多的困惑、無力感,和求救的聲音。
“我應該要惜福,應該要珍惜,應該要覺得很棒”,這些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如果能夠不思考、不感覺,用這些“應該”、外在的標準,就能說服自己;如果自己的感覺可以這么簡單,就滿足于這些表面上“別人羨慕的生活”,就這么生活下去,那有多好。
但是,就是覺得,這一切“一點都不棒”。在這樣的生活中,感覺到自我一點一點地慢慢死去,快要滅頂了。
“能不能有人來拉我一把,幫我擺脫這個狀況?”她在心里忍不住大聲呼喊著。
“因為,我快沉下去了。”
父母幫孩子做每一個決定
“你想聊聊你生活中和其他人的關系嗎?”我好奇地問她,“例如,你和家人的關系如何?或是說,他們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看法?”
似乎沒有料到我會問她的家庭,她稍微遲疑了一下,斷斷續續地講起她與家人的關系。
品萱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因為自身的經歷,于是從小就灌輸給孩子一個觀念:“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贝送?,父母對品萱與哥哥的管教也相當嚴格,認為“唯有父母的決定才最正確”,因此,從小父母就習慣幫他們兄妹做每一個決定:幫他們決定進哪個學校、讀哪個專業、未來做哪種工作,甚至要找怎樣的對象,父母都一手安排。
父母的行動,傳達給這兩個孩子的感受是:“只要按照我們的安排去做,你的人生就會完美無缺。所以,你一定要照做?!痹诟改傅钠诖?,品萱的選擇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做的:讀父母覺得好的學校與專業,找父母喜歡的工作,選父母安排認識的男友。
特別是,當哥哥在大學時,因為選擇專業與父母出現極大的沖突,一怒之下離家,更讓品萱在心中默默做了決定:
“最好不要違逆父母的想法,否則會破壞家庭的和諧。”
于是,這么多年來,品萱很習慣地做父母的“乖女兒”,讓父母不擔心,讓別人可以羨慕,也成為父母可以向她邀功的理由。
“你現在能過這樣不愁吃穿的生活,不就是因為我們要求你,你乖乖聽我們的話。你看哥哥,現在工作多么辛苦,薪水還沒有你多。”
哥哥與父母吵翻,上大學后就搬出去住,現在在廣告公司上班,工作相當辛苦。
但她覺得,哥哥看起來工作得很開心,和她不一樣。
她知道,自己沒有靈魂。
因為生活中缺少自我的意志,也不容許插入太多自我的安排,于是,品萱的生活被別人的要求填得滿滿的。在工作與生活上,她也習慣性地如同與父母相處般,迎合同事、主管或伴侶的需求,盡可能地讓每個人都覺得滿意。
結果,換來的就是自己的不滿意。
“購物”成為紓壓管道
“我有時會犒賞自己,買很多喜歡的包包、衣服。那個時候,會帶給我一點點快樂,雖然很短暫?!?/p>
購物,成為品萱日常生活中紓壓的管道。因為“買東西”這件事,可以立即得到一些回饋,不管是實質上買到東西,或是購物過程中的那種“可控制感”與“成就感”。這個過程能讓品萱覺得:努力至少是有用的,至少可以轉化成物質上的享受,安慰一下總是為了別人而辛苦的自己。
所以,品萱養成習慣通過“購物”來安撫、說服自己:“至少我已經得到了些什么?!?/p>
“只有買東西的時候,我才可以有點感覺;覺得生活中,總算有些事情能夠讓我掌握和決定。一直以來,我什么都聽你們的;至少,我總能拿自己賺的錢去買些什么,感覺像是買一些快樂。
“可是父母卻覺得我買得太多,要我停止,叫我來咨詢看醫生……如果工作那么辛苦、那么努力,結果連隨心所欲地買東西都不行,那生活的意義,又剩下什么?努力,又是為了什么?”聽到品萱說的話,我感覺到她話中沒說出的情緒,那些憤怒和無可奈何。
氣的是父母;無可奈何的,是不知道怎么改變的自己。
也氣自己。
于是,品萱找到了購物這個出口,可以離這些情緒遠一點,讓自己的生活好過一點。
面對購物行為遭到父母的否定與干涉,品萱覺得累,她不認為這樣的自己有問題。花自己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什么不對?她又不是花不起。
但她還是來了這里,找到我。
她想知道,為什么不管再怎么努力,她都覺得活著空空的,心里空空的,好像很需要什么來填滿。
她想問: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