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鴨梨形的地球
- 地理新視窗叢書(套裝共6冊)
- 李宏主編
- 944字
- 2022-01-21 14:29:55
自1957年人造衛星上天以來,人們可以借助于人造衛星和航天飛機,站在遠離地球的高度來觀察地球的形貌,從而對地球有了更真實、直觀的了解。據對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分析發現地球并不是標準的橢圓體,而是一個兩極扁平,赤道突起的橢球體。這個橢球體的赤道半徑(即地心到赤道的距離)是6378.245千米,極半徑(地心到南極或北極之間的距離)是6356.863千米,像一個在茫茫太空中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大鴨梨。
假如我們乘飛機繞赤道飛行一圈,就得飛行40075.7千米;如果從北極向正南直飛,繞過南極飛回原處,只要飛行40008.548千米。像這種赤道半徑、極半徑不一樣長的球體,我們稱為雙軸橢球體。但是以后又發現地球是雙軸橢球體的結論還有些不夠恰當。因為,如果地球形狀是雙軸橢球體,它的赤道圈應該是正圓形,赤道的各半徑也應該一樣長。但是實際測量的結果表明,地球赤道半徑的數值變動于6378.351千米和6378.139千米之間,兩者相差212米,這個差數和半徑比較,雖然微不足道,但它畢竟證明了赤道圈的形狀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像這種赤道長軸、赤道短軸和極軸長短不一樣的形體,我們稱它為三軸橢球體。
這里我們所講的地球形狀,實際上并不是實在的地球自然表面的形狀,而是一個簡化了的地球形狀,這樣便于我們了解地球形狀總的特點,為人們進行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服務。在天文學中,常把地球當作正球體看待;測繪部門在繪制全球性掛圖或教具制造廠制作地球儀時,也把地球當作正球體;在繪制大比例尺的地形圖時,又把地球當作雙軸橢球體。但是,在某些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有時把地球簡化成正球體、橢球體還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將地球形狀簡化成更近似于真實的形狀??墒堑厍蛘鎸嵉淖匀槐砻嫘螤钍鞘謴碗s的,有海洋和陸地,有高山和深淵,高低起伏,很不規則。為使地球的形狀更接近于地球自然表面的形狀,我們就把地球上的海洋面向陸地無限連續延伸,穿過崎嶇不平的大陸底部,構成一個全球性的假想海面,在測量上稱它為“大地水準面”。我們通常講某某高山或高原的高度為海拔上若干米就是以它為起點的。這種把地球表面看成為海洋所包圍而形成的地球形狀,我們稱為“地球形體”或“地球體”。地球體的表面和三軸橢球體的表面比較,高差最多不過10米,這對于巨大的地球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同地球真實表面比較,這些數字也是很小的。所以地球體和實在的地球自然形狀是很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