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因著工作的原因,得空回了趟老家。以前總會抽出時間每年回一兩次老家,去過也就去過了,不至于離開了還會念想。但不知怎的,這次回來后,居然時不時還會夢見兒時的故鄉。大概,是因為待得太短,還未來得及盡享家鄉的親情與美味?抑或,年歲增長到一定階段,心中多了更多的牽掛,生命中多了更多的留戀與珍惜?
特克拉爾說:“靈魂,是大地上的異鄉者。”想到這句話,再想想那些如我一般遠離故鄉的游子,可不就是這樣嗎?對于曾經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一旦長久不歸,任思念的靈魂在空中飄蕩,可不就成了大地上的異鄉者?所以,對于總是擺脫不了漂泊——這個異鄉者命運的我們來說,與其在意太多的得失,耿介于已走的或未走的道路,倒不如珍惜成長的每一段流光、相逢相遇的每一次緣分,以及每一個當下,因為再美好的東西也難永駐,最后我們都會成為大地的異鄉者。
所幸,在故鄉,有著一幫承載我們這些異鄉情結的老風景、老味道、老同學、老故事……讓我們思鄉的情緒最終有所皈依。
隨著時代發展,故鄉也在悄悄一改容顏。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橫跨漢江,連接著繁華的城市和曾經安靜的鄉村。小時候,我就住在這個小鄉村。為了改變命運,父母歷盡艱辛將我送到江對面的城里上學。十三歲前,我都是坐著渡輪,每天往返于分居江兩岸的老宅和學校,直至父母好不容易在城郊修了一棟房子。這次回來,自然要到老宅去看看。撫著屋前與我同齡的高聳挺拔的大樹,仿佛看見童年,看見年邁的奶奶在樹旁等著我放學渡江而回。而今,奶奶已經逝去,而我,再也不需要坐著渡船回家了。站在江堤之上,遠眺早已荒廢的渡口,仰看高懸頭頂的大橋,俯瞰江堤之下的老宅,再遙望遠處呼嘯而過的高鐵,不禁想起幼年時期,每每看見從遙遠縣城沿著破敗不堪的公路好不容易開來的一輛破客車時,我們這幫窮小子圍著歡呼的樣子,深感滄海桑田世事無常!
家里的老菜地,自然也是要去看看的。在那里,我們曾初嘗耕作之樂和生活之艱。翠綠的韭菜、修長的豆角、彎彎的蛾眉豆、黑黑的洋姜、像刀一樣的刀豆……都是沉淀在味蕾深處的記憶。只是經年已過,曾經的菜地早已荒蕪,不知名的野草瘋長了一地。尤為可惜的是,因為風傳此地要修路,菜地邊好幾排長了幾十年的大杉樹竟被砍掉了,周邊新豎起了幾棟新房,讓曾經很是幽靜的菜園一下平添了喧囂之氣。也許,這就是發展的代價,走得太遠,走得太快,得到了很多,也必然會失去很多。
回到城里,久違的高中老同學早就湊到一處。二十二年轉瞬即逝,不變的是親切的笑容、熟悉的聲音、真摯的感情。還有一位好兄弟,聽說我回來還專門從外地趕過來,著實讓人喜出望外。家鄉的老彭、老陳、老丁,還有老周,無不熱心地張羅不停。細心的老彭還從鄉下弄來一些停留在兒時記憶中的原生態美味。把酒問酣,貪杯竟也不知醉。這磨人的鄉愁因為有了這些共同見證歷史的好友相伴,進而變得如此美好!
臨了,終要再出發,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舒婷的一首詩作《致橡樹》,稍加修改為《致故鄉》,是不是就能完全盡訴我的思緒?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我想,這就是故鄉,一個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地方,一個讓我們能夠積蓄力量再次出發的地方。我回來了,朋友們,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