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數學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
控制系統數學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如下。
1)分解系統各環節,確定自身特性變量及其相互關系因素(即確定環節的形態特征,什么是輸入量,什么是輸出量)。
2)根據物理、化學等機理與定律,列出各環節變量特性的原始數學方程。
3)列寫原始方程組的中間變量及其相互關系。
4)將3)中的各關系式代入2)中的原始方程式,消去中間變量。
5)列寫消去中間變量后的方程式(或方程式組),建立對象系統關于所考慮的輸入量輸出量之間的數學模型。
特別地,若3)中列寫的數學方程不是線性關系,則導出的是非線性數學模型。
例2-1 考慮如圖2-1所示的RLC電路,設電路中R、L、C為常數值,以ur(t)為輸入量,uo(t)為輸出量,試列出ur(t)與uo(t)為輸入輸出關系的方程式。
解:1)確定輸入量和輸出量,顯然,電路中共有三個元件。各元件上電流電壓關系是

圖2-1RLC電路

2)存在中間關系式

3)將2)的中間關系代入1)的各原始方程式,整理后有

4)消去中間變量i(t),電路以ur(t)與uo(t)為輸入輸出關系的微分方程式是

例2-2 圖2-2是電動機轉速反饋控制系統的物理描述。設輸入量為參考電壓ur(t),輸出量為電動機轉速ω(t),試建立ur(t)和ω(t)間的輸入輸出關系的微分方程式。
解:1)系統的輸入量與輸出量分別為ur(t)與ω(t)。
電動機轉速控制系統的框圖如圖2-3所示。

圖2-2 電動機轉速反饋控制系統的物理描述

圖2-3 電動機轉速控制系統的框圖
2)列出各環節及其原始方程,具體如下。
● 放大器假設為線性定常的電路環節,則

式中,K為放大器放大增益。
● 測速電動機的轉速與輸出電壓成線性比例關系,即

式中,K′為測速電動機的轉速/電壓比例系數。
● 被控電動機的電氣方程式為

式中,Ta為電動機電樞回路時間常數;Tm為機電時間常數;ML(t)為電動機軸上的負載轉矩;K?為電勢系統參數。
3)選擇ua(t)、e(t)、uf(t)為中間變量,利用式(2-1)和式(2-2)的關系,代入式(2-3)消去中間變量。
4)移除中間變量后,整理得ur(t)與ω(t)間的微分方程式是

式中,K″=K·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