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可逾越的孤城

公元330年5月11日,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歐亞大陸之交的古代拜占庭地域內建立新都,定名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的城市。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首都的地位被確定了下來。在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成為羅馬帝國在法理上的延續,極盛時疆土也曾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使地中海重新成為“我們的海”。首都君士坦丁堡扼歐亞大陸之咽喉,踞東西商路之要沖,剛好處在“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和“黑海-地中海”這一陸-水兩條重要通道的X形交叉點上。人們照常在君士坦丁堡生活著,很像古羅馬時期一樣,不過明顯帶上了希臘的色彩和情調。繁榮的國際貿易和豐厚的海關稅收,使帝國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如此戰略要地當然免不了引來周邊民族的垂涎,這導致拜占庭帝國先后與哥特人、汪達爾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羅斯人、塞爾柱突厥、奧斯曼土耳其人交手。從330年算起,拜占庭帝國的著名對手,如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早已煙消云散,而它更像是一個活化石延續了一千多年。表面的長壽之下,拜占庭在12世紀開始衰落,原因很復雜:兵農合一的軍區制瓦解,導致國力、軍力和財力的衰竭;93個皇帝中有40人屬非正常死亡,其中被處決和暗殺的皇帝多達34個,有51人通過軍事政變成為皇帝。頻繁的宮廷斗爭,導致帝國從內部腐爛。在1453年之前,君士坦丁堡曾遭受過25次圍攻,只在1204年失陷于“自己人”——十字軍之手。當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金主威尼斯共和國是拜占庭的商業競爭對手,在他們的引導下,來自西歐的十字軍騎士沒有去收復圣地耶路撒冷,反而把戰火燒到了君士坦丁堡,城市被洗劫一空,近九百年積累的文化藝術品毀于一旦。江河日下的拜占庭帝國遭到沉重打擊。

☆ 君士坦丁堡城墻是中世紀工程技術的極致,它由多重城墻和塔樓組成,在一千多年中保護著君士坦丁堡及拜占庭帝國。直到攻城火炮出現,它才不再像神話般無法被攻破

到1449年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即位時,拜占庭帝國的土地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蠶食得只剩下首都周邊區域和愛琴海上的一些島嶼,君士坦丁堡成了一座孤城,連郊區的大半也已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城北鄰近海岸金角灣的佩拉(又稱加拉塔)被熱那亞人統治。君士坦丁堡過去有上百萬居民,這時已不足10萬。然而,即便是一座孤城,君士坦丁堡也是不可逾越的。城市周界總長度為19.31千米,其中12.87千米面向大海。城市南面被馬爾馬拉海偎依,此處海流極其迅猛,風暴常常驟然降臨,因此從海上登陸進攻的風險極大。一千多年中,沒有一個侵略者認真地嘗試從這個地段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海岸得到一道延綿不斷的城墻的防護,城墻高度至少有15.24米,沿線分布有188座塔樓和一些較小的設防港口。這道城墻受到的主要威脅不是敵船的攻擊,而是海浪對其地基無休止的侵襲。水流湍急的大海繞過這一線海岸,一直到古衛城處,然后北上進入較平靜的金角灣。金角灣本身為帝國艦隊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安全錨地。這一地段的城墻上設有110座居高臨下的塔樓,還有數量眾多的水閘以及兩個相當規模的港口,但此處的防御一直被認為是比較薄弱的。在戰時,只要得到熱那亞人的支持,就可以將鐵鏈的一端固定在金角灣對岸加拉塔城海墻的一座塔樓上,封鎖金角灣的入口,使敵船無法進入。城市的西邊(也就是三角形的底邊)得到長6.44千米陸墻的保護,也就是所謂的“狄奧多西城墻”。這道城墻橫亙從馬爾馬拉海到金角灣的狹窄陸地,保護君士坦丁堡,使它免受任何傳統的陸路攻擊。這座城市的歷史中很多重大的事件就發生在這段非同尋常的城墻沿線上。它的歷史幾乎和城市本身一樣悠久,在地中海世界一直是個亙古不變的傳奇。

☆ 1453年之前,在東羅馬帝國千年歷史中,該城共遭25次圍攻,敵人沒有一次可以突破它的城墻(1204年來自西方的十字軍的叛變另當別論)

☆ 即便是一座孤城,君士坦丁堡也是不可逾越的

穿過色雷斯地區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人或朝圣者、從巴爾干某個宮廷前來的使節,或者有著征服野心、四處劫掠的軍隊,從遠方看到巔峰時期的君士坦丁堡的第一個景象就是那陰森森的巨大陸墻。它橫越輕微起伏的大地,從一道地平線到另一道地平線,壁壘和塔樓連綿不絕。在陽光的照耀下,石灰巖打造的城墻的表面化為一片燦爛的雪白色,羅馬紅磚的接縫構成連續不斷的水平線條,城墻上還有射箭孔。眾多塔樓有的呈方形,有的是六邊形,還有的是八邊形,偶爾也有圓形。它們互相簇擁,間距極近,據一位十字軍戰士說:“一個七歲男孩能夠把一個蘋果從一座塔樓投擲到另一座。它們分成若干層,崛起到內墻最頂端的高度,皇帝的鷹旗就在那里驕傲地迎風招展。城墻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重兵把守、陰森森的城門。和平時期,人畜就從這些城門出入。在城市西端,靠近馬爾馬拉海的地方,一座飾有金板和大理石與青銅雕像的大門在陽光中熠熠生輝。這就是‘黃金門’,一座巨大而華麗的拱門,兩側各建有一座磨光大理石打造的恢宏塔樓。在拜占庭的鼎盛時期,得勝歸來的皇帝們會帶著勝利的象征物——身披枷鎖被征服的外族國王、重新奪回的圣物遺跡、大象、身著奇裝異服的蠻族奴隸、堆滿戰利品的馬車,以及威武雄壯的帝國軍隊——從這里盛裝經過。到1453年,黃金門的黃金和很多裝飾物都已經沒了蹤影,但城門作為一座偉大的紀念碑,仍然昭示著羅馬人的光榮”。

☆ 狄奧多西城墻上鑲嵌的拜占庭帝國雙頭鷹國徽

☆ 一個飽經滄桑的千年帝國,歷經無數場戰爭、叛亂、分裂、宮斗,最終毀于土耳其人的炮火之下

狄奧多西城墻被建成雙層城墻,毗鄰水溝。內墻以堅固的結構組成,墻厚5米,高12米,外表是經過精心切割的石灰巖塊,城墻核心則是以石灰及碎磚壓成的灰泥。大約有七至十一條磚帶,每條磚帶厚約40厘米,這些磚帶不僅是裝飾,還通過束緊巖面與核心來增強結構的內聚力,并可增強城墻對地震的抵抗力。狄奧多西城墻共有96座城樓,主要都是方形,也有八角形及六角形,高18~20米,城樓的間距是55米。每座城樓的頂部也有城垛。城樓內部分為兩層,底層通往城內,用作儲物,上層可經城墻走道進入,設有窗戶以供瞭望及投射之用,可利用斜梯登上城墻。外墻與內墻之間的距離有15~20米,兩墻之間的間隙被稱為外城臺。外墻底部厚2米,在連接外城臺處有一些拱形的房間,上方是城垛走道,外墻高約8.5米。從城內可經主城門或內墻底層的后門到達外墻。外墻同樣有96座城樓,呈方形或新月形,正好處于內墻城樓間距的中間,起著輔助內墻城樓的作用。連接外城臺的房間有窗戶,下方有后門,通往外臺。外墻的防御力驚人。護城河與外墻的距離約為15米,形成內城臺,內城臺有一條沿著城墻延伸的道路。護城河寬20米,水深10米,河內側有一道高1.5米、帶射擊口的墻壁,這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一道防線。君士坦丁堡城市西部的防御體系包括了192座塔樓,分為5個獨立防區,縱深為60.96米,從壕溝底部到塔樓底端的高度為30.48米。構建成熟的狄奧多西城墻凝聚了火藥時代之前希臘-羅馬世界關于城防的軍事工程學的全部智慧。防御體系的核心仍然是安特米烏斯建造的內墻:內墻的內部是混凝土,然后在兩面都覆上附近采石場出產的大塊石灰巖,并插入磚塊,讓整個結構更加牢固。城墻頂端的作戰平臺得到城垛的防護,下面有階梯通往頂端平臺。

按照“羅馬人”(實際上是希臘人)的習慣,塔樓并不是與城墻連為一體的,這就保證塔樓與城墻可以各自穩固沉積下來而不至于破裂。內墻高度是12.19米,外墻要低一些,只有大約8.23米,所以外墻上的塔樓比內墻塔樓要低。內外兩道城墻之間有寬18.29米的平臺,防守外墻的士兵就集結在那里,隨時準備與敵人短兵相接。在外墻腳下,還有一道寬18.29米的平臺,任何越過壕溝的侵略者都將在這里慘遭屠戮。磚砌的壕溝又是一道寬18.29米的屏障,內側溝邊有一道護墻;防御體系的縱深之大和復雜程度、城墻的堅固以及居高臨下的優勢,使得狄奧多西城墻幾乎堅不可摧,中世紀只擁有傳統攻城武器的軍隊奈何它不得。除了圣索菲亞大教堂之外,沒有任何一座建筑能比城墻更強烈地體現君士坦丁堡人的精神。如果說教堂是拜占庭人對天堂的憧憬,城墻則是他們抵御敵對力量攻擊的盾牌。或許沒有任何防御工事比君士坦丁堡的城墻更能總結出古代攻城戰的真相。即便在黑火藥攻城炮出現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情況也仍然沒有改變。事實上,起初黑火藥攻城炮只能起到提升士氣的作用,還算不上是一種真正能夠殺傷敵人的武器。比如,1356年愛德華三世調用20門炮進攻法國加萊城,該城在斷絕了一切外來援助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了11個月以上的時間。1422年,波希米亞的胡斯擁護者向卡爾斯坦城堡發起進攻,他們動用了46門輕型加農炮,5門重型加農炮,其中包括1門中型速射炮(速射炮每天可以射擊30次,而別的炮只有五六次),另外還有5架拋石機,總共發射了11,000發炮彈、932發石彈、13支燃燒筒和大約32噸腐尸,但是城堡依舊巋然不動。最后,胡斯擁護者雇傭的士兵們只得放棄攻城……顯然,即便面對遠遠不如君士坦丁堡城墻的防御工事,人們似乎也已經到了智窮力竭的地步。因為很少有哪國的君主具有足夠的技巧、能力和財富,能夠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資源去攻克敵人十分強大的城防工事。封建軍隊很難長時間待在野外從事無休止的圍攻戰。封建征兵制征募來的士兵一年里只有幾個星期能應召作戰,而雇傭軍的費用開支又高得驚人,因此只好不定期地加以雇傭。當時,攻城戰的勝敗多半取決于城里貯藏了多少食物和水,或者取決于守城部隊堅守城堡的決心。這似乎意味著在胡斯擁護者向卡爾斯坦城堡發起進攻僅僅30年后的1452年,已經屹立了千年的東羅馬帝國都城仍然會繼續屹立千年。然而,這一切被一年后出現的“烏爾班大炮”永遠改變了……

☆ 起初黑火藥攻城炮只能起到提升士氣的作用,還算不上是一種真正能夠殺傷敵人的武器,但事情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都匀市| 门源| 浦北县| 广宁县| 河曲县| 陇川县| 永善县| 博野县| 黔南| 台东县| 南和县| 清涧县| 永定县| 织金县| 屏南县| 绿春县| 修武县| 余庆县| 明水县| 富蕴县| 开封市| 玛多县| 海盐县| 瑞金市| 瓦房店市| 泸溪县| 靖边县| 邵东县| 南通市| 济阳县| 南投市| 福鼎市| 启东市| 吉林省| 永和县| 同江市| 滨海县| 万源市| 民和|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