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風和日麗,是個讓人心情舒暢的好天氣。
大清早,劉邦就被樹上喜鵲的叫聲吵醒了。
俗話說:“喜鵲叫喳喳,喜事來到家”。自己這次肯定要交好運了,劉邦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這樣騙自己了,每次都逃不脫失望的魔咒。不是他不相信俗話,而是喜鵲一家就住在這棵大樹上。
但這次不一樣,幾個手下簇擁著一個人向自己走了過來。
這個地方除了衣著襤褸的人來投奔外,一般沒什么人光顧的。遠望來者穿著整潔,虎背熊腰。
莫非是來砸場子的?
有事要發生了。
等來人走近后,劉邦抹了抹頭上驚出的冷汗,說出了一個字:靠。
因為來人不是別人,是他的好友兼小弟兼親戚樊噲(他的妻子呂媭是劉邦媳婦呂雉的妹妹,也就是劉邦的小姨子)。
“大哥,可找到你啦。”
“哪陣風把你給吹來啦,不會是你的狗肉又賣不掉,讓弟兄們幫著消滅吧。”
“大哥,還有比吃狗肉更好的消息呢。”
劉邦搖搖頭,這年頭,吃飽肚子就是最大的好事了,他實在是想不出還有比吃狗肉更好的事情。
“當下陳勝造反,斬官、奪地,沛縣也不例外,人們都蠢蠢欲動。所以縣令托我帶個口信,特邀大哥出山,帶著流竄隊伍回到沛縣追隨陳勝。”
這是好消息嗎?劉邦開始琢磨:曾經恨不得殺自己而后快的縣令老兒邀請自己出山造反,有幾成的可信性啊,萬一是一個陷阱,自己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樊噲看到劉邦疑慮的表情,急了。
“大哥,不要疑神疑鬼的,實際上是蕭何和曹參建議縣令這么做的。這縣令也不想被革命,但造反的話,他又沒有什么群眾基礎。縱觀整個沛縣,只有大哥你有這樣的威望。所以縣令想和你聯手打開局面。”
看來,陳勝吳廣的起義風暴不是吹的,連小小的沛縣也受到了影響。
樊噲的話讓劉邦好像吃了個定心丸,有蕭何和曹參在,不怕他縣令搗鬼。再說,自己在沛縣也不是白混的,惹急了,把這個縣令做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造反說到底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搞砸的話,連在這山林中過“憋屈”日子的機會也沒了。
劉邦去過咸陽,想想那高大的宮墻,威嚴彪悍的秦軍,他的底氣就更不足了。靠這些為了填飽肚子流竄的人就想把秦二世胡亥拉下馬來,這怎么看都是極其不靠譜的事情。
反還是不反,成了擺在劉邦面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雖然劉邦比較喜歡混日子,但殘酷的大秦律法把他的這點兒自由也剝奪了,只能在深山老林中茍延殘喘。說實話,這不是劉邦想要的生活。
與其憋屈地活著,不如痛快地干他一場。
即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又何妨?
生命的意義在于價值而不是長度。人,終究難免一死。死,不足畏;生,不足惜。
只為了活著而活著,這不是劉邦的個性。
自從有了亭長的工作,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后,劉邦更想好好活,但卻被逼上了芒碭山流竄。
既然有人不讓自己舒服,那么自己就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此時,劉邦已經決定了前去沛縣造反。
人活著除了生存,或多或少還是有所追求的。就像劉邦,他的目標就是生活得更好,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些。
人生在很多時候,是態度決定高度。你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
當初看到秦始皇巡幸的氣派場面后,劉邦說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如果這句話是無心而語的話,此刻決定造反的劉邦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只是,不知道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
就這樣,劉邦最后拍板:離開芒碭山,前往沛縣。
有部電影里有這樣一句臺詞:一步天王,一步死亡。
人生就是如此,有時候很殘酷,只有一條路任我們前行。只要勇敢地走下去,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實現理想的代價很沉重,改變命運的幾率太渺小。所以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平淡,在平淡的生活中漸漸放棄了自己年少的理想。
其實,理想會不會實現是能力問題,自己有沒有去努力是態度問題。就算不能證明我能行,至少也要證明我不行。成功失敗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們這一生都做了什么。
劉邦帶著幾百號人興沖沖地趕往沛縣,還沒有看見沛縣城樓,就見到蕭何和曹參。此二人平日里衣冠楚楚,很注意自己的儀表。如今卻灰頭土臉、狼狽不堪,一副落難的樣子。
不用問,事情有變。
“老大呀,你怎么才來呀。”
“這是怎么啦?”
“狗日的縣令反悔了,不僅要誅殺我二人,還要阻止你進城。”
原來,沛縣縣令派樊噲去請劉邦后,又把這件事仔細想了一遍,突然覺得這事這么辦相當不妥。
劉邦的人氣和號召力的確可以號召沛縣民眾造反,無疑是這出戲的主角,那么自己又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萬一劉邦過河拆橋的話,自己鐵定不會有好日子過,沒準還會小命不保。自己差點就中了蕭何和曹參的圈套,好險。
既然這出戲對自己不利,那么就以地方政府首席官員的身份把這出戲中途咔嚓了。
于是,沛縣縣令當機立斷下令關閉城門,任何人都不允許出入。接著在全城搜捕蕭何、曹參二人。
幸虧,蕭何人脈廣,被人事先告知,便和曹參連夜翻墻逃出了沛縣,正好在逃亡的路上碰到了劉邦。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
這下麻煩了,本以為能回到沛縣喝酒吃肉,沒想到連沛縣的內應也走上了逃亡路。于是,這幾百號人炸鍋了。有的提議繼續回深山老林蝸居,有的揮著拳頭要攻打沛縣……
老大就是老大,在關鍵時刻總能果斷地做出決定,把大家團結起來,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劉邦示意大家安靜后,微笑著說:“我們既然走出了深山老林,就不會再折回去了。我們的目標就是前面的沛縣。”
“好耶,打狗日的,造反啦……”眾人大叫著。
不過,也有人擔心,靠區區幾百號人去攻打縣城,只是把這些人當炮灰而已。
看著吵吵嚷嚷的手下,劉邦不急,他再次示意大家安靜后,接著說:“我們靠兩個拳頭攻打縣城,有些自不量力,我不會讓大家白白送命的。大家不要急,咱城里有人。”
劉邦的話讓大家有些摸不著頭腦,想拿下縣城,又不去攻打,難道這沛縣的縣令會打開城門,歡迎你劉邦入城不可?
的確,咱劉邦還真有這個本事。
畢竟在沛縣的幾年不是白混的,黑白兩道結交的兄弟朋友一大片。既然你這個朝廷命官不容我劉邦,我就不會給你準備好果子吃。
橫豎都是個反,干嘛要拿你當根蔥啊。
從這一刻起,沛縣縣令就被劉邦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