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龍鳳九年九月初六,壬申日(1363/10/13)
這日,朱元璋水師大軍,終于又回到建康城,從七月六日、誓師出征,至回到建康、告廟飲至,鄱陽湖大戰前后歷經兩個月整。
朱元璋回來的第一件事,其實是想處理「阇氏」,不過將領們勞苦功高,還是得先論功行賞一番。賞賜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田地若干,其他的則賜金帛有差。
這當然讓眾人們甚為失望,冒死打拼,不就是為了功名利祿,「利祿」是賞賜了,但「功名」呢?則么沒有加官封爵?
朱元璋自己的想法,當然還不是時候,誰來封爵?難道要上呈那個早已沒人理會的「大宋朝」皇帝韓林兒?這怎么可以,當初的弄巧成拙惹來了麻煩,可不想再遭一番。
而對外說法,就是自己不過是吳國公,加官封爵再等等,等以后我朱元璋取得天下,還怕不給諸位封公封侯嗎!至少也有伯、子、男爵位加身。
「可是這要取得天下?那還得等多久啊!」
「現今大江以南,除了偽漢朝外,還有盤據蜀地的偽夏朝,還有東邊的張士誠,一個一個來,總有一天達成的。」
「唉!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時啊?」
「放心!放心!各位的功績,都有詳細紀錄,就算戰死了,也會追封、也會優恤。」
「早期如太平城守衛戰的花云,龍灣大戰的張德勝,金華城事變的胡大海,洪都城守衛戰的趙德勝,此次鄱陽湖大戰的張志雄、丁普郎等等眾人,都有詳細記載。」
「只要我朱元璋仍活著,必定給諸位封侯封公,而追封者,爵位再加高一等」
雙方來來去去的云云…。
眾文臣武將們哪說得過,那經歷過長時間「心戰喊話」磨練后的朱元璋,只能暫時摸摸鼻子,心里雖仍不滿,至少現在還拿了不少「利祿」,也就先算了吧!
………
外面文臣武將暫時搞定了,里頭麻煩也來了。
雖然古代男子事業有成,正妻偏房,妾室眾多,也是一般情況。
不過,朱元璋認為,若是要嚴格要求下屬,所謂風行草偃、上行下效,相對也會嚴以律己,不論平時行事、審批調度,尤其是節儉一事,都是嚴格要求自己。
只是關于女人這事,就非常不靠譜了,畢竟自己正是精力旺盛的青壯男子啊!
新納進來的這位「阇氏」原本,可是大家閨秀,可是待字閨中有名字的,可是很有文學涵養,可是很有氣質,可是天完朝、漢朝兩朝的「貴妃」,這位置要怎么擺啊?
正房馬氏當然沒問題,人雖長得一般般,但從朱元璋還一無所有的時候,便一路跟著吃苦耐勞,操持家計,養育子女,到調和「后宮」,調和眾將妻妾、子女。
先不說苦勞,光是在眾將領、眾文臣、眾妾室的眼中,這份地位、這份能耐,就無人可以勝任,馬氏這正房的位置,可是牢不可代的。
重點是至少在表面上,她也不忌妒,因為真要比年輕、比貌美,終究是比不過的啊!
馬氏沒問題,但后面的妾室們才是麻煩,孫氏、郭氏、小郭氏、胡氏…,這這…?
孫氏年輕貌美,溫柔賢淑,體貼大方,也是官宦人家;而且,龍灣大戰前就幫自己生了老四,大戰后又黏著自己生了老五,這孫氏很重要啊!
大郭氏可是恩人郭山甫在自己落難時,就推銷來當正房的,只是當時無力迎娶,后來已委屈當了二房;而且,她還有郭興、郭英兩個兄長,正在為自己賣命。
小郭氏又是老丈人郭子興小女兒,有馬氏、丈母娘當后臺,也得罪不得。其他小妾…,嗯!其他就算了,嗯!阇氏至少和雙郭地位一樣。
要不要跟孫氏一般呢?不好、不好,還是孫氏比較年輕貌美,人又體貼,要多疼些。
那要不要開個家庭會議?不行,除了大郭脾氣硬,其他可都柔聲細語地,在眾女人面前心軟,可就麻煩了。
男人要有尊嚴,這事跟正房商量商量就可,由馬氏出面來處理最好,畢竟馬氏是「正宮」是「大房」嘛!
朱元璋內心想定,便去找馬氏,說了新納妾「阇氏」的背景,打算處置的方法。
另外,更重要的是,商量給大兒子朱標定的婚事,這鐵定是馬氏最關心的大事,大兒子可是馬氏親生的,馬氏的心頭肉。
………
房里
朱元璋已跟馬氏提及了阇氏,以及答應常遇春的婚事。
當然,對馬氏來說,只要不動到自己的地位,男人拈花惹草,過一陣子就膩了,多了一個阇氏,少一個某某氏,基本上都能同意。
不同意地是,朱目標婚事,明明是你自己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答應常大將軍,卻要我寶貝兒子配合,這嫡長子的婚事,可是多重要的啊!
當然,朱元璋口沫橫飛地講述自己早已擬好的大道理,不只是大兒子,自己的那些子女們,也要跟大將、重臣的子女聯姻云云。
馬氏當然知道,多了婚姻關系,本來僅是「屬下」為「主上」做事,也會變成如同為自己家族的未來在賣命,會更積極、更有沖勁。
但是馬氏擔心的是,常遇春殺戮過重,那「因果業力」不回報他自己、他的下輩子,便是回報到他子女身上。我那寶貝兒子娶了他女兒,不就也要跟著一起受罪?
馬氏道:「要納阇氏為妾,我可以幫你處理。但婚事不行,我只幫你生了這個兒子,他的婚事我有意見。」
朱元璋道:「常遇春戰功彪炳,為我賣命多年,他也僅有這個掌上明珠,況且,人也長得清秀可愛,有什么不好?」
馬氏道:「那你幫他許配給其他兒子啊!」
朱元璋心知,常遇春就是希望女兒嫁給長子,便道:「這…,他女兒雖比標兒小些,但也是同年,嫁給其他兒子…,總不能女大男小吧?」
馬氏道:「反正就是不行。」
朱元璋問道:「那你說為什么不行?」
馬氏道:「過去聽說大將軍嗜殺降卒,殺戮太重,娶了他女兒,這種惡業會回報在標兒身上,我不同意。」
朱元璋道:「你是擔心這個啊!我過去是個和尚,都不擔心了,你擔心什么?」
馬氏道:「你怎么又提起這事,你不是說不要再提了?」
朱元璋道:「嗯!不準再提。」
又道:「我是說,業力回報是虛無飄渺的說法,你看胡大海,不殺人、不淫人妻女,結果沒善終、還絕后。當然,我也替他婉惜,替他痛心,但你看,這有什么業力回報?」
馬氏道:「怎么說絕后,不是還有個小孫女嗎?」
朱元璋道:「那是女兒,要嫁人的!要從男方姓的!」
馬氏道:「那是你們男人的想法,總是有后代的。」
朱元璋道:「這還是不一樣啊!以后胡家的祖宗牌位,誰來祭祀?」
馬氏仍辯解道:「聽說大海雖然被刺,但死得干脆,總比以后死得凄慘更好!這也是一種福報。」
朱元璋聽了好笑,死得干脆也算是福報,知道再跟馬氏講下去,會胡扯更多。
便道:「總之,我答應了遇春,這婚事就先訂了吧!」
說完也不等馬氏回答,便快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