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
朱文正自四月二十七日起堅守洪都一個多月后,仍未見援軍到來;六月初,便派千戶張子明夜里乘小舟從水關暗道闖出,越石頭口,晝伏夜出、喬裝改扮,用了半個月時間,很不容易地終于到達了建康城。
朱元璋在大廳上,看著冒死從洪都城逃出,前來求救的千戶張子明。
問道:「漢軍兵勢何如?」
張子明回道:「陳友諒率領舟師突然攻來,滿江滿湖的大小艦船,路上聽說有…有…六十萬人,不過在大都督領軍奮力抵御下,漢軍已死不少。而自四月二十七日自今,大都督與眾將士們浴血奮戰,還請主公能盡快派兵救援。」
朱元璋早就聽聞陳友諒率大軍進攻洪都,沒想到是六十萬的數目!
雖然大體上應該是浮夸的數目,朱元璋心里也是擔心啊!
便道:「你且先回去,向大都督說,一定要再堅守,一月內我將親自率兵救援。」
張子明聽了后,先是面色慘白,現在都六月中了,弟兄們已經艱苦守快兩個月,心想,還要再守一個月!這守得住嗎?
另外,要我先回去報告,不是跟著大軍回去救援,洪都已被團團包圍,好不容易趁機逃出求救,還回得去嗎?進得了城嗎?
看著朱元璋觀望的眼神,心想這是在考驗我嗎?
好吧!為了拚死作戰的弟兄們!為了大都督親自耳提面命的托付,就算我死,一定也要把消息帶回去,一股義氣與沖勁急涌上來!
便回道:「是!主公,屬下必定回到洪都城,向大都督報告,堅守城池至主公大軍來救援,屬下這就出發。」
朱元璋其實也正在煩惱,看這個千戶竟然這么地毅然決然。
也大聲道:「好!有千戶如你,還怕不勝。」目送著張子明離去。
李善長在旁,看著張子明決然地離去,道:「若是有六十萬大軍包圍,只怕他就算回到洪都,也進不了城。」
朱元璋覺得有理,便道:「他若能達成交代,就算犧牲了,我也會給他追封撫恤家屬。」
接著對在旁的胡惟庸道:「青田那邊有消息了嗎?」
胡惟庸道:「處州的都事已派車去接先生回建康,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朱元璋道:「那就好!對了,你追上那千戶,多給他些盤纏。」胡惟庸應聲去了。
李善長道:「劉基守喪才一年多,就要他出來,是不太對得住,不過正處戰亂時期,這也是沒辦法啊!」
朱元璋便是在煩惱此事,救援安豐的小明王是今年二、三月的事,陳友諒四月底率領大軍攻打洪都,現在六月都過半,已經快兩個月了,自己怎會不知道,早就收到消息。
龍灣大戰當時有劉基坐鎮協助,才得以大獲全勝;否則,與陳友諒所屬的精銳五行軍對決,要不是「時機」掌握得宜,勝敗還當真難說,說不得整鍋被揣了。
年初二月時,劉基建議不要去安豐救援,聽了李善長等人意見,去了反留下個麻煩,小明王未來還真不知道如何處置。
朱元璋經過多年來的征戰,早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對于大局、大戰略,也比較清楚、比較能掌握。
據聞陳友諒集結「大軍」進攻,但六十萬的數目?幾乎是空國而出!
此等對戰,已不只是兩軍間「攻城掠地的交戰」,而是兩「大陣營級別的對決」。
隨便派個大將,率幾萬人去救援,不過是去騷擾,甚至是去送死;但自己當主帥,就這樣率領幾十萬大軍前去,這?心理不靠譜啊!
還是等伯溫先生回來,計量計量,才是正辦。
于是便道:「李參政,此事確實對不住先生,你去擬一下文誥,我要追封他母親。」
李善長心想,主公先前被小明王一下子給追封了祖上三代,現在也對「追封」這招用起勁了。
自己打聽過劉基此人不為利,俸祿確實比自己少很多;不過,人就算不為「利」,但總是會想要些「名」的。
便回道:「是!主公。」
………
夜里
夜宿在驛站的劉基,走到外頭來,看著天空的繁星,斗宿明亮有光,軫宿閃爍耀眼。
劉基心想,兩星所顯應的,即是身處建康的朱元璋,以及人在洪都的陳友諒,運勢都還不錯,這次兩陣營的對決,勝負難料啊!
突然心念一動,也為此次卜筮一卦吧!
此次雖不像三年多前,是為了卜筮一生志向的諭示,但也是重大事件,不宜用觀梅數占斷,也就是應急之時,占事所用的梅花易數,而是采用較嚴謹的大衍之數。
三年多前,當時劉基正氣滿懷,內心中正不偏,所以在「分二」時,雖然閉著眼睛,也不經意地差不多對分,所以三變后筮數大多為八。
此次前面幾個筮數也是八,但最后一回合在「掛一」時,心中念起母親,想到往建康將會有什么情況,而使「分二」時略有偏頗,得筮數為九,也就是此次卜筮有變爻,為上九。
原本下卦坤(地)卦、上卦艮(山)卦,得「山地」剝卦,但上九為變爻,轉為上六,上卦艮卦也變為坤卦,原本是六十四卦的「山地剝」卦,轉為六十四卦的「坤為地」卦。
劉基早對易經六十四卦嫻熟,立即知道坤為地的上六爻辭為: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雙龍在野外互斗相爭不下,兩敗俱傷,流出的血混雜成玄黃色,或也有作是「泫潢」,也就是血流如注…。
劉基心里一驚,未來這一戰,將是血染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