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轉病移:好心態才有好身體 好身體才有好生活
- 包豐源
- 1279字
- 2022-01-12 11:11:21
推薦序三
認識包豐源老師不到兩年,我已深深地被他的心智醫學理論和情緒疏導方法所吸引。我很愿意和包豐源老師合作做一些踏實的研究,用實證的方法和可重復的臨床結果去驗證心身互動的規律,從而喚醒只重病癥而輕病源的當代醫學和普羅大眾。
也許有人會認為心智醫學只是經驗之談,還不夠科學。什么是科學?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其本意是系統的“知識”和“學問”。但科學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知識系統,而是開放的動態體系。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作出結論?!边@正是包豐源老師這本《心轉病移》所呈現的理論研究與由個案總結出情緒疏導方法所在做的:整理有關情緒和健康關系的事實,從中發現可重復的規律,從而得出病由心解、心轉病移的結論。我在長期的壓力管理和癌癥康復的教學和實踐中發現,現代醫學,特別是現代心理學,已經有大量科學數據證明“病由心生”,“情志致病”的傳統中醫理論,讓我們來看一組美國的數據:
·美國病患初次就醫的原因,75%~90%與壓力和心理困擾有關(APA美國心理學學會);
·65%有心臟病發作史的冠心病患者經歷過各種形式的抑郁癥(NIMH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心理壓力與6個主要致死原因有關:心臟病、癌癥、肺病、意外事故、肝硬化和自殺(APA美國心理學學會);
·61%癌癥患者有“不寬恕”的問題(生活中有個不能寬恕的人)(M.Barry,2010年);
·77%的成年人遭受過心理壓力引起的不良身體反應(APA美國心理學學會)。
那么,為什么現代醫學在臨床實踐中很少關注心理病源,罕有引入心理治療呢?據我觀察,至少有兩個直接原因:其一,循證醫學還沒有找到某一壓力或情緒直接引起某一疾病的實證依據(醫生不會因此而被控失職);其二,即使找到了心身互動、病由心生的證據,那些沒有足夠的相關訓練的醫生也不可能有所作為,因為市面上可以得到科學驗證的真正有效的療心藥物或方法非常少。就是職業的心理學家也只能有限干預。因為心病還得心來治;心治,即非藥物醫治?!岸稹币詠?,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增加了50%;同一時期,美國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患病率卻增長了兩倍。今天,美國成人焦慮癥患病率為18%,抑郁癥的患病率為9.1%。更多的臨床心理醫生并沒能減緩心理疾病的增長。
包豐源老師的心智醫學和情緒疏導方法的實踐幾乎同時解決了以上兩個難題!比如,對子宮肌瘤和乳腺增生癥等實體瘤的臨床治療發現,通過1~3次情緒疏導,在沒有任何其他干預的情況下,實體瘤縮小了50%~90%。這一結果是對“情緒是腫瘤產生之主要原因”的最好佐證。如果能把這一效果大規模重復,沒有科學家會否認情緒是腫瘤產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心理治療必然成為腫瘤療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們會發現,包豐源老師心智醫學的“喚醒法”“面對法”“呼吸法”“共振法”及淤堵能量疏通法是那樣的簡單易行、方便有效,調理情緒、養心療心也不是那么困難,從而幫助人們重新獲得身心靈全面健康。
盡管我有美國社會心理學博士和公共衛生碩士的學位,又在醫學院做臨床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二十多年,但在情緒與健康的臨床實踐上,我仍然是一個學生,我仍需要更好地向包豐源老師學習。
陳科文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整合醫學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