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估值:三年估值十億
- 葉榮祖等
- 2585字
- 2022-01-12 11:25:59
第四節 創新模式,從零到億、裂變、進階
從一家初創企業到成為閃耀的獨角獸新星,從資本的“冷眼相待”到資本的“追逐熱捧”,從零開始到估值過億、百億,甚至千億,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運作背后,隱藏著的秘密不是其他,而是最樸素、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商業模式。
曾經,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以模仿“著稱”;在經歷了模式拼接、模式嫁接等學習過程之后,中國企業走向了商業模式創新之路;現在,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被模仿的對象。隨著“三新”經濟的悄然崛起,中國企業憑借著極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中擎旗領跑,不斷提升估值,創造出了越來越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估值裂變,模式致勝
這是一個資本涌動的時代。在資本的“魔力”下,商場后起之秀能夠奮起直追,估值一路飆升;行業巨頭也會在一夜之間估值暴跌,走向衰落,甚至湮滅消失。市場向來都是風云變幻,意外迭出不窮。但是,市場縱有萬變,終究不離其宗。
2019年10月11日,北京墨跡風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墨跡科技”)首發申請上會被否。墨跡科技旗下產品墨跡天氣App自上線至今,已經擁有超過五億的累計裝機量,不僅穩居各大App排行榜第一陣營,而且持續占據著天氣類軟件第一的位置。那么,行業領先地位明顯的墨跡科技此次上市被拒的原因是什么?
在招股書中,墨跡科技直言,互聯網行業典型的“免費+廣告”模式就是其經營模式。然而,墨跡天氣的這種商業模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流量變現難,進而導致其在盈利道路上的前行較為緩慢。業務單一、高度依賴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是掣肘墨跡科技上市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反,成立于2012年的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蘭科技”)目前估值已經超過百億元,是科創板上市企業呼聲最高的企業之一。深蘭科技高估值的背后離不開獨特商業模式的強有力支持。
2019年5月27日,深蘭科技榮獲“2019中國商業模式科技創新獎”。深蘭科技創始人兼CEO陳海波表示,深蘭科技的商業模式可以用“做強兩端,打通鏈路”來總結概括。所謂兩端,一端指技術,另一端指市場。所謂鏈路就是“成熟一個需求,實現一個產品線,打通硬件壁壘,整合產業資源,交付軟硬件的系統,來形成差異化的優勢”。
窺一斑而知全豹。不可否認,市場變化的背后離不開商業模式的推動,現代商業競爭就是商業模式的競爭。沒有商業模式,或是沒有好的商業模式,企業的發展將是步履維艱,很難取得突破,無法實現高估值的蛻變,遑論上市。
一些浮躁的企業對商業模式的認知往往存在著偏差,認為商業模式就是賺錢的方法,是市場競爭的高招。這種認知顯然過于功利,有失偏頗。事實上,無論是賺錢的方法還是競爭的高招,都只是商業模式的一種體現。它們不是商業模式的全部,更不是商業模式的精髓。那么,什么是商業模式?
關于商業模式的定義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有幾十種之多。簡而言之,所謂商業模式,即企業創造價值的內在邏輯及其整體解決方案的基因結構。它是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一種差異化樣本。商業模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企業通過商業模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商業模式有七大基因,即客戶、產品、運營、渠道、經營者、管理機制、競爭壁壘。雖然七大基因必須全部具備,但是具體到某一種商業模式中,每一個基因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基因往往會成為一種商業模式的代名詞。
商業模式的定義雖多,但是本質卻只有一個,即企業資源與能力的配置模式。基因結構不同的商業模式,其資源與能力配置結構也不同,不同類型的商業模式就此形成。如果企業無法認識到商業模式的這一本質,就無法真正設計并創新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作用也就無法得到發揮。
醫學上的基因具有雙重屬性——物質性(存在方式)、信息性(根本屬性),同樣地,商業模式的基因也有這兩種屬性。在企業的生存、發展、擴張、轉型等一系列重要過程中,商業模式通過基因的創新突變,改變自身的成長特性,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從而促使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實現估值的裂變。
創新設計,不斷引領
對企業而言,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勝過N個好的營銷策略。但是,商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不會永久適用。商業模式會過時,也會陷入困境,但困境并不意味著失敗。有時候,困境的出現是為了提醒企業,要及時地轉換思維,積極求變,這樣才能在低谷中尋找到新的市場突破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有足夠的想象力去構思,有足夠的勇氣去突破,困境也可以轉化為順境。處于困局中的商業模式,是轉危為安,抑或一敗涂地,關鍵就在于企業能否轉變思維,不斷革新,不斷優化,給模式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讓其再次復蘇。
商業模式具有明顯的“排他性”,這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創新來設計出最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可以說,創新是商業模式的靈魂,也是商業模式價值最重要的來源。當下,中國正在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原發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正在領導全球企業。
將日歷表翻至20年前,在以李彥宏、張朝陽為代表的海歸派的帶領下,第一波互聯網浪潮逐漸掀起。他們引入了海外最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繼而創造了“中國版谷歌”(百度)與“中國版雅虎”(搜狐)。
如果說最初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是在借鑒美國模式的情形下逐漸成長起來的,那么,隨后出現的社交軟件微信、社交網絡平臺微博和社交化問答社區知乎等則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借鑒美國模式的基礎上實現了反超。在這之后,無論是今日頭條、摩拜單車還是支付寶,它們都已經成為中國本土商業模式創新的代表企業,并走向了全世界。
許多事實證明,中國商業模式已經突圍海外。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軟件成為日本商戶提升服務能力的利器;分期付款、無理由退款等中國電商解決方案在海外實現落地;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正在引領全球支付體系從現金時代邁進無現金時代……
得益于人才、技術和供應鏈優勢,中國企業正在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獨有的商業模式,并逐步擴大其影響。在優秀商業模式的助力下,中國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做大估值,并成為市場發展的引領者。
歷史經驗一再證明,一旦商業模式止步不前,那么這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會遭到殘酷的淘汰。改變思路,企業才能發現新事物,才能趕上新潮流,才能在估值的路上劈波斬浪,一路前行,實現從零到億的估值進階。但是,商業模式創新之路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企業仍舊需要“上下而求索”。
(1) “三新”經濟,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