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的邏輯:商業模式的顛覆與重構
- 樓新平
- 2597字
- 2022-01-12 11:10:27
大國背后你不知道的秘密
以往的投行邏輯一直隱藏在商業深處,并不為人所熟知,但隨著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投行邏輯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美國獨霸天下的歷史,就是投行邏輯的實踐史。
美國崛起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是438億桶左右的石油儲量?是200多次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軍事活動?是最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的華爾街?是增強美國信心的美元指數?是擁有1500家科技公司的硅谷?是比爾·蓋茨、喬布斯的存在與創新?是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理查德·尼克松、喬治·布什、貝拉克·奧巴馬的遠見和引領?
如果這些都不足以代表真相,那么真正的力量來自何方?如果說《貨幣戰爭》讓人們驚訝地發現世界貨幣的流通竟然控制在幾個家族手中,那么美國的崛起則會讓人們眼睛睜到最大,嘴巴張到最大,也不敢相信居然是因為一種思維模式——投行思維。
在美國,投行思維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原因就在于華爾街的人寧可口口相傳也不愿意將其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硅谷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跡的地方,并逐漸成為最尖端技術、最新信息的代名詞,而躲在硅谷背后的“巨人”就是華爾街。華爾街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是機會,也是噩夢。在很多人的眼中,華爾街就是“紅顏禍水”,它的興起促進了資本的流通,卻也導致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支撐華爾街促成這一切的“大腿”其實是“金權”,金權的幕后操縱者是誰?
是投資銀行嗎?有人說是,因為它們將經濟變成游戲,破壞世界的金錢與金權平衡,而真相比臆想更殘酷,金權套利的幕后操縱之手,是受人恭維的投行思維。正所謂,一切沒有理論和思想支撐的商業行為,都不可能走到最后,華爾街也不例外。
金融先于一切
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曾表達過自己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美國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國家”。
雖然眾多國家的相繼崛起削弱了美國的野心,雖然金融危機曾帶給美國最為嚴重與慘烈的影響,但這些還都不足以撼動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的一篇文章所說:“美國是比其他國家更加‘自給自足的強國’。美國衰落主義被夸大了。未來數十年期間,美國仍將是首屈一指的強國,至少是大國俱樂部中的老大。”
一直以來,看似與普通人無關的金融,貌似已經脫離“高大上”的頭銜,成功躋身平民階層。但實際上,真正能夠玩轉金融,成為地地道道的資本運作高手的人或國家,并不多。
美國是最典型的一個。
支撐美國經濟的有兩個部門: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國際金融學者宋鴻兵曾將羅斯柴爾德家族看作世界貨幣政策的幕后推動者,而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又何嘗不是美國發展史上從0到1的“錢袋子”和“槍桿子”?
美國財政部,成立于1789年,主要職責包括:處理美國聯邦的財政事務、征稅、發行債券、償付債務、監督通貨發行、制定和建議有關經濟、財政、稅務及國庫收入的政策、進行國際財務交易。
美聯儲,全名“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于1914年11月16日,主要職能包括:制定并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并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迄今為止,美國在全球經濟中仍占有重要的主導地位,而美聯儲主席就相當于“世界中央銀行”的行長。
美聯儲和財政部掌管著美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他們熟練的資本運作和操控金融能力,得以讓美國一直可以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不僅如此,對于美國由于長期實施“雙赤字”政策導致國民儲蓄幾乎為零的問題,這兩個部門的存在,使得美國依然能夠保持無人能及的自信與高傲,以一副傲視群雄的姿態俯視世界。
美國雄厚的金融實力背后,是美國對資本的巧妙運作,是其具備的投行思維在起主導作用。
美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投行思維運用高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我們不妨從美國的大國崛起歷史進程中解讀其運用投行思維暴打天下、獨霸金權的思與行。
美國經歷過獨立戰爭與南北戰爭后,大大促進了自身在自由勞動制度下的工業化進程。雖然美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卻踩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點”,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質的飛躍,在經濟、科技、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奠定了發展的良好基礎。
兩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經濟的轉折點。它們所具備的混亂性、資源豐富性等特點,均成為美國運用投行思維進行資源配置最大化的跳板,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謂是讓世界各國走上了重新洗牌的邊緣。對于歐洲國家來說,“一戰”讓其內耗殆盡;對于美國來說,卻是徹底崛起、確立世界地位的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同樣面臨烽火連天、狼煙四起的局面。歐亞大陸作為主戰場,深受重創,各國經濟支離破碎,只有美國例外。
美國并未受到戰爭的絲毫破壞,反倒利用本土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經濟實力急劇上升,在全球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這一舉措為美國的崛起注入了強有力的能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美元地位的確立事件。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該會議確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讓美元擁有了價值尺度、儲蓄貨幣以及重要的國際流通手段等功能,使美元取得了世界金融體系的霸主地位。
尼克松當政期間,時任財政部長的康納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美元問題是你們的問題。”美元是什么?是實實在在的資本,是鞏固美國金融霸主地位堅不可摧的基石。在資本運作游戲中,每一次變動美元利率,都牽動著整個金融市場的中樞神經,只要美國動一動手指,各國的經濟都會隨之一顫——或前景一片大好,或遍地荊棘。
或許在當時,人們還不能十分透徹地理解這句話,但經過歲月的變遷,時代的洗禮,這句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四十余年的斗爭。在冷戰期間,美國將投行思維運用到了極致。
美國以經濟實力為依托,不僅聯合其他國家增強自身經濟金融實力,還在外交上孤立蘇聯,迫使蘇聯展開軍備競賽,從而拖垮蘇聯的經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徹底瓦解了兩極格局,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獨霸天下。
無論世人對美國在戰爭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持有怎樣的態度,無可否認的是,美國的確是運用投行思維,玩轉資本的高手。
在資本市場中,投行思維是靈魂、樞紐和中心。透過美國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在一定意義上,投行思維也是控制美國經濟和金融實力的靈魂、樞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