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鮮血液的注入:外族崛起(13)
-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珍藏版大全集
- 龍鎮
- 3295字
- 2014-08-27 15:35:08
鄭厲公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在與會的各路諸侯當中,他也許是最沒有將齊桓公放在眼里的。在他看來,齊桓公匆匆組建起來這個國際合作組織,既沒有明確的綱領,也沒有共同的目標,除了借用周天子的旗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這樣一個組織,大概和我們今天某些“X加Y”的國際組織差不多吧。因此,當齊桓公發動大家討伐一個叫郳(ní)的小國家,而宋國充當了急先鋒的時候,頗有俠義精神的鄭厲公忍不住站出來表示反對,他派兵入侵了宋國。
齊桓公對同盟國里的這位小弟弟窩里反的行為很不滿意,于公元前678年夏天聯合宋、衛兩國,發兵攻打鄭國。鄭厲公當然不甘示弱,也盡起鄭國之兵抵抗入侵。經歷了管仲改革整頓的齊國軍隊戰斗力不同凡響,但是鄭厲公通過巧妙的用兵,抵消了聯軍在人數和戰斗力上的優勢,一連好幾個月,雙方都處于膠著狀態。
然而,到了這一年秋天,國際形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一股突如其來的外力打破了交戰雙方的力量平衡,其結果是迫使雙方都走到談判桌前來握手言和,一致考慮如何抵抗這股外力的入侵。
這股外力來自于南方的楚國。
楚武王去世后,他的兒子熊貲(zī)即位,也就是楚文王。楚文王將都城遷到了更加靠近中原的郢(yǐng),在他的率領下,那些斷發文身的野蠻人終于走出了江漢平原,朝著中原文明的腹地進軍,而且目標直指天子腳下的鄭國。楚文王派使者給鄭厲公送了一封信,大意是指責其從櫟城入新鄭,竟然沒有知會楚國,完全沒有把楚王放在眼里。
對于這種莫名其妙的指責,鄭厲公當然是嗤之以鼻。楚文王一揮手,楚國人便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鄭國,趁著鄭軍主力在與齊軍周旋,直逼鄭厲公的老巢櫟城。
消息傳到齊桓公耳朵里,他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個施恩于鄭的有利時機,更是他號令諸侯的絕佳題材。他主動派人到鄭軍大營,表達了和談的意愿。正苦于兩線受敵的鄭厲公馬上表示答應,接受了齊桓公提出來的并不怎么苛刻的和談條件。
同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九國諸侯在宋國的幽地舉行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村外的野蠻人近了,我們該怎么辦?因這次會議而建立起來的國際合作組織被稱為“幽盟”。
這次會議取得空前的成功,與會各國訂立同盟,認同了齊桓公作為諸侯長的領導地位,決心在齊國的領導下尊重王室,共同對抗楚蠻子的進攻,為建立良好的國際新秩序而努力奮斗。
楚文王得到這個消息,悄然而退,自此之后十余年,楚國不敢復窺中原。
齊桓公現在稱心如意了。四方的諸侯都對他頂禮膜拜,將他比擬為古代的“方伯(bà)”,贊美之辭不絕于耳。我不能否認他的“稱霸”在客觀上有利于維護中原地區的穩定,對于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的安全感都有好處,但是從主觀上講,他更看重的是稱霸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而非其衍生的種種結果。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有管仲這位高參,他和哥哥齊襄公在很多方面其實也差不多。
對于鄭厲公來說,幽盟的意義遠遠大于去年的鄄盟,他是真心實意地擁護這個組織的綱領,承認這個組織的作用的。然而,幽盟的領導人齊桓公的霸主作派仍然使得他頗為不滿。
公元前677年春天,鄭厲公派大夫叔詹前往齊國朝覲齊桓公。這個在他看來已經盡到禮數的行為卻引起了齊桓公的指責:別的盟國都是由國君親自來朝覲,為何獨你鄭國只派了個大夫來呢?
從這件事情來看,齊桓公和鄭厲公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齊桓公認為,幽盟既然建立起來了,也就是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而所謂霸主,地位是比一般諸侯高的,是僅次于天子的第二號人物,而且是實權派,理應受到特殊的尊重。鄭厲公則認為,自天子以下,諸侯皆平等,幽盟作為一個國際合作組織,是一個平等合作的實體,不存在所謂的宗主國,只有輪值的主席國。因此,他派個大夫來朝覲齊桓公,已經是對主席國極大的尊重,別的就不用再想了。
齊桓公越想越不是滋味,想發兵攻打鄭國吧,去年才結盟,今年就為了些許小事翻臉,恐怕為天下人恥笑,也影響同盟國的內部團結。再說了,鄭厲公這個人用兵如神,跑到他的地盤上去作戰,齊軍不一定占便宜,只怕勞民傷財,無功而返。想來想去,齊桓公出了個損招,把叔詹扣留起來,不讓他回國,看看鄭厲公有什么反應。
鄭厲公的反應很出乎人們的意料,他打點行裝,前往王城雒邑告御狀去了。
當然,說是告御狀,其實也就是想看看周王室的近況。齊桓公不是打著天子的旗號嚇唬我們這些人嗎?我倒是要看看,天子和你的關系到底親近到什么程度。搞不好,我把這張虎皮扯過來,讓你喝一壺!
鄭厲公這樣想是有道理的:第一,周天子姓姬,他也姓姬,而且是近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二,鄭國就在周王室旁邊,想去就去,想回就回,便于溝通感情;而且,萬一王室“有事”,他這位近在咫尺的親戚難道不比你遠在山東的齊桓公來得快?
鄭厲公跑到雒邑,正趕上虢公、晉侯朝覲天子。虢公、晉侯也是姬姓,三個人越說越親,湊到一起拉家常,居然促成了當時的天子周惠王與陳國公主的一段婚事,將一個叫做陳媯的女人給迎娶到周王室來了。
鄭厲公沒有白去王城。就在他從王城回來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5年,周王室果然“有事”,五位王室重臣在蘇氏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企圖將周惠王趕下臺去。
事情的起因還得追溯到周惠王的爺爺周莊王(周桓王的兒子)頭上。周莊王寵愛一個叫王姚的嬖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頹,按照當時的習慣,被稱為王子頹。如果按照輩分,這位王子頹也就是周惠王的叔叔了。周莊王對王子頹寵愛有加,派大臣蒍國擔任王子頹的老師。
周惠王即位之后,有一個很不好的愛好,和我們現在某些開發商一樣,熱衷于占地皮,而且不想花錢,喜歡強拆強建。短短數年間,他搶了蒍國的菜園,用來建自己的動物園;搶了邊伯的住宅,用來擴大王宮;還搶了子禽、祝跪、詹父的田產,停發了王室膳食總管石速的工資……那幾個人受不了,湊到一起陰謀作亂,并找到了蘇氏,要他牽頭起事。
前面說過,蘇氏乃是周王室的傳統貴族,其先祖蘇忿生在周武王年代擔任司寇。到了周桓王年代,天子與鄭莊公交換土地,拿著蘇氏的十二座城池交換鄭國的四座城池,雖然當時鄭國沒有拿走那十二座城,蘇氏卻對王室產生了強烈的怨恨。
公元前675年秋天,蒍國、邊伯、子禽、祝跪、詹父五位大夫發動了宮廷政變,企圖擁立王子頹為王,然而因為準備不充分而失敗。蘇氏帶著王子頹逃到衛國,并在衛國、燕國(南燕國)的幫助下,起兵進攻王城,于同年冬天趕跑了周惠王,立王子頹為王。
鄭厲公怎么會放棄這么好的一個機會?公元前674年,他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信給王子頹,勸他迷途知返,盡快把王位還給周惠王。
這個建議自然沒被王子頹采納。鄭厲公也不生氣,派人不聲不響地把南燕國的國君燕仲父給抓來了。這么做的目的是斬斷王子頹的手腳。至于怎么抓到南燕國君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我想,鄭厲公經歷過宋國雍氏綁架祭仲的事件,多少學到了一些雍氏的手段吧。
而到了那年夏天,鄭厲公又把流亡在外的周惠王給找到了,并將他安頓在自己曾經居住多年的櫟城。我們不得不感嘆,經歷了一些風雨之后,鄭厲公的手段越發層出不窮了。
同年秋天,鄭厲公率軍保護周惠王進入鄔城,攻入成周,將王室存放在成周的寶器席卷一空,然后安全撤回。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王子頹還在樂悠悠地享受勝利的果實,到了冬天在雒邑舉辦了大型的宴會,熱情招待造反有功的五位大夫。宴會上表演了自黃帝以來六代的大型音樂和舞蹈。參加宴會的老人都說,自平王東遷以來,很多年沒有看到這么隆重的節目啦。
鄭厲公聽到這個消息,跑去找虢公,說:“哀慟有時,歡樂有時,不該高興的時候瞎高興,必有禍至。你看看那個王子頹,成天歌舞升平,不知節制,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過去司法官給犯人執行死刑,君主就不吃大餐,停止一切娛樂活動,以示悲哀,哪里敢幸災樂禍啊!王子頹欺君犯上,為天下所不容,禍莫大矣,居然還敢樂而忘憂。咱們何不奉天子歸位?”
虢公與之一拍即合。
公元前673年夏天,鄭厲公與虢公共同出兵,討伐王子頹。從軍事實力上講,周王室的部隊根本無法和鄭國大軍相抗,何況還有虢國軍隊的支持?鄭國軍隊保護著周惠王從圉門攻入王城,虢公則自北門攻入王城,殺死了王子頹和五大夫。
鄭厲公在雒邑設宴,慶祝周惠王重登王位,并且也把六代的音樂舞蹈都表演了一番,真正是春風得意,齊桓公若是看到那幅場景,不羨慕得吐血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