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史:轉型時代(約1450—1914)
- (英)諾曼·戴維斯
- 2200字
- 2021-12-27 11:10:45

1. 流浪者
希羅尼穆斯·博斯畫作。農村的貧窮和流離失所是中世紀晚期和現(xiàn)代歐洲早期長期存在的社會弊病。參見[流浪漢]。(Photo: Museum Boy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

2. 扮成東方人的西方人
讓—艾蒂安·利奧塔爾畫作,約1738—1739年。畫中英國駐高門大使身著奧斯曼服飾,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Photo: ? Musée de l'Art et d'Histoire, Geneva.)

3. 維納斯
盧卡斯·克拉納赫畫作,1509年。克拉納赫的全裸正面女性形象是開始于多那太羅的青銅雕塑《大衛(wèi)》(約1434年)漫長的藝術防抗的巔峰。(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 )

4. 透視法
皮耶羅·德拉·弗蘭西斯加的《鞭笞》,約1460年。一幅神秘莫測的作品,皮耶羅將技術革新和視覺象征融入他的繪畫實驗。參見[鞭笞]。(GalleriaNazionale, Urbino, 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

5. 寓言
安托萬·卡隆(1521—1599年)的《奧古斯都和西比爾》,約1575年。為了調和古代世界的異教和基督教,卡隆畫中的羅馬人西比爾向奧古斯都皇帝預言圣靈感孕和基督降生。(Louvre. From the court of Henri III, Photo: Photo Giraudon.)

6. 哥倫布在圣多明戈登陸,1493年
弗雷德里克·克梅爾邁爾畫作,1800—1805年。這一時刻,現(xiàn)在被稱作“遇見”,而非“發(fā)現(xiàn)”。(Photo: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7. 路德進入沃爾姆斯,1521年
這幅版畫復現(xiàn)了那個沖破歐洲天主教統(tǒng)治,開啟宗教改革的日子。(Photo: Stadtarchiv, Worms.)

8. 帝國之夢
埃爾·格列柯的《崇仰耶穌之名》,約1578年。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一幅更大的畫作的簽名版,另一個名字叫《腓力二世之夢》。跪著的西班牙國王、教皇以及威尼斯總督體現(xiàn)了神圣同盟的極端天主教使命,它們1571年在勒班陀打敗了土耳其人,將歐洲從地獄之口中拯救出來。(Photo: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9. 昔日的榮光
揚·馬泰伊科(1838—1893年)的《普斯科夫的巴托里》,1872年。一幅懷舊的浪漫主義油畫,展現(xiàn)了1582年波蘭國王接受俄國投降的場景。(Photo: Royal Castle, Warsaw.)

10. 董事會
弗蘭斯·哈爾斯的《養(yǎng)老院的女董事》,1664年。這幅多人肖像展示了荷蘭慈善組織的女董事。同時期類似的畫作還有《董事會》。(Photo: ? FransHalsmuseum, Haarlem.)

11. 莫斯科的假日
A. P. 里亞布什金(1861—1904年)的《17世紀莫斯科假日街道》,1895年。這幅莫斯科風俗畫展示了俄國社會的一個側面,從傲慢的黑胡子貴族到盲眼乞丐,穿過泥濘的街道回家。(Photo: SCR Photo Library.)

12. 作為家長的太陽王
讓·諾格雷(1615—1682年)的《路易十四一家》,約1680年。路易十四參加了宮廷的所有假面舞會和晚會,畫中路易十四全家身著古典服裝。(Muséede Versailles, Photo: ? RMN.)

13. 不穿褲子的哲學家
讓·胡貝爾(1721—1786年)的《伏爾泰的早晨》,約1770年。伏爾泰一邊脫睡褲一邊向秘書口述,這是展示伏爾泰私生活的系列畫作之一,由伏爾泰的瑞士朋友兼學者所畫。(Musée Carnavalet, Photo: Giraudon. )

14. 大陸的主人
安托萬·讓·格羅的《拿破侖在埃勞戰(zhàn)場》,1808年。對拿破侖戰(zhàn)斗場面的一種不那么諂媚的展示,畫中場景位于東普魯士的埃勞,1807年2月8日。(Louvre, Photo: ? RMN.)

15. 海洋的霸主
魏林根的《西班牙海軍旗艦爆炸,1607年4月25日》。荷蘭海軍稱霸,加強了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革命的勝利基礎,直到英格蘭海軍在17世紀晚期崛起,才嚴重威脅其地位。(Photo: ? Rijksmuseum, Amsterdam.)

16. 穿粉紅衣服的公主
委拉斯開茲的畫作《瑪格麗特公主》,1664年。畫中是一個打扮成大人模樣的孩子。其他版本的同類畫作在維也納、基輔、普拉多和馬德里也能找到。(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

17. 讀者與聽者
于貝爾·格拉沃洛的《讀者》,約1740年。(Marble Hill House, Photo: EnglishHeritage. )

18. 母親
倫勃朗的《藝術家的母親》(1639年)。倫勃朗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一年所畫。(Photo: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

19. 夏天
G. 阿欽博爾多的《夏季》(1573年)。受馬克西米連二世皇帝之命獻給薩克森選帝侯的禮物有四幅畫,這是其中一幅。在后續(xù)的“拼接頭像”系列中,阿欽博爾多用了魯?shù)婪蚧实圩鳛樵汀#≒hoto: ? RMN.)

20. 保皇派
P. N. 格林的《亨利·德·拉羅什雅克蘭》(1817年)。旺代領主的英雄肖像,波旁王朝復辟后繪。(Photo: Musée de Cholet.)

21. 共和國
阿爾芒·康邦的《共和國(1798年)》。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格化,繪自拿破侖政變前一年,一代人之前類似的圖片都有一個名字叫“瑪麗安”。(Photo: Musée de Montaubon.)

22. 永久的流浪者
C. D. 弗里德里希的《霧海中的漫游者》(1818年)。浪漫派的最典型作品。(Photo: ? ElkeWalford, Hamburger Kunsthalle. )

23. 發(fā)電機
透納的《雨、蒸汽和速度》(1844年)。印象派先鋒,19世紀的典型之作,當時的人著迷于自然和機械。(Photo: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24. 自由的希臘人
佩爾貝格的《雅典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的歡宴》(1838年)。這個場景出新獨立的王國,強調了希臘的古典遺產和四個世紀的奧斯曼統(tǒng)治的遺產。(Photo: National Historical Museum, Athens. )

25. 音樂晚會
約瑟夫·丹豪澤的《李斯特彈鋼琴》(1840年)。從左至右:繆塞、雨果、喬治·桑、帕格尼尼、羅西尼以及瑪麗。(Photo: Bildarchiv Preussischer Kulturbesitz.)

26. 歐洲的協(xié)調
安東·馮·維爾納的《柏林國會》(1881年)。從左至右依次是:卡羅伊伯爵(奧地利)、戈爾恰科夫公爵(俄國)、迪斯累里(英國)、安德拉希伯爵(匈牙利)、俾斯麥首相(德意志)、舒瓦洛夫伯爵(俄國)、穆罕默德·阿里(奧斯曼帝國)。(Staatlichen Museum, Berlin, Photo: AKG, London/Berlin.)

27. 農村的貧困
米勒的《拾穗者》(1857年)。一個法國現(xiàn)實主義大師眼中的諾曼底夏日鄉(xiāng)村。(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

28. 工業(yè)的罪惡
L. S. 勞里(1887—1976年)畫作。盡管繪畫的時間是20世紀中葉,但這位蘭開夏藝術家描繪的卻是早已消失的早期工業(yè)時代的場景,古怪而不合時宜。
(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

29. 印象派
莫奈(1840—1926年)的《布吉瓦爾的橋》(1869年)。在巴黎郊外的一幅實驗畫作,年輕的莫奈謹慎地邁出了印象派的第一步。參見[印象派]。(Photo: The Currier Gallery of Art, Manchester, New Hampshire.)

30. 原始派
亨利·盧梭(1844—1910年)的《戰(zhàn)爭》(1894年)。“海關官員”盧梭的這幅畫生動鮮明,像夢境一樣,在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潛意識的時代,身處歐洲大和平時期的這位天真的藝術家憑本能創(chuàng)作了這幅作品。(Musée d'Orsay, Paris, Photo: Bridgeman Art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