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如果問我戰后日本向美國輸出的“文化”有什么,我能想到的回答就是《哥斯拉》[1] 《鐵臂阿童木》[2] 《阿基拉》[3] 和以《風之谷》[4]為代表的宮崎駿的動漫。上述這些均同“核爆”[5]與“核”相關,這一點后文中會詳加敘述。對于美國,或者說對于除了日本以外的全世界來說,日本這個國家是“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國家”,這是日本的一個特殊性。從日本能學到的東西,首先就是從“被爆”到“被曝”[6]的經歷中孕育而出的文化,即“被核(核爆炸、核輻射)戕害的文化”。

這并不是我作為日本人進行自我貶損的說法。如果說美國的文化是米老鼠[7]、大力水手[8]和史努比[9]的話,那么哥斯拉、阿童木和娜烏西卡與它們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好)。它們既是非常優秀的娛樂文化產物,也是戰后日本影視動畫的代表角色。哥斯拉的形象在美國“好萊塢”被改編并拍成了電影《哥斯拉》;《鐵臂阿童木》被改名為《宇宙少年》在美國電視臺播出,還被美國和中國香港共同改編并拍成了電影《阿童木》;《阿基拉》的漫畫與電視動畫都在美國出了英文版;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原子彈本來就是美國帶給日本的,從某個意義上講,這是日本把“果實”還給了美國)。

當然,我并沒打算忽視通過美國(英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日本傳統文化,例如能樂[10]、歌舞伎和文樂[11],以及以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樹等人為代表人物的日本現代文學。但是,戰后日本必須真正向世界人民傳達的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作為“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我會在后文中評論這種說法是否妥當)所有的核爆經歷,以及由此生發出的文化。

無論是作家井伏鱒二的小說《黑雨》、漫畫家中澤啟治的漫畫《赤腳阿元》,還是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夢》與《八月狂想曲》都無法脫離日本人的經歷核爆這一內容。這就是世界人民應該從日本那里學習的嚴肅主題——核時代的恐怖與希望。

最近,日本可以輸出的文化又多了一項。那就是從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中可窺見一斑的“核電站事故文化”。核電站這種巨大且令人感到恐怖的建筑,為什么要如此輕率地被建在像豆腐一般柔軟的土地上呢?那么多如此重要且損壞后無法維修的機器,為什么要放置在海嘯頻發的海邊呢?

這是如同武士一般不懼死亡,無論發生何種悲劇,都能如同戴著毫無表情的能樂面具一般平靜地諦觀禪之境地嗎?離福島很遠的德國、瑞典等歐洲國家都發起了數萬人規模的反核能、脫離核電站的示威運動。離福島只有些許距離的東京,只有幾千人的示威運動卻被渲染成令人震驚的大規模運動。這是為什么呢?是日本人有著不怕輻射的特殊體質嗎?核輻射并不可怕嗎?就算不要求廢除核電,連向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要求提供正確的核輻射信息都做不到嗎?按順序排著長隊,一家人只能買一瓶礦泉水,日本人對此就感覺不到憤怒嗎?與遭受核輻射而死相比,對日本人而言,不用電動坐便器噴出的溫水沖屁股,不用洗發露洗頭發難道是更令人痛苦的事情嗎?

當然,這些問題必須問,但我對能否得到答案卻沒有信心。我希望后文的論述能對上述問題做出一點點解答。即便作為日本人的我,對日本這種冷靜的“文化”也感到不可思議。美國把日本列島(主要指廣島、長崎)和比基尼環礁 比基尼環礁,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北部的珊瑚島。美國從1946年至1958年在附近進行了20多次原子彈與氫彈的爆炸試驗。當作了原子彈、氫彈的試驗場。然后,把用過的、無法最終處理的核反應堆賣給日本。作為反饋,日本人把這種恐怖、痛苦與苦惱的體驗,作為“文化”輸出給了美國。毫無疑問,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日本都是“入超”[13]的一方。[14]


【注釋】

[1] 《哥斯拉》,此處指的是本多豬四郎執導的怪獸電影《哥斯拉》。1954年11月在日本上映,影片中的怪獸名為哥斯拉。另,本書如無特別說明,注釋皆為譯者注。

[2] 《鐵臂阿童木》,1952年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創作的科幻漫畫。主人公是一個名叫阿童木的少年機器人。

[3] 《阿基拉》,日本動畫導演大友克洋執導的動畫電影《阿基拉》。1988年7月在日本上映。影片中的主人公名為阿基拉。

[4] 《風之谷》,日本動畫制作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名為娜烏西卡。

[5] 核爆,指原子彈爆炸或核爆炸。

[6] “被爆”“被曝”都是日文漢字專有詞匯。“被爆”指原子彈爆炸時遭受轟炸的人,“被曝”指的是遭受輻射的人。這兩個詞在遭受過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的日本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我國沒有相應的語境和對應的中文專有詞匯。

[7] 米老鼠,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制作公司創造的卡通形象。

[8] 大力水手,20世紀60年代播出的美國動畫《大力水手》中主人公波比的別稱。

[9] 史努比,美國漫畫《花生漫畫》中的卡通形象,原型為比格犬。

[10] 能樂,日本傳統戲曲表演,亦被稱為能。演員表演時戴能樂面具,扮成鬼、兒童、婦女等角色。——編者注

[11] 文樂,日本傳統的一種木偶戲,又被稱為人形凈琉璃。——編者注

[12] 比基尼環礁,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北部的珊瑚島。美國從1946年至1958年在附近進行了20多次原子彈與氫彈的爆炸試驗。

[13] 入超,亦稱貿易逆差、貿易赤字。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進口貿易總值大于出口貿易總值,入超的國家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編者注

[14] 本書主要引用的是日本的核爆、核輻射主題的恐怖電影。但美國也有此類的B級、C級電影。在此做一個大概介紹。首先是啟發了《哥斯拉》的《原子怪獸》(TheBeastfrom20000Fathoms,1953年,歐仁·盧里耶導演,雷·哈利豪森擔任特效與制作),背景設定是一只一億年前的阿根廷龍解凍蘇醒后去紐約尋找同類。該電影中,古代恐龍由于氫彈試驗而蘇醒,襲擊船只、破壞建筑、碰觸高壓線擦出火花的場面都給了《哥斯拉》極大影響。通過放射性同位素殺死怪獸,即表現輻射與怪獸關系的這一主題等都是這部電影在先。從這一點說,《哥斯拉》是模仿之作。古代生物學家潛入海中,成為了怪獸的犧牲品這一點也被《哥斯拉》巧妙地引用了。最大的不同是,哥斯拉是兩只腳走路,原子怪獸是四只腳走路。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制作了很多類似的經過輻射變身而來的怪獸、怪物故事。《輻射X》(Them!,1954年,道格拉斯·戈登導演)講的是原子彈試驗導致居住在新墨西哥州的螞蟻突變,巨大螞蟻襲擊人類的故事。與住在洛杉磯地下的蟻后的交鋒是該片的精彩之處;《深海怪物》(ItCamefromBeneaththe Sea,1955年,羅伯特·戈登導演)中,巨大的章魚襲擊了洛杉磯;《變異魔蜂》(MonsterfromGreenHell,1958年,肯尼斯·G.克萊恩導演)中非洲的腹地出現了巨大蜜蜂;《致命水蛭》(AttackoftheGiantLeeches,1959年,伯納德·L.科瓦爾斯基導演)中,佛羅里達州的沼澤地帶出現了巨大的水蛭。以上這些巨大化的怪物都是因為氫彈試驗和宇宙放射線的影響出現的。

《世界終結之日》(DaytheWorldEnded,1956年,羅杰·柯曼導演)是核戰爭導致世界末日之后,生存下來的七個男女的故事。雖然他們還是人,但是被輻射后長出了三只眼睛、角和獠牙,變成了怪物“核怪獸”。這部電影在日本的翻譯叫作《核怪獸與裸女》,因為電影中的女主有穿著泳裝在湖中洗澡的鏡頭。

該電影1966年被導演拉里·布坎南翻拍成了新的電影,名為《2889年》(Inthe Year2899),原作是黑白電影,新作是彩色電影,但似乎不如原作。不過,新作把核怪獸處理為等待女主角的未婚夫的變身,這個改動很有深意。

《驚天50尺男巨人》(TheAmazingColossalMan,1957年,伯特·戈登導演)中,在钚彈試驗場遭受照射的男子突然巨大化,在拉斯維加斯的街頭襲擊人們。這部電影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小時候為之瘋狂的奇怪電影。

《挑戰世界的怪獸》(TheMonsterThatChallengedtheWorld,1957年,阿諾德·拉文導演)講的是地震導致湖底裂縫,從中出現了被原子彈試驗的輻射改變的巨大的毛毛蟲怪獸。雖然說是“世界最強怪獸”,但身體并沒有那么大,用槍等小火器就可以制服。日后的毛毛蟲怪獸摩斯拉說不定就是受了它的影響。這個電影的標題太夸張了。

《深淵巨獸》(Behemoth,theSeaMonster,1959年,道格拉斯·希考克斯、歐仁·盧里耶導演)中,被核試驗喚醒的恐龍怪獸襲擊美國漁村,恐龍吐出的放射線是最恐怖的地方,這個怪獸用《圣經》中的怪物“貝希摩斯”命名。

《太陽惡魔》(TheHideousSunDemon,1959年,羅伯特·克拉克導演)講的是在做核試驗時被輻射的科學家,照射到太陽光會成為怪物的故事。是與狼照射到月光變成狼人故事相反的故事。這個變化也是該電影的立意之處。

為了開發新的核能能源,科學家被卷入了一顆叫作超月的行星上發生的星際大戰。這是《飛碟征空》(ThisIslandEarth,1955年,約瑟夫·紐曼導演)的故事。在日本翻譯成了《宇宙氫彈戰》,但是并沒有出現核彈、輻射、變身等要素,雖然出現了突變體,但是否和輻射有因果關系也并沒有直接說明。 《宇宙毀滅記》(Kronos,1957年,卡特·紐曼導演),在墨西哥近海地區落水的外星人飛碟中出現了大型機器人,它們想要從核電站和核彈等裝置中吸收核能。雖然這部電影可以稱作特異的“核”電影,但是機器人的形狀就像積木玩具一樣,讓人一點不覺得可怕,這是個缺點。

另外,美國的核爆電影中還有描述核戰爭后世界的《入侵美利堅》(Invasion,1952年,阿爾弗雷德·格林導演),《海濱》(OntheBeach,1959年,斯坦利·克雷默導演),《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1964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等名作。美國的核爆、輻射電影與日本的同類電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比較文化論研究,目前還是空白。——原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成安县| 东阿县| 玉田县| 丰原市| 满城县| 长春市| 清远市| 华宁县| 桑日县| 兴义市| 德江县| 黄石市| 兰考县| 同江市| 西盟| 金川县| 诏安县| 吉木萨尔县| 仲巴县| 四川省| 穆棱市| 彰化市| 濮阳县| 扎赉特旗| 察隅县| 五寨县| 亚东县| 锡林郭勒盟| 靖远县| 雷山县| 文昌市| 河间市| 遂昌县| 萍乡市| 竹山县| 湘乡市| 腾冲县| 延安市| 塔城市|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