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蒙古高句麗之云”

日本軍隊大本營在1945年8月6日下午六點的廣播新聞中報道:“數(shù)架B-29轟炸機襲擊廣島,投下汽油彈和炸彈后逃走?!边@是最早的核爆相關新聞。次日,即8月7日,下午三點半的廣播新聞中播報員用經歷了普通空襲般的平淡語氣做了報道,稱“敵軍從右路攻擊,投下了類似新型炸彈的東西,詳細情況還在調查中”。8月8日的新聞援引了大本營的新聞內容,廣島的人們才得知了自己是被“新型炸彈”所傷害。日本政府和軍隊大本營在8月8日當天已經通過“敵軍情報”(自設天線收聽英美的廣播電臺)以及來自廣島方面關于“特殊炸彈”的報告得知了“新型炸彈”實際上是“原子彈”的事實。但是陸軍參謀本部以“對戰(zhàn)爭指導不利”的理由隱而未報。在對“新型炸彈”的防御方法上則做出“不要露出手足,使用防空襲頭巾和手套”“穿白色衣服”[1] (為了防止爆炸閃光瞬間的燒傷,用白色衣服反射,這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等指示。政府高層貌似嚴肅地做出指示,實則行的是任其發(fā)展之策。

蓋上白布能反射輻射、茶和柿子有療效、核爆中心地的植物生長很好、核爆能治愈頑固腳癬等各種荒謬之說在受災者之間流傳著。位于日本政治中樞的官員、軍隊大本營的參謀和一般平民對原子彈相關的科學認識沒什么太大差別。當然,以仁科芳雄 仁科芳雄(1890—1951),日本物理學家。曾在二戰(zhàn)期間主持日本核研究計劃。博士為中心,日本的科研人員也進行過原子彈的開發(fā)研究,但是在當時的日本,研究所需的巨大經費和高端設備是無法實現(xiàn)的。核爆后,被派去廣島的仁科芳雄博士和其他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核分裂時產生的物質進行檢驗,確認了“新型炸彈”就是原子彈。

直到馬上要投降了,日本的政府和軍部才公開發(fā)表了“新型炸彈”是原子彈的聲明。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是出現(xiàn)了這種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為了“維護國體(天皇的統(tǒng)治)”不得已而為之的。原子彈成了政府和軍部掩飾戰(zhàn)敗事實最后的借口。

但是,對于普通民眾而言,無論是“新型炸彈”還是原子彈,是鈾炸彈還是钚炸彈,全都一樣,那就是給他們帶來了無法想象的災難。出于卑劣意圖把“新型炸彈”改為原子彈,試圖通過改變命名來改變其社會性意義的掌權者和使用著“霹咔”“霹咔靂”這樣叫法的民眾形成了對比。對民眾而言,“霹咔咚”就是“霹咔咚”,是一個帶來災禍的怪物,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霹咔咚”和“蘑菇云”都是對這個兇惡強大的怪物的稱呼。

在被稱為“核爆文學”杰作的井伏鱒二的小說《黑雨》中,有一段對“蘑菇云”的描寫:

蘑菇云比起蘑菇來更像是水母的模樣。比起水母來更有動物的活氣,腳兒一顫一顫地朝著東南方漫卷而來。這水母邊跑還邊換著頭的顏色,紅的、紫的、藍的、綠的,像燒開了的沸水一般,身子中段還不斷地往外噴涌著,蔓延著,似乎永無止境,瘋狂地猛烈地襲來。這絕對就是蒙古高句麗之云,宛如地獄派來的使者。如今這宇宙之中,是誰握著放出這等怪物的權力?

“蒙古高句麗”的說法來自與戰(zhàn)爭相關的歷史傳說。在歷史上,元軍(對當時的日本來說,為元朝時的蒙古軍隊)來襲的時候,日本的兵士和百姓被兇暴、善戰(zhàn)的蒙古和高句麗的軍隊嚇破了膽,覺得他們簡直就是非人的怪物。對方穿著自己從沒見過的衣服,體形、長相和自己也不同,且說著讓人聽不懂的語言。這風俗習慣皆不同的“異民族”用著和日本軍隊完全不同的戰(zhàn)術打法突襲而來,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是何等恐怖之事??!人們至今還能在“蒙古高句麗”這個詞語中感受到恐怖?!昂吮边@個怪物喚醒了在日本民眾心中沉睡了數(shù)百年的、傳說中從地獄而來的使者——怪物“蒙古高句麗”(研究表明,井伏鱒二的《黑雨》是基于重松靜馬的《重松日記》創(chuàng)作的。但在《重松日記》中沒有“蒙古高句麗”這個詞語,這可能出自井伏鱒二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借用了其他核爆文獻中的詞語)。

文藝評論家井口時男對井伏鱒二作品中的人物對于霹咔咚的感覺,即對于天崩地裂的災難之感受這一點進行了著重評價。對于日本的百姓來說,這和地震、海嘯、火山爆發(fā)、山體滑坡、雪崩、洪水、臺風和雷擊等天災相同,都是超過了人的可控范圍,除了低頭俯首等著它來臨以外毫無他法。

這種對霹咔咚超自然力量的感性認識,和對沉睡于太平洋的海底被核爆喚醒的哥斯拉、安吉拉斯、空中怪獸拉頓,以及巨大的飛蛾怪物摩斯拉,奇形怪狀的人類怪物瑪坦戈等的感性認識是吻合的。這些超自然的東西最初都難以命名,都被冠以詭異的名字,作為“怪獸”和“怪物”在銀幕上出現(xiàn)。詭異的名字本身體現(xiàn)了其詭異的性質(比如哥斯拉的名字是從大猩猩加鯨魚 哥斯拉的日文發(fā)音為“gojira”。大猩猩的日文發(fā)音為“gorira”,鯨魚則是“kujira”,哥斯拉的名字由二者部分發(fā)音拼合而成。而來的),這只能解釋為由于人們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恐怖,所以用超自然狀態(tài)的名稱對這些怪獸怪物進行命名。無論是“蒙古高句麗”,還是“吳爾羅哥斯拉”,抑或是“婆羅陀魏山神巴朗”[4],都是從日本民間習俗中的“稀人”[5]信仰生出來的,給人一種作為客人的印象。[6]


【注釋】

[1] 引自竹山昭子《戰(zhàn)爭與放送》,社會思想社,1994年3月版。

[2] 仁科芳雄(1890—1951),日本物理學家。曾在二戰(zhàn)期間主持日本核研究計劃。

[3] 哥斯拉的日文發(fā)音為“gojira”。大猩猩的日文發(fā)音為“gorira”,鯨魚則是“kujira”,哥斯拉的名字由二者部分發(fā)音拼合而成。

[4] “吳爾羅”和“婆羅陀魏山神”分別是怪獸哥斯拉和怪獸巴朗的日文音譯漢字名,有著奇妙詭異的風格。

[5] “稀人”,是一個民俗學概念,由日本民俗學家折口信夫提出。他認為在日本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待來訪客人并為其提供食宿的風俗習慣是來自“稀人”信仰,即相信神和逝去的靈魂會不定期地到訪人間,接受人的款待。

[6] 花田俊典在《沖繩是哥斯拉嗎》(《沖縄はゴジラか》)一書中對作為“稀人”的哥斯拉進行了討論。折口信夫民俗學理論中的“稀人”,作為從他界來人間的神,既帶來幸運,也帶來厄運。應該把被稱為“吳爾羅”的哥斯拉看成為民俗信仰中的“荒神”。臺風、地震、洪水、干旱、雷暴等(對民眾來說,戰(zhàn)爭和恐慌也同樣),這些兇猛的自然力的作用都是來訪的“稀人”帶來的?!?/spa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茂名市| 抚顺市| 申扎县| 崇文区| 永安市| 兖州市| 四川省| 阳山县| 龙州县| 舒城县| 衡水市| 郑州市| 绿春县| 张北县| 鄯善县| 双江| 弥勒县| 达日县| 壤塘县| 闽清县| 敖汉旗| 河北省| 贵定县| 徐州市| 阿合奇县| 日喀则市| 贵州省| 永新县| 新河县| 红河县| 吕梁市| 蓝山县| 鹤峰县| 行唐县| 凤台县| 巫溪县| 屏南县| 马尔康县| 绥中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