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姆·羅杰斯的大預測:劇變時代的投資智慧
- (美)吉姆·羅杰斯
- 1402字
- 2021-12-29 15:56:17
世界各國央行的錯誤行為將何時結束
Q:實體經濟出現了嚴重蕭條,世界性經濟危機是否無法避免?
羅杰斯:出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極高,但危機未必馬上就會到來。因為世界各國的央行都在竭盡一切辦法救市,這很可能會引發下一個泡沫。
事實上,雷曼危機的時候,就有人說這是“百年不遇的一次經濟危機”。但在那之后的僅僅數年內,就出現了規模更大的金融泡沫。雷曼危機時,全世界的金融資產是全球GDP的3倍,而在此次股價暴跌前,這一比例已經膨脹到了4倍。
各國央行此次也試圖采取應對雷曼危機時的對策。為此,美國聯邦儲備銀行(FRB)在3月15日當天一口氣將政策性利率下調至0%。我們知道,2008年雷曼危機后,美聯儲用了10年時間才緩慢地將利率從0%提升至2.25%~2.50%,然而卻在短短10天內讓其重新歸零。
僅僅兩天后,美聯儲又緊急宣布將購買部分企業發行的商業票據(CP),以幫助它們解決短期融資問題。原本應是“銀行之銀行”的央行,不得不再度恢復了雷曼危機時采用過的應急措施——向證券公司提供融資。緊接著,美聯儲又實施了無限度的量化寬松政策并引入購買企業債券的制度,以表達向非金融機構提供直接援助的強烈決心。
倘若這一連串的錯誤政策奏效,市場或許會出現巨大的反彈。不要忘了,現在不只是美聯儲,全世界的央行都在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勢必會加快反彈的出現。而且,在此之前全球央行就已經在加印鈔票上達成統一,印出的鈔票數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它們又進一步加大了量化寬松政策的力度,開始到處撒錢。
日本銀行此前就一直在購買國債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據說如果再繼續下去,日本銀行將會成為日本最大的股東。然而這是央行該做的事情嗎?它們顯然是在為這份狂熱推波助瀾。
在我的印象里,過去的日本人,每個人都在為改善生活而拼命工作。為了提高技術,開發人員會埋頭苦干到深夜,直到汗水浸透衣襟、雙手滿是污漬。營銷和后勤人員也是如此。誰又會想到,有一天日本人竟會通過不停地印錢來換取幸福生活呢?
各國政府也同央行一樣,它們打著刺激經濟的名義,不斷支出巨額資金,在那里火上澆油。例如,美國政府準備了2萬億美元的資金,德國政府則準備了7500億歐元,日本政府也同樣準備了大規模的財政支出,每個政府的刺激計劃都是空前的。
對政治家而言,財政支出是其冠冕堂皇積累政績的最佳手段,因為只要說是為了幫助“有困難的人”,大多數人便不會反對,因此沒有比這更“完美的手段”了。過去,這一做法的確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因為通過增加政府開支可以恢復因需求下降造成的經濟頹勢,而在經濟恢復后,政府又可以通過增加稅收,維持財政收支的平衡。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這一舉措將很難再達到預期的效果。
政治家原本應以長遠的目光思考國家的各項事務,然而,實際上他們卻只關心選票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不論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各國,無一例外。因此,就算會造成政府債臺高筑,但只要能滿足眼前的短期利益,對政治家而言這就是一項好的政策。盡管他們也清楚這并非長久之計,但那是卸任之后的事,與己無關。我認為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
即便這些政策真的帶來了市場反彈,那也是人為制造出來的產物,最終一定會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從根本上看,這種做法只能暫時推遲解決問題的時間,導致債務進一步增加而已。因為最終虛擬(非實體)的投資金額不斷膨脹,必將引發慘痛的悲劇。政治家們關心的永遠只是如何不遭到媒體的批評,如何做好下周的演說、贏得下次的選舉,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