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感光基因

我們現在知道,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因為每一級過渡形態在現實中都的確存在著,而且對它的主人有用。每一種類型的眼睛,都只比此前類型的眼睛略有改進。帽貝[1](limpet)根據皮膚上的光敏區域判斷哪個方向是上;一種名叫“翁戎螺”的軟體動物,通過感光外殼來判斷光從哪個方向來;在充足的光線下,鸚鵡螺利用感光細胞針孔膛聚焦出簡單的圖像;紫蝸牛(murex snail)有一只透鏡結構的單眼,光線較暗時也能形成圖像;章魚的眼睛是可調式透鏡(有虹膜,能控制通光口徑),能感知到光學細節豐富的世界(透鏡的發明很容易解釋,因為眼睛里的任何透明組織,都可以充當局部折射媒介)。因此,哪怕僅限于軟體動物范疇,眼睛的每一級過渡形態對其擁有者都是有用的。這樣一來,章魚的祖先身上存在眼睛的多級形態,也就很容易想象了。

理查德·道金斯把這些過渡形態的推進比喻成爬山(“攀登不可能之峰”),在攀爬的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坡度都不會斜到無法翻越。山必須從下往上攀爬。他指出,這樣的山峰有無數座,不同類型的動物有不同類型的眼睛,如昆蟲的復眼、蜘蛛奇特的多眼,每一種都有著幅度獨特的部分發展階段,表明動物是怎樣一步一步地爬上來的。計算機模型證明,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會帶來競爭劣勢。

此外,自從發現DNA之后,生物學進入數字化階段,基因中字母序列的逐漸改變,為漸進式演變提供了毫不含糊的直接證據。我們現在知道,昆蟲的復眼和人類的單眼,其發展都由同一種基因(Pax6)所觸發。兩種眼睛遺傳自一個共同的祖先。還有一個版本的Pax基因,指導了水母單眼的發展。促使眼睛總對光做出反應的“視蛋白”分子,可以追溯到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身上(海綿類動物除外)。大約7億年前,視蛋白基因復制了兩次,產生了我們今天擁有的三種感光分子。故此,眼睛演變的每一個階段,從感光分子的發展、透鏡和色覺的自然形成,都可以從基因的語言里直接讀取??茖W史上還從來沒有哪道難題,像達爾文的眼睛之謎一樣得到了如此全面而實證的解決呢。再也不用不寒而栗了,查爾斯。

[1] 一種海洋貝類。——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夏河县| 黄大仙区| 扶绥县| 巴林右旗| 察隅县| 五台县| 融水| 嘉鱼县| 台中县| 潮安县| 浦县| 新余市| 永川市| 贡觉县| 凤冈县| 东兴市| 肇东市| 大新县| 延吉市| 镇坪县| 龙门县| 留坝县| 青铜峡市| 阿坝县| 班玛县| 荃湾区| 陆良县| 巴东县| 班玛县| 双牌县| 岑溪市| 开平市| 汝州市| 乐业县| 屏南县| 安泽县| 临潭县| 东安县| 姜堰市| 石柱|